APP下载

咏叹调《风萧瑟》音乐与演唱分析

2017-12-20严锦红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咏叹调

严锦红

摘要:《伤逝》是我国歌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是作曲家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其中的《风萧瑟》作为子君演唱的一段抒情咏叹调,体现了原著的抒情笔调,刻画了涓生和子君向封建礼数抗争的决心,也暴露了知识分子天生的弱点。本文将从《风萧瑟》的创作背景入手,对该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自己演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风萧瑟》 咏叹调 施光南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10-03

近年来,我国民族歌剧在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获得创新的思路。《伤逝》是我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该作品也是我国在歌剧上探索民族化发展道路的先锋作品。自该部歌剧诞生以来,一直就受到广大听众的喜欢,其不论是表现手法还是创作手法都为后来的中国歌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思路和示范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风萧瑟》是该部歌剧女主角子君的经典咏叹调唱段,该歌曲从头到尾贯穿了“秋”的意境,是子君与涓生爱情出现裂痕的一首作品,情感丰富,极具表现力,也是女高音音乐会保留曲目之一。

一、《风萧瑟》的创作背景

咏叹调《风萧瑟》是选自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歌曲。《伤逝》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由施光南先生作曲,王泉、韩伟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成①。在当时的很多歌剧都带有红色歌曲性质,都表现革命的主题和发展新社会的主题,但是这是当时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歌剧,是一部区别于红色歌剧的正歌剧。在这部歌剧中塑造了“子君”这样一个敢于与传统封建婚姻体制相斗争,敢于进行反抗的五四新女性形象,对当时的封建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伤逝》中女主人公怀揣着最初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独自开始新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婚后的子君变了,变得与封建家庭的妇女无异,她不再翻看以前的启蒙书籍,将自己安于家务之中,转而喂狗饲鸡,乐此不疲。最后子君面对涓生的厌弃、“父亲夏日般的威严”和“路人冰霜般的嘲讽”,善良的她选择为了涓生的幸福而离开,于是演唱了这首《风萧瑟》。该首作品在原著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并且把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都融入在作品中,以戏剧的形式将子君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歌曲《风萧瑟》的音乐分析

这首咏叹调是将音乐旋律与人物的心理刻画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是女主人公子君的一个唱段,歌曲从头到尾贯穿了“秋”的意境,结构自由,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组成。

引子部分(第1小节-第13小节),降G大调。作品一开始的四小节由伴奏声部右手在高音上八度弱音进行,飘零而下,為剧情的整个情感基调做了铺垫。随后左手伴奏的分解和弦三连音上下行的进行,给人营造了一种不安的情绪,表现了女主角子君内心的一种动荡。这种三连音的伴奏音型一种持续了六个小节,伴随着右手的旋律声部,表现了一种秋风凄凉的感觉。右手的伴奏旋律声部是对整个作品的高潮唱段的演奏,是对整个作品情感缩影的呈现,仿佛让人看到一位女子在情感的边缘纠结和难以取舍。

呈示部(第14小节-第25小节),“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的令人迷惑”,仅仅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无限的哀愁。在这一部分,总共分为两句,分为6+6的结构,旋律音以长音和三连音的结合出现在高音区,而伴奏声部依然来自于引子的材料,暗喻了秋风萧瑟、秋意凄凉、人生冷漠的苦闷迷茫心理。

展开部是比较长的,结构比较复杂,共分为三部分,每一段之间形成了对比。展开部的第一部分(第26小节-第39小节),这一段在结构上、旋律进行、节奏上都与呈示部形成对比,转到下属调,情绪也进行了转变,伴奏声部也变为以震音为主的的伴奏。这一段共分为三个乐句,前面两个乐句都是4小节,而最后一个小节为6小节,预示着感情的破裂。

展开部第二部分(第40小节-第62小节),这一部分是运用了呈示部分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的。在这一部分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是“秋风啊,请你告诉我。”这一句是寄托秋风来询问,为何人生尽是险阻,可以细分为6+7的结构;第二段是“落叶啊,请你告诉我”,这里是寄托落叶来询问,为何生活尽是苦果,这一部分有所缩减,可以细分为6+5的结构,但是在语气上却更加的激烈,近乎是哀求的语气。

展开部第三部分(第63小节-103小节),这一部分也是比较庞大的,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生活啊,生活,我为你苦苦的思索”,这里的“苦苦”二字被强调出来,表现了主人公的无奈与痛苦;第二段的语句整个拉紧,演唱的语气更加的急迫,“我想虔诚的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这句歌词运用了弱起的节奏,重复两遍,通过模进的音乐发展手法,表现女主角对生活的逼问以及对自己的反思,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为何会迎来这样的人生;第三段是对生活的感叹:“啊,生活我为你苦苦地思索”,在高音区盘旋,形成了对生活的申诉,是主人公的情感爆发,尤其是连续三连音加长音的节奏音型,以及连续的“啊”音的呐喊,加密了节奏和音型,构成了奔放的音乐风格。展开部是全曲的精彩之处,旋律起伏较大,音色则需要明亮,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再现部(第104小节-第117小节)是减缩再现,几乎完全将呈示部的旋律搬移过来,但是在歌词上却采用了不同的词语,整个旋律的节奏趋于平缓,音调和呈示部基本相同,歌曲最后结束部分运用三连音节奏音型,速度渐慢,力度渐渐消失,结束在主和弦上,耐人寻味。最后再现部,演唱者情绪要尽显平静,音量也要适当缩小,用半声演唱来表现女主人对生活再次思索的情绪。

