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点模式和传统模式对高校急救培训效果的对比研究

2017-12-15袁经永周欣谕邓小珍

赢未来 2017年9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高校

袁经永 周欣谕 邓小珍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采用适合的模式为更好在高校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供策略及依据。方法: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各二级学院随机抽取2个班级并各分两组进行急救培训。实验组先从每个寝室挑选一名学生参加由市红十字会专职讲师授课的集中救护员持证培训,再由本班持证急救员对班级进行急救培训。对照组以传统方式参加急救培训。两周后全体学员进行理论考试,随机抽取学员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理论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78.67±3.43、86.51±3.28,实验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心肺复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三项操作,实验组合格率分别为82%、91%、94%、对照组67%、78%、85%,实验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搬运操作实验组合格率为95%与对照组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星点模式培训效果在理论和技能方面均优于传统模式,新形式加强了教育过程的互动交流,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问题,可延续性强、普及面广。

关键词:急救教育;培训模式;高校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突发事件涌现,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当意外事件发生,即使一个城市、社区急救网络再健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专业的医务人员也很难在“救命黄金时刻”的几分钟内赶到现场有效施救[1],因此“第一目击者”能否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为专业急救人员的院前急救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2]。资料显示,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不到1%,而在欧美国家,可达10-20%[3]。与知识的低普及率相应,我国公众现场急救参与度同样较低,基本处于不足或缺失状态[4]。因此向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和进行急救培训刻不容缓。

我国人口基数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宜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先特殊群体后一般公民的思路,逐步提高公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5]。大学生正是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人群集中、精力充沛、理解、接受能力强,是实施急救知识与技能教育的理想对象。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能提高他们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降低高校学生意外伤害。此外,他们作為流动性群体,还可对其周围人群起到一定影响和灌输作用,进行知识的传播和行为的促进,采取“接力棒”的方式逐渐向社会推广[6]。因此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公众急救水平[7]。

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我国大学生急救知识匮乏,急救意识薄弱[8]。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学习大多持积极态度,希望获取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但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不足,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和电视、报纸、杂志以及在广场或社区的宣传中部分碎片化信息,没有科学、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学校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引领[9-10]。

近年来我国重视开展急救教育,急救知识和技能被纳入并实施于高等教育的正式课程及整体素质教育中。由于师资的问题,国内大多数高校将急救培训设为选修课,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的需求[11]。部分传统教育形式,如知识讲座、选修课、急救社团宣传等,缺乏规范化、在对象选择和时间上存在局限性,一定程度阻碍了急救知识的普及。本研究通过对比传统方式和星点模式,为更好的在高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供策略及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新生中随机抽取部分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抽取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2017级新生中按不同学院分层,每层抽2个班级,随机分到对照组和实验组,共抽取9个专业18个班897人。

1.2.2培训内容和方法

(1)培训内容: 江西省红十字会出版《现场应急救护手册》。内容包括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等急救理论知识;心肺复苏术、伤口与包扎、止血、骨折与固定和伤病员搬运等急救技能。授课者为红十字会专职讲师。课程设置共16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8学时,每周完成2学时理论课程和2学时实践课程。

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学视频和面授、操作练习。

(2)培训方法和形式

实验组:先由各班寝室长参加由市红十字会专职讲师授课的救护员持证培训,通过后指导各班急救培训。

对照组: 全班共同参与校内组织的急救培训。

理论课: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市红十字会专职讲师举行急救知识讲座),实验组采用星点模式(获证学员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技能课: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老师授课后分组实践),实验组(获证学员分组指导实践)。

1.2.3考核方式

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进行理论考试,从两组随机抽取100名学员进行技能考核。

理论考试:选择题形式,满分100分。

操作考试:考核心肺复苏、伤口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和搬运四项基本急救操作,考核标准按急救员持证考试操作评分标准。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α=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从表1可见,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所学专业及是否曾接触急救培训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2.1培训后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情况

培训后理论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78.67±3.43、86.51±3.28,实验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 培训后两组技能考核合格情况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高校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