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及感官品质

2017-11-04宿迷菊王盈峰邹新武张德恩范晓玥

茶叶 2017年3期
关键词:滇红昌宁县茶厂

宿迷菊 王盈峰 邹新武,2 张德恩 李 湘 范晓玥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310016;2.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310016;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保山678100)

浅析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及感官品质

宿迷菊1王盈峰1邹新武1,2张德恩3李 湘3范晓玥1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310016;2.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310016;3.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保山678100)

昌宁种茶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茶乡”。处于滇红的核心产区,昌宁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本文介绍了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审评了一批昌宁工夫红茶,以期发现昌宁红茶感官品质的优势和不足。为提升昌宁红茶品质,对昌宁县红茶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昌宁红茶;滇红;感官品质;茶产业

1 前 言

昌宁县隶属云南省保山市,位于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介于东经 99°16′-100°02′、北纬 24°14′-25°12′之间[1]。1933年,由永昌(今保山)、顺宁(今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昌宁,县域与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临沧市凤庆县、永德县,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永平、漾濞、巍山县七县区接壤。昌宁国土面积3888平方公里,有云岭、怒山山脉在境内绵延,澜沧江穿境而过,其中坝区面积占2.9%,山区面积占97.1%[1]。全县有13乡镇共101个村13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苗、彝、傣等8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20余万人涉茶种茶。

昌宁县年均气温适宜,降雨量丰沛,年无霜期长,有雾天多,森林覆盖率高,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作为西南茶马古道网络支线的必经之地,是全国和云南省生产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基地,被列为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曾经被评为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十大生态产茶县、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全国十大魅力茶乡、茶文化创作基地县和云南省高原特色茶产业“十强县”。

据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本文简称“昌宁县茶办”)统计,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0.89千公顷,其中有无性良种茶园面积8.37千公顷,经认定的无公害茶园面积10.33千公顷,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07千公顷,有机茶园面积0.23千公顷;全县有茶叶初制所478个,茶叶加工企业18家,获得QS认证(现为SC认证)企业33家,有茶叶专业合作社44个。2016年,全县实现干茶总产量24.22千吨,其中生产红毛茶11.07千吨、烘青毛茶9.21千吨、晒青毛茶3.94千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2.3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63亿元,工业产值8.8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90亿元,实现茶农人均纯收入3826元,茶叶成为全县温凉山区人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2 昌宁红茶的发展历程

2.1 昌宁茶叶发展历史

2.1.1 唐代之前 中国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云南澜沧江流域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而昌宁县位于澜沧江流域的上游。昌宁境内茶叶发展历史悠久,从该县出土文物中有部分陶器残片类似陶制茶具,可推测,该地先民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秦汉时代就有用茶、饮茶习俗。相传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途经右甸境保华寺(位于今昌宁县大田坝镇),因兵士患疫,得“姜糖茶”而祛,则令将士采而带之继续南下[2],说明那时昌宁已经有茶用茶了。唐·樊绰在《云南志》中记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唐代南诏国时期,昌宁全境属永昌节度使,银生城则在今普洱市景东县,目前发现大量野生古茶树的澜沧江畔,正好处在银生、永昌两节度地之间。

2.1.2 明朝至民国 昌宁境内茶叶栽培至少有640多年的历史,《昌宁县志》[3]记载,最早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碧云寺的(今田园镇达丙)僧尼试种,“茶叶品质好,味道清香,人称‘碧云仙茶’。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送往朝廷。其中一株保留到20世纪60年代,至今仍有茶迹”。昌宁勐统镇现存的土司贡茶,曾经是明朝的贡茶。据《顺宁府志》记载,昌宁大规模种茶始于清末,今昌宁境内的温泉镇、漭水镇、田园镇、勐统镇都是茶叶种植区。

1933年,昌宁设县后,“县府多次明令各乡、保、甲动员民众推广植茶”[3],促进了漭水、右甸、达丙、温泉等宜茶地区茶业发展,而茶叶也成为官府的一项重要财税之源。1949年,全县茶园面积1千公顷左右,产量 0.3千吨[1]。

2.1.3 新中国以来发展及荣誉 1950年,昌宁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把茶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项目,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使全县茶叶面积成倍增长[3]。由图1可看出(数据来自《昌宁茶叶志》和昌宁县茶办),从1950-1960年为一个积极增长期,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从1.07千公顷增加到3.00千公顷,茶叶产量从0.32千吨增加至0.83千吨[1],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1.8倍和1.5倍以上。此后,1960-1970、1990-2005分别经历了波折和振荡发展期;而 1965-1970、1985-1990、2005-2010,每20年一个快速增长期,至2010以后进入平稳发展期。至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比1950年分别增加了15.62千公顷和22.53千吨,是1950年的15倍和70倍之多。

