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罐,作用奇妙的健康“中国印”

2017-11-22本刊编辑部段玉萍黄天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食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玻璃罐瘀血艾灸

策 划/本刊编辑部 执 行/段玉萍 文/黄天骄(北京中医药大学)

拔罐,作用奇妙的健康“中国印”

策 划/本刊编辑部 执 行/段玉萍 文/黄天骄(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又一项中国特色疗法走向世界,那就是拔罐。简单地说,拔罐疗法能够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常见的筋骨疼痛,多属风寒湿邪气外袭,在疼痛局部拔罐,可以吸出病灶处的风寒湿邪,同时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效果极佳。对于运动训练中所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拔罐效果亦极为明显。拔罐疗法还可以治疗一些急症、大病、重病及各种慢性病,并能预防多种疾病,养生保健。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被广泛使用。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用于治疗痔疮。现在,拔罐的器具已逐步从兽角发展为竹罐、陶瓷罐、玻璃罐和抽气罐。在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拔罐不仅是一种辅助和替代疗法,作为一种独立的中医治疗手段,它不仅能排除皮下的瘀血、毒物,还对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疾病有确切的治疗和缓解作用,如头痛、腰痛、关节痛、咳嗽、哮喘、软组织损伤、肥胖、女性月经不调等,并可与针灸、刮痧、穴位敷贴等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配合使用。拔罐疗法简单便捷,立竿见影,在各级医院、理疗机构及居家保健中都被广泛应用。

拔罐的作用

1.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可通过对皮肤组织的吸引作用,鼓动经脉气血,引导体表营卫之气复来输布,将凝滞的气血疏通开,又能鼓舞正气,使经脉气血充盈。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加强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

2.扶正祛邪 中医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基本的治病原则。拔罐偏于泻法,主要作用是拔除各种内外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以及痰饮、瘀血等,邪去则正安。

3.调和阴阳 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拔罐疗法可调和阴阳,纠正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一方面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配合艾灸、刺血等其他疗法来实现。

拔罐疗法的科学原理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的负压对组织液的流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深层组织中的致病物质往往不易被淋巴回流清除,拔罐施加的负压可将深层次的病理物质吸到浅层后,再通过浅筋膜中的低流阻通道回收到淋巴、血液循环系统中。夏天吹空调睡觉,稍不注意肩膀受风,出现深部肌肉的酸痛,这时候拔几个罐效果极好。此时常常会有紫黑色的罐印出现,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风”被拔出来了,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深层次组织中因受寒引起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缺氧的瘀血(紫色)被拔出到浅层的组织间隙中了。

3种常用罐具及拔罐方法

1.玻璃罐——火吸法 玻璃罐是现代应用最多的罐具,尤其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拔罐时用长镊子夹取一块儿脱脂棉,蘸取酒精,点燃后将镊子伸入玻璃罐底部,旋转一到两秒钟后取出,迅速将罐子扣在相应部位,微微转动,不松脱即可。

2.竹罐——水吸法 将竹罐放在锅里加水煮沸,使用时用卵圆钳倒夹罐底,甩去罐内沸水,用湿毛巾迅速紧捂罐口,趁热拔在施术部位。可根据病情需要在锅中放入适量的药物煮成药汁,称为药罐法。

3.真空罐——抽气吸法 现代科学技术使得一系列新型拔罐器具相继出现,其中居家使用最多的是真空抽气罐。它采用罐顶的活塞来控制抽排空气。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火罐,疗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无烫伤之忧,操作简便,不易破碎,非常适于家庭自我保健。

多种多样的行罐法

1.留罐法——适用于一般疾病。

将罐吸附体表后,留置5~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单罐、多罐皆可。

2.走罐法——适用于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操作前需在局部涂抹一定的介质起润滑作用,然后以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皮肤,用单手或双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动罐体在皮肤表面一定范围内运动,至局部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走罐可以向一个方向走,也可以来回走。走罐的介质以润滑为主,可用香油、正红花油等,也可以将药物加工制成润滑剂,既起到润滑作用,又能在毛孔开放时让药物渗透入皮肤。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证。

