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宣教对儿科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7-12-02蔡昕华

右江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健康宣教治疗依从性儿科

蔡昕华

【关键词】健康宣教;儿科;心理;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720.47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5.030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常规遵医嘱护理已经很难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加之儿童的表达能力以及自我照顾能力不足,提高了儿科患儿的护理难度,患儿家长由于对疾病缺少认识,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患儿的治疗及身心健康都有一定影响。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宣教不仅可以让患儿家长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树立健康意识,还可以有效稳定其心理负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患儿的康复及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儿科住院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观察其对疾病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从而评价健康宣教的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家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8例,女性152例,年龄22~46岁,平均(35.12±11.5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2例,高中71例,大专及以上117例。将患儿家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患儿家长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健康宣教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遵医嘱进行各项日常护理工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对患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2],包括入院时、住院期间和出院前宣教。①入院宣教:帮助患儿及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缓解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心情,同时向患儿家长了解患儿病情、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情况,尽可能满足家长的认知需求,稳定患儿情绪,增强相互信任。②住院期间宣教:针对患儿不同的病情以及家长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计划;另外护理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宣教工作,在查房、输液、发药等分阶段持续进行宣教,宣教时语言应轻柔,尽量使用日常用语,以提高患儿家长接受信息的效果,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患儿家长,应鼓励其利用网络、书籍等多途径获得疾病有关知识。同时也要保证护理人员的合理排班,保证每位患儿家长都能得到有效健康宣教。③出院前宣教:给予患儿家长必要的健康指导,如儿科常见病预防、儿童日常生活护理等常识,同时叮嘱患儿家长定期复查,护理人员也要定期进行随访,提供医疗帮助。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家长在入院第1天和第5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护理人员根据住院期间患儿及家长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情况,评价其治疗依从性,出院前向所有患儿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长心理状态的比较

两组患儿家长在入院第1天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时两组患儿家长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入院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患儿家长下降更为明显,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在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儿科住院患儿表达能力差,自我照顾能力低,且大多数患儿家长对儿科医学及护理常识缺少了解,所以入院时就比较紧张、焦虑,极易发生依从性降低等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和护患关系。健康宣教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医院内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减少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一方面可以帮助患儿家长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促进患儿康复[3],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儿科健康宣教对儿科患儿家长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家长入院第5天时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1天,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提示在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宣教后,丰富了家长对疾病治疗、用药以及预防等医学知识的了解,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症状,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5]。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健康宣教在改善患儿家长不良心理状态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依从性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均具有积极作用,突出儿科住院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另外,健康宣教还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使健康宣教达到预期效果,进而形成新的护理模式。

总之,儿科健康宣教可以极大改善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邓蓉,李锦秀,余晓红.健康宣教对儿科疾病恢复干预的影响[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2):6769.

[2] 郝金斗,刘培辉,董国庆.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热性惊厥患儿及其家庭心理、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6):128130.

[3] 利莉.健康教育管理对儿科门诊纠纷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1):7779.

[4] 邱亚琴.儿科病房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6,14(19):20292031.

[5] 晁丽敏,周玉霞,胡媛媛.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290291.

(收稿日期:2017-07-11修回日期:2017-07-25)

(编辑:潘明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宣教治疗依从性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影响研究
加强宣教对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