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培养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2017-11-28赵涛张子振毕殿杰魏苏林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教学改革

赵涛+张子振+毕殿杰+魏苏林

摘要: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研发型人才仍有较大缺口。本文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效果显著。

关键词:创新型培养模式;c语言;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奮斗目标,必须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精英的人才摇篮,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任课教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程序设计技能和综合分析设计能力。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案已经完全无法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活动,课程的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等必须做出适当调整,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组任课老师主要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用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所选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在本科高等教育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信息管理类专业中使用;一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相关专业中使用。在本科高等教育学校中所采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其特点在于理论性太强,重语法、轻实践。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所采用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其特点在于操作性太强,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任课老师大多采用自娱自乐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灌输,学生在下面接收。缺乏互动,课堂枯燥,效果不佳。即使有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所采用的案例基本都是纯粹的数学类例子。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基本语法和基本数据类型;顺序、选择和循环三大程序结构;函数和数组;复杂数据类型;数据文件。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基本概念、基本语法的讲解。教学内容不能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宗旨来进行组织。甚至学期结束时,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没有讲解完。当然,这也和课程的课时分配有一定的关系。

(四)考核机制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内容来看,题型多样,覆盖的知识面广。但从课程的考核方式来看,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无法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因此,这样的考核机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严重脱节。

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给出以下改革方案: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

任何一位任课教师授课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高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更是如此。教材的选用要贯彻“理论够用”和“实践够实”的原则。避免使用只注重语法介绍、理论性较强的教材,以及只采用简单的或者纯粹解答数学题目的案例教材。因此,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特色,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如果与企业合作编著项目化、工程化,能够切实锻炼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材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MOOC与课堂教学结合

MOOC是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为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足够的“补给”,为理想课堂的呈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今天的课堂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由于高等学校环境下学生的自由时间多,管理比较宽松,导致大多数学生在上课之前基本上不预习,只是课堂上听听,课后完成任课老师的作业,最后任课老师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这种完全以任课老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MOOC可以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章节知识“碎片化”,将任课老师的课堂讲授录制为视频形式。学生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并且每个知识点视频建设过程中,任课老师都以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在较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MOOC模式下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目前我们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组任课老师还没有完全实施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但已经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50位抽样同学,采用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时,只有六位同学提前预习知识点,而采用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之后,由于有碎片化、视频化的知识点,每个同学都非常乐意主动观看视频化的知识点,达到了提前预习的效果。同时,独立完成作业情况、交流情况以及师生互动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endprint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探究
中职C语言单片机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讨
计算机原理中C语言的应用价值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