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戈·沃尔夫《米开朗基罗歌集》的创作特点

2017-11-07全昊坤

艺术评鉴 2017年18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

全昊坤

摘要:本文简析胡戈·沃尔夫的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歌集》,从作品时代背景和作曲家角度入手,论证了胡戈·沃尔夫在德奥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小觑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艺术歌曲 《米开朗基罗歌集》 大胆尝试 诗与乐 钢琴部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05-02

对于艺术歌曲的研究,国内的焦点大多集中于一些固定的作品和作曲家身上,对于胡戈·沃尔夫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实,胡戈·沃尔夫并非典型的、纯粹的浪漫派德奥艺术歌曲作曲家,从严格意义上讲,他应属于跨时代、跨流派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里既流淌着浪漫派的血液,又散发出现代派音乐的气息。纵观整个艺术歌曲和西方传统音乐流派的发展,他所处的承前启后的位置,让我们将他视为标志性、里程碑式的人物也不为过。

一、《米开朗基罗歌集》的创作背景

德奥艺术歌曲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文学艺术的发展也进入浪漫主义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与音乐高度融合,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成为了诗人与作曲家们共同奉行的宗旨,诗人们开始追求用自然质朴的手法反映个人本身的思想感情和愿望。除诗词之外,钢琴由早期的从属地位上升至与声乐并重、并可独立于歌曲之外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产生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许多伟大的作曲家,各类德奥声乐作品百花齐放,诗词和钢琴的特殊性也成为了艺术歌曲独具魅力和历久弥新的重要法宝。

沃尔夫短暂的一生创作了300多首艺术歌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少年时代歌曲集》(12首)、《莫里克歌曲集》(53首)、《埃兴道尔夫歌曲集》(20首)、《歌德歌曲集》(51首)、《意大利歌曲集》(第一卷22首)、《意大利歌曲集》(第二卷24 首)、《米开朗基罗歌集》(3首)等。胡戈·沃尔夫作为晚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集德国古典艺术歌曲之大成,又开启了现代派的先河。19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发展到鼎盛后开始走向衰落,此时新旧交替,日月更迭,现代派的曙光已经显露,以沃尔夫为先驱的作曲家们纷纷大胆抛弃旧的浪漫派模式,开始向着半音、变化音、无调性的曲式结构,更丰富多变的织体语言和戏剧冲突转化。

早期的沃尔夫对瓦格纳充满了无限倾慕,并得到了瓦格纳协会的支持,他的作品在协会提供的场所得以定期演出,创作样式上也继承了舒伯特以来艺术歌曲的传统。但中后期他的独特使他成为当时这些规矩之外的另类,被冠以“野蛮”的称号,排挤在维也纳体系之外,以至于勃拉姆斯也极不喜欢沃尔夫和他的作品,甚至建议他应该立即回去重修对位法课程。的确,沃尔夫的另类是有目共睹的,譬如他在歌剧上的探索是沿着瓦格纳的轨迹进行的,甚至吸收了瓦格纳的和声方法。他的一些做法总是出人意料,甚至行为乖张不被常人所理解,为了寻求特立独行的音乐风格,摆脱被看作“瓦格纳大师‘音乐主干上盛开着的一朵健壮的奇葩”他毅然决定与瓦格纳协会脱离关系。

二、《米开朗基罗歌集》的创作特点

(一)诗与乐的高度融合

纵观艺术歌曲的发展史,诗词与音乐的高度融合无疑是最大特点之一。德奥艺术歌曲中大多以细腻、精致、浪漫情感的诗词为主导,但也有如本作品一样,从悲观压抑的反思到如见上帝般超脱于尘世的豁然情绪。作为身兼音乐评论家的沃尔夫,对文字有着特殊的理解和要求,他的箴言是“语言第一,然后才是音乐”,所以他从不随便挑选诗词。他的歌曲创作通常以某个时期一位诗人的作品为中心,选择符合当下内心需要表达的作品作为歌曲的载体,这些诗作或出自名家,抑或出自不被人所知的诗人之手。与其他同时期作曲家不同的是,他的作品选材时期较广,不仅局限在当时普遍作曲家会选用的同时期浪漫派的代表诗作,还有文艺复兴等其他时期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解放思想、寻求自由超脱的诗词。沃尔夫在尊重诗词语言文字本身含义的基础上,赋予它们自己的情感阐释。