图1 昌宁县茶叶面积和产量(1950-2015)

期间,昌宁县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据《昌宁茶叶志》记载[1],1958年12月,昌宁县红茶精制厂(1964年改名为云南省昌宁茶厂)因当年建厂、投产并盈利,被授予“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荣获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1959年,获云南省“全省茶叶红旗(标兵)县”奖状。1965年昌宁茶厂保持出口茶叶质量全年一致,调往广州口岸的73批次茶叶完全符合原评定级别。1967年,昌宁县农业局茶叶技术员杨德选被农垦部选派赴非洲马里共和国提供农业技术援助,说明当时昌宁县红茶加工技术成熟先进。1974年,昌宁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茶叶生产“百强县”;1977年,被外贸部、农林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列为1980年实现年产2500吨的基地县;198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基地县;1987年,昌宁县获云南省外贸厅、农业厅联合颁发的年度“发展茶叶生产、积极扩大出口成绩显著单位”奖状;2001年,昌宁县被列为云南省十二个有机生态茶生产示范县之一;1993年昌宁县人民政府及昌宁茶厂同获省人民政府授予“茶叶生产先进单位”;2006年,昌宁县被称为“千年茶乡”;2009年,昌宁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2011年12月,昌宁县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简称“中茶院”)进行战略合作,建设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在中茶院连续多年的科技帮扶下,昌宁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茶园面积由2010年的14.31千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20.89千公顷,增加46%;茶叶产量由10.34千吨增加到24.22万吨,增长134%;茶叶工农业产值由4.1亿元增加到16.49亿元,增长269%。

2.2 昌宁县红茶发展历程

2.2.1 滇红的创制 1938年11月,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员冯绍裘在顺宁(今凤庆)试制了红茶500g,茶样在香港茶市得到很高的评价[5]。1939年,冯绍裘受命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当年就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16.7吨工夫红茶,取名“云红”;同年,中国茶叶公司茶叶机械与加工专家范和钧在佛海(今勐海)试制了一批红茶,该茶样被中外茶师认为茶色、味优于祁红,香气高于印度红茶[5]。1940年后,云南红茶统一改称为“滇红”,并沿用至今。

2.2.2 昌宁红毛茶试制生产期 1952-1957年是昌宁县红毛茶试制和生产期。1952年,昌宁勐廷寨人杨德中曾自制红茶到顺宁出售,此后得到顺宁实验茶厂的技术指导;1953-1955年,在中国茶叶总公司和省茶叶公司的帮助下,昌宁县在漭水、温泉、松山、城关、达丙5个片区建立了21个红茶初制所;1957年又新建24个红茶初制所,全县红毛茶产量已达全县总产的 75%[1,3]。

2.2.3 昌宁“滇红”的蓬勃发展 自1958年至1998年,昌宁红茶对外统称“滇红”[1]。1958年 3月,昌宁县红茶精制厂在达丙街开工建设,同年4月,该厂生产出第一批精制红茶——工夫三级红茶,该样茶受到中国茶叶出口公司广东分公司的赞赏与祝贺[3];同年12月因工厂效益好、茶叶品质优异而获得国务院奖状。昌宁县红茶精制厂将全县各初制所提供的红毛茶加工成滇红茶[3]。1959年,该厂生产出口红茶0.34千吨,使县里得到云南省的表彰[1]。

1962年,昌宁县红茶精制厂由达丙街迁到新址(今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厂址);1964年厂名改为云南省昌宁茶厂。受“文革”影响,1967年至1970年,昌宁茶厂全厂亏损49.86万元[3]。

至1979年,昌宁红茶精制生产才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较快发展,昌宁茶厂也由小厂逐步发展成为云南省“滇红”主要厂家之一,生产的“滇红”全部供出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3]。1983年5月,昌宁茶厂被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企业”称号,同年12月,该厂生产的“滇红”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授予“品质优良”的荣誉证书[1]。1984年,昌宁茶厂又被列为全省茶厂产品出口合格率达90%以上的七个单位之一[3]。

1990-1992年,昌宁茶厂“红碎高档2号”连续被评为中国西部地区名优茶,并获“陆羽杯”奖。1990年5月,昌宁茶厂“滇红工夫一级茶”被农业部评为名优产品,9月,昌宁茶厂晋升为云南“省一级先进企业”。1992年昌宁茶厂生产的“云宁”牌“滇红工夫条盒装茶”、温泉供销社生产的“尼诺茶”被评为中国西部地区名茶,双获“陆羽杯”奖,同年两茶被评为云南名茶。1996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商品展销会上,昌宁翁堵的“雪兰茶”获国际金奖。

