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2017-11-29罗晓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罗晓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至关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研究、总结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紧跟教育形势高速发展的脉搏,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笔者就多年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小学 数学 高效课堂

引 言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要明确,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的则是主导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首先,教师要重视备课环节,确定教学活动的步骤;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注重课堂生成资源,巧妙运用课堂智慧;最后,教师要注重评价环节,用恰当的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塔说的,爱因斯塔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古往今来,多少成功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等等,他们之所以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都与他们对各自学科浓厚的兴趣不可分离,兴趣在他们求学和研究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充当了“老师”和“领路人”的角色,是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首要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之后,学习效率就会越来越高,课堂效率就会越来越高。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如果数学老师仅仅按照课程的要求说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然后就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加以举例,用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实例,通过剪纸、折纸、示例等来当堂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轴对称图形的规律,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抛弃过去的“以刚为刚”“以本为本”的依赖思想,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再走进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的整合,还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2.1班班通辅助教学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恰当地运用班班通课件,通过可感知的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象悦耳的图、文、声、像再现,化解了认知难度,突破了教学重点。例如,利用班班通课件把各种图形拼、凑、组合,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指导练习时利用班班通课件,加大了课堂训练容量,减轻了课外负担。

2.2分层教学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力求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作业分层指导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并主动亲近,逐个指导;对于中等学生,教师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他们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题型,进行个别引导、督促;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练习一些综合题,进行竞争性评价。

3注重课堂生成资源

美国教育学教本杰明·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虽然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但是没有一节课堂是完完全全按照教案一板一眼来进行的,在实际课堂中各种突发状况还是应接不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灵活处理问题,在知识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合理地矫正错误,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了。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掌控着课堂的趋势,而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或质疑,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共同学习者。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不做解释,只有适时抓住这些质疑,才能解决大部分学生心中的疑问,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形成一种鼓励开动脑筋

思考的风气,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发散思维,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4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打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学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活跃的课堂中学习原本抽象的知识,声像结合的形式也让他们耳目一新,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小学数学教师要深挖知识内涵,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恰当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数学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用”这一本分内容时,课本中平面的图画可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可以制作动态的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三角形AOB围绕O点顺时针旋转90°”之后的图形,并且用虚线表示三角形原来的位置,实线表示三角形现在的位置,便于学生观察二者的对称关系。又如,在教学圆锥圆柱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它们的剖面图,通过展开、收缩等动态情景增强学生的认识。

结 语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教材和教法,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只有高效的课堂才可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才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才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历翔.浅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5(12).

[2] 赵庆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2).

[3] 刘艳丽.数学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8(6).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