三、歌曲《风萧瑟》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音色的把握

《风萧瑟》是一首情感非常丰富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高难度的女高音歌曲。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作品中不同的情感变化来进行音色与音量的把控,以使得演唱的音色、音量以及声音的线条、色彩能够符合主人公的心理和情绪。

在歌曲的第一句“风萧瑟,叶飘落”贯穿了全曲的情绪。这一段的音区比较高,但是整个音量是mp,在高音弱唱需要演唱者建立在呼吸上,声音弱而不虚,音色线条连贯,运用气息托着音量,从而找到弱音的感觉,以表现出女主人子君对人生的无助与哀伤。在展开部的第一部分,整个语气转为急促,这里的演唱的音色偏向于沉重,运用饱满的语气来演唱出控诉的音色;在展开段的第二部分,整个演唱又转入了弱音的演唱,但是这里更多的是询问的语气,在音色上需要演唱者运用半音即半分力量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展开部分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整个音乐几乎都在高音区进行,旋律的起伏比较大,气息要充足,共鸣腔体要打开,尤其是高音,充分运用好头腔共鸣,演唱的音色则主要偏向于明亮的音色,以表现出对整个人生和命运的抗争。再现部分的演唱则显得相对于平静很多,在演唱中情绪要适当的控制,演唱的音色也是抒情的,更多是思索的语言,音色偏暗淡,运用半声演唱来表现对生活的思索,呼吸要均匀,气息同样支持住,做到弱而不虚。

(二)节奏和力度的把握

在这首作品中,由于女主角的情感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在演唱的节奏和力度上变化也是比较多的,出现了三连音、弱起、跨小节连线、附点、切分等节奏,因此在节奏的把握上要根据演唱情绪进行有情感的处理。如在作品开头部分就出现了长音和三连音的结合,这里表现了不安的情绪,三连音的时值要饱满,不可拖拉,而长音的时值则需要长足,气息要有足够的支撑。而展开部分的弱起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在此表现的是紧凑的语气,在演唱的时候要把握住节奏,唱均匀和稳定,不能操之过急,并要将fp、mp的力度对比表现出来,展现子君与残忍的封建思想做斗争。在歌词“我想虔诚的像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采用三连音和切分音的结合,并且不断的强调重复。这里的反复是情感的变化,也是情感的递增,演唱的力度要呈现出渐强的趋势,以体现出女主角内心强烈的悲痛情绪。在展开段的最后部分,大量的三连音与二八节奏的组合,这就需要演唱者把握好节奏的均衡,节拍要稳定,演唱的力度要具有一定的变化,将力度逐渐的推向整个作品的高潮,表现出子君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抗和对人生的绝望。在这一段的最后还有渐慢的处理,这里的三连音进行渐慢时要注意匀速进行,不能突然的渐弱而失去了旋律的连贯性。

(三)《风萧瑟》的情感分析

子君是一个五四新青年,她敢于与封建社会抗争,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对人生充满了向往。她与涓生冲破了封建的礼数,结合在一起,但是幸福生活并未持续过久,邻居、朋友的疏远和嘲讽迎面而来,两人的感情也因为柴米油盐而产生了破裂。这种生活的反差让子君开始怀疑人生,于是演唱了这首《风萧瑟》。

歌曲的开头,就是借用了秋天的落叶来表示子君对生活的不满,在这段演唱的时候情感应该是低落的、略带悲伤的,运用轻声将内心的凄凉一尽诉说出来。紧接着“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那斑斓光彩的理想,在你怒吼中剥落”这一句,情绪比较激动,演唱的语气从悲伤中被突然惊醒打破。尤其是弱起之后的“突然”二字,喷口式的吐字方式更是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演唱者应该运用一种控诉的语气将甜蜜爱情被剥夺后的复杂心理表现出来。“秋风啊,请你告诉我”以及后面的“落叶啊,请你告诉我”的情感又回到了迷茫和无措的状态,演唱这一段的时候需要表现出子君面对这样的生活不能与朋友分享,只能问秋风、问落叶的凄凉心态。紧接着,歌曲进入了高潮部分,“我想虔诚的像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连续重复了两次,演唱的语气更加的紧凑和急切,在这里演唱者需要将子君的绝望和无助表现出来。在高潮性的呐喊之后,作品重新回归平静,但是情感却更加的深沉。“啊,生活啊,啊,生活,我为你苦苦地思索”,通过反复的吟唱,向人们诉说了自己的彷徨和迷惑。这一首作品的情感是丰富的,情绪的转变也是比较鲜明的,从最初的悲伤到悲愤、痛苦、深沉、迷茫和无奈,深刻地描绘了子君面对这样生活的情感变化。

四、结语

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是非常考验演唱者的专业水准的,演唱者不仅需要了解整个歌剧的故事情景和演唱背景,还需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点,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风萧瑟》这首咏叹调具有极强的戏剧性,作曲家施光南先生运用抒情的手法,将人物的悲剧性内心情感刻画在作品中,并将女主人公子君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首作品中处处隐含这子君内心的苦痛、无助,只有深刻的把握了作品的内涵,对作品进行详细的音乐分析,才能够完美地展现出该作品的精髓。

注释:

①杨霞:《<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1]杨霞.《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于宪淼.咏叹调“风萧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0,(09).

[3]王燕.浅析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9).

猜你喜欢

咏叹调
浅析歌剧《曼侬·莱斯科》中咏叹调的艺术特点及演唱风格
简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剧《伤逝》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歌剧《木兰诗篇》之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演唱处理
何长秀:唱响淮剧“咏叹调”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形象分析
简谈咏叹调《啊!人们都叫我咪咪》的人物形象与艺术处理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