3.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闪罐多用火罐法,拔上后立即起罐,再拔再起,反复多次,使一定频率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体表皮部,常用于皮部经气不盛造成的感觉障碍以及各种络病,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注意室内寒冷或有风时不宜选用此法。

4.刺血拔罐法、拔罐发疱法——久病、疑难杂症。

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将应拔部位皮肤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痤疮、神经性皮炎、丹毒、乳痈等多种病症。注意勿在大血管上刺血拔罐,以免出血过多。

所谓“菀陈则除之”,瘀血、痰浊、水湿长期留于体内互结为病,为了让邪有出路,针刺放血后拔罐或长时间留罐使皮肤发疱都是可行的,如患有顽固性湿疹、水肿、长期咳痰等疾病,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治疗。

拔罐之后不同的罐印代表什么

如罐斑色紫深,提示瘀血内蕴;色泽黑紫,有触痛,表示热毒瘀结;罐斑微痒,或有皮纹,为风邪侵袭;罐斑无皮色变化或色淡,多属虚寒证;放血拔罐后,血色红为热,血色青为寒;如罐斑显水肿、水汽状或易起水疱,多提示湿邪较重。

禁忌与注意事项

1.禁忌人群 体质过虚者、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心脏病患者慎用;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禁止拔罐,否则极易造成流产,其他部位慎用。

2.禁忌部位 如神阙穴(肚脐)、乳中穴(乳头)及肌肉瘦削、骨骼凹凸不平、多毛发处,局部皮肤过敏、肿瘤、疤痕、静脉曲张、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面部拔罐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3.水疱处理 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限定在25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疱。拔罐之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或瘀血属正常现象,不久会自行消失。若因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致皮肤起水疱,小的水疱无须处理,或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较大的水疱可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拔罐前后 拔罐之前不可吃太饱;拔罐后不要立即洗澡,当天也最好不要吹风、吹空调,避免受寒、着凉。

5.拔罐不可过度 拔罐同样要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拔罐可以祛邪,同样也可以拔除正气,故不可过度。拔罐的频度如何,要根据具体病情与个人体质来决定,病人感觉稍累,即当停止。

5种疾病宜拔罐

1.颈椎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筋脉闭阻不通等。拔罐时可以取阿是穴以及大椎、大杼、风门等穴位,并配合电针、颈椎牵引、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

2.慢性腰痛 拔罐时一般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夹脊等穴位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在阿是穴及委中穴上可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出血后再拔罐。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不同病因施以针对性的治疗:寒湿腰痛可艾灸腰俞穴;瘀血腰痛可在膈俞穴行放血拔罐,或并用走罐法、推拿擦法;肾虚腰痛可艾灸命门穴。

3.便秘 中医将便秘分为4类:热秘、气秘、冷秘、虚秘。对于热秘和气秘,可针刺支沟、长强、天枢穴,在大肠俞穴留罐,也可沿背部膀胱经两侧走罐至出痧,不宜艾灸;而冷秘和虚秘可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大横、中脘等腧穴,艾灸足三里穴、中脘穴,并可在脾俞穴、胃俞穴、大肠俞穴留罐10分钟。

4.失眠 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神门穴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以调和阴阳;或沿膀胱经第一侧线进行刺络拔罐,以补虚泻实。对于饮食欠佳、二便不调的患者也可于中脘穴处留罐。

5.咳嗽 咳嗽多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一般取肺俞、身柱、风门、外关等腧穴拔罐,留罐15分钟。喘息严重的患者还可取定喘、大椎、肩贞等穴位拔罐,留罐15分钟,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玻璃罐瘀血艾灸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鸡蛋夜明珠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千万“别”艾灸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厨房小瓶罐 办公新帮手
盆腔瘀血综合征辨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