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中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4王欣悦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实训实验组

王欣悦

(辽阳中医药学校,辽宁 辽阳 111000)

心理干预在中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王欣悦

(辽阳中医药学校,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中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3个班90人为实验组,在实训教学中采用心理干预方案,并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考核成绩与综合职业能力优于对照组,且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高。结论 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中职护生心理素质、沟通及应变能力与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心理干预;中职;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是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旨在通过实训,使护生熟悉各项基本操作,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通过集中演练,使护生提高技能水平,巩固所学知识,及早接触临床。

为使学生操作规范,教学中除了教师示教与学生练习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实训考核。然而护生在以往的考核中存在懒惰、厌学、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感强烈、心理素质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考核结果。为此,本课题结合中职护生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干预方案,旨在增强护生自信心,提高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和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6个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90名护生为实验组,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采用心理干预方案;另外3个班90名护生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平均年龄17岁,都是通过中考进入我校护理专业。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第一学年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在实训教学中采用心理干预方案,以增强护生自信心,提高护生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心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不施加任何心理干预,教学学时、教学内容、授课教师与实验组完全一致。实验组心理干预方案如下。

(1)角色扮演,释放压力。针对在操作时紧张的护生,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护生学习欲望,引导护生积极思考。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场景,鼓励护生质疑,启发护生运用角色互换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然后设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让护生以“护士”身份在模拟的临床情境中尝试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有助于缓解其紧张情绪和考核压力。

(2)重视语言训练。针对中职护生在护理操作中不敢表达、不会表达的现状,教师应反复强调在操作中与患者沟通内容(如三查七对、了解患者病情及感受、交代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同时加强礼仪、仪表、语音语调、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训练,增强护生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教师要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护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操作能力等。

(3)赏识学生。赏识教育是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当每位护生考核结束后,教师点评时尽量采用鼓励的语言,先肯定他的优点,再委婉地指出不足,以增强护生自信心,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4)心理健康辅导。针对中职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学习与生活困惑,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创建心理咨询室,对特殊心理障碍护生提供身心援助,使其顺利渡过心理转变期,积极面对人生。举办积极心理主题班会,护生分组讨论实训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鼓励护生发言,以激发其潜力,塑造健康人格。针对存有自卑心理、紧张情绪的护生,制订克服计划,比如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是最棒的”“我可以做好的”等。此外,教师要做好积极心理的示范,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课程教学结束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两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显示,实验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教学效果评价

表1 两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得分8 9.4 2±3.6 1 7 3.3 0±5.8 2 t值P实验组对照组5.2 7 6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当场发放且回收。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100.0%。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生认为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采取心理干预,能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及应变能力、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等,见表2。

表2 实验组护生对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n(%)]

3 结论

实训教学是培养中职护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对中职护生进行心理干预,不仅能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还能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幸福感。

[1]刘巍,刘玉锦.护理专业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09(3):134-136.

[2]赵静.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87-88.

G448

B

1671-1246(2017)23-0064-02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实训实验组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