胡戈·沃尔夫的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歌集》创作于1897年2月,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定了华尔特·罗伯特·托尔诺夫(Walter·Robert·Tor·now)用德语翻译的《米开朗基罗十四行诗》作为歌词开始进行创作。即第一首:《Wohldenkich oft》《我常思量》;第二首:《Allesendet, was entstehet》《万事有始必有终》;第三首《Fuhltmeineseele》《我的灵魂是否能感到》。歌词出自雕塑与美术史上丰碑式的人物——米开朗基罗大师(Michelangelo Buonarrotti,1475-1564),米开朗基罗这位在当代就被人们称为“神”的艺术家,在雕塑、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领域中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他的诗歌与雕塑作品一样雄伟宏大、充满力量。由于受到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他的诗词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客观写实和哲理思考,而是更多的将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相结合,用自己的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塑造了一个个悲壮、深沉、粗犷、质朴的英雄形象。这些诗词的情绪恰好符合了沃尔夫晚期创作生涯的行将就木的生活处境和备受折磨的身心状态。在演奏和演唱《米开朗基罗歌集》时就会发现,音符与单词的契合度极高,诗与歌浑然一体,在分析沃尔夫的作品时,务必将音乐与歌词结合起来共同赏析。

(二)另类大胆的尝试

在《莫里克歌集》中,沃尔夫大胆运用“特里斯坦”的和声形式,其深度和多样性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也奠定了他半音化创作风格的基础。沃尔夫的创作似乎有着双重性格,一边反传统,另辟蹊径进行创作,另一边又奉行着浪漫派德奥艺术歌曲的范式;一边反瓦格纳,一边又倾慕有加。虽极力摆脱,却时时能看到瓦格纳风格的影子:一面是阴郁的性格,一面却常常豁然释怀。他极其厌恶勃拉姆斯,常常以恶语中伤勃拉姆斯闻名,两人最后的作品却极其相似。也许正是如此分裂的个性,催化了沃爾夫的精神崩溃,他余生的六年中一直饱受精神疾病和梅毒的折磨,然而也正是他的另类和大胆尝试,成就了他在艺术歌曲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晚期浪漫主义走向现代音乐的重要转折点。

三、钢琴部分的简要分析

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与声乐的和谐统一是一大特点,钢琴不再属于从属的伴奏地位。钢琴的音域较为宽广,它的旋律性、戏剧化的强弱对比、丰富的音色和多声部的复调进行,为作品呈现了更加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力。从歌集的三首作品看,沃尔夫做作品的理解和情绪处理都几近压抑,甚至发挥到了极致,米开朗基罗使我们面对死亡与尸体腐化的恐怖想象,倾听沃尔夫的配曲,织体不但稀疏,而且如骸骨般(skeletal),使我们想起他说的关于“痛苦的、无情的真实——达到残酷程度的真实”,这是他艺术的最高准则,这些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理状态。虽然整个歌集都以压抑低沉的情绪为基调,但在三首作品的演奏处理上各有不同。第一首作品钢琴一直以柔和客观的触键进行,转调以前一直在压抑彷徨中徘徊,直到转调后和弦出现,钢琴演奏不再注重聲部之间的连奏,而是突出英雄性,和弦要演奏的辉煌有气势;第二首歌曲要求演奏者对作品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触,但当演奏者真正理解了这部作品,却很难爱上它,因为作品会将人们引向沉重悲伤的心境中去。回忆逝去的沧桑岁月,看到一切终将是过眼云烟,带着深深的忧伤、压抑、毫无反抗之力,被迫接受这无奈的尽头;第三首歌曲在演奏中最不容忽视的是节奏型,切分节奏型和大附点节奏性的强弱规律在乐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且时常交替或同时演奏。

对于艺术歌曲的演唱和演奏是每位声乐学习者和声乐艺术指导的必修课。目前国内音乐学院对于艺术歌曲的实践更多集中在舒伯特、舒曼、理查施特劳斯等作曲家的作品上,对于胡戈·沃尔夫的探索却是相对较少。其实,沃尔夫的作品连接了浪漫主义和现代派,是两个时代的重要纽带,研究分析他的作品不仅需要研究两个时代的作品风格和作曲技巧,也需要熟练掌握两种派别的不同演奏技巧和处理方式。胡戈·沃尔夫的《米开朗基罗歌集》,见证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汇聚了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的范式与现代派标新立异追求突破传统精神的交融。毫无疑问,胡戈·沃尔夫是当之无愧的德奥艺术歌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人物。

参考文献:

[1][英]MoscoCarner.BBC Music Guides音乐导读39——沃尔夫歌曲[M].晓兰译.天津:中国百花文艺社出版,1999.

[2]徐宜.欧洲著名艺术歌曲精选曲库——沃尔夫艺术歌曲精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蔡占科.雨果·沃尔夫与他的《米开朗基罗歌集》[J].人民音乐,2011,(10).

[4]乔相钧.浅析胡戈·沃尔夫声乐套曲《米开朗基罗诗篇》[J].枣庄学院学报,2011,(04).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写作初探
雅歌华章 盛世青编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发展及时代精神探析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再谈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