2.2.4 昌宁“滇红”声势渐微 至1998年,昌宁县已有私营制茶企业166家,而《昌宁茶厂改制建议》提上日程;1999年,昌宁茶厂因资金匮乏停产;2002年12月,昌宁茶厂解散;2005年,云南省龙润集团以516万元价格竞买昌宁茶厂闲置资产成功[1],繁盛一时为昌宁“滇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昌宁茶厂至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在昌宁茶厂走向衰落的几年,与昌宁山水相依的近邻凤庆,其最早建立的“顺宁实验茶厂”,于1954年更名“云南省凤庆茶厂”,于1996年12月改制组建了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后经过2003、2006年两次重要的股权改革,成为最知名的“滇红”生产企业。尤其2011年3月,“凤庆滇红茶”地理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商标局注册,此后,“滇红”只知凤庆产区,而鲜知昌宁产区。

2.2.5 昌宁红茶的兴起

(1)昌宁红企业品牌的发展 为推动昌宁红茶产业发展,昌宁县于2009年引进昆明稳隆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设红碎茶加工厂,次年,昌宁稳隆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名优茶、CTC红碎茶生产线投产。2010年12月,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总部设在昌宁县工业园区,集团下辖昆明稳隆、凤庆稳隆、昌宁稳隆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和集团文化传播、进出口有限公司五个子公司。集团致力于将“昌宁红”打造成为世界知名、中国领先的茶叶品牌。至2016年底,集团共有五大系列63款昌宁红产品。其中“龙腾沧江”“丹凤展翅”等多款产品先后在国际和国内茶博会及其他评比中获得金奖等荣誉。“昌宁红”系列产品获保山市第一批重点新产品、保山市名牌产品等称号。

(2)昌宁红茶公用品牌的发展 2013年8月,昌宁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编制了《昌宁红茶》,并作为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53/012-2013于2014年初发布实施。2015年,昌宁县获得“昌宁红茶”地理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为打造“昌宁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奠定了基础[4]。

3 昌宁红茶品质特征

3.1 昌宁红茶的概念

昌宁红茶是以昌宁县行政区域内采收的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精制等工艺制成的红茶,分昌宁工夫红茶和昌宁红碎茶[6]。其中,昌宁工夫红茶通过萎凋、揉捻(造型)、发酵、干燥、精制等工序制成,按揉捻造型不同分为条型茶和曲型茶,按外形内质分为特级、一至五级6个级别;昌宁红碎茶通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分碎茶一号至六号6个花色[6]。

3.2 昌宁红毛茶的产量产值

近年来,昌宁红茶的产量产值逐年增加,占总产量产值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见图2和图3(数据由昌宁县茶办提供)。红毛茶的产量从2010年的2.89千吨增加到了2016年11.07千吨,占总产量的比例由27.92%升至45.71%;产值由2010年0.65亿元增加到了2016年3.71亿元,占总产值的比例由29.32%升至48.64%。表明,昌宁红茶在昌宁县整个茶产业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图2 昌宁红茶的产量(2010-2016)

图3 昌宁红茶的产值(2010-2016)

3.3 昌宁工夫红茶的产品类别

据实地调研,昌宁当地生产和销售的红茶主要有生态红茶和古树红茶。生态红茶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分为毛峰型、针型和螺型红茶[1]。毛峰型大部分被精制成为传统滇红,小部分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其中以单芽制作的毛峰又称为金丝。针型红茶按原料嫩度不同有金针、红(松)针等,螺型红茶按原料嫩度不同有金曲(螺)、红曲(螺)等。古树红茶又分为以大理茶鲜叶制作的野生古树红茶和以普洱茶(变种)鲜叶制作的栽培型古树红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严格按DBS53/012-2013定义要求,大理茶制作的野生古树红茶不能算作昌宁红茶,因为大理茶多数为中叶品种。另外,近年来,昌宁县企业根据客户需要制作了批量不少的晒红红茶,也有极少量的以金萱、梅占等品种制作的乌龙红茶和以紫鹃制作的紫鹃红茶。

目前,昌宁工夫红茶主要生产企业和品牌有:保山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昌宁红”系列名优红茶:金丝蜜韵、宁红家宝、流金岁月、龙腾沧江、雾里梦茶、古龙悟禅、丹凤展翅、飞龙在天等产品,昌宁县尼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尼诺红茶”,昌宁雪兰茶有限责任公司“雪兰红茶”,温泉树根地茶厂“红玉”“树根地红茶”,昌宁县野珠山古树茶叶专业合作社“老乔生大树红茶”,昌宁县大田坝一品茗精制茶厂红针、红曲等红茶,昌宁遐尔茶品有限责任公司碧云仙红针、金针、金螺、野生古树红茶等产品,昌宁县瑞虎天然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泡而红”,昌宁易佑茶厂“自性”野生红茶,等等。

3.4 昌宁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

将在昌宁县收集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昌宁红茶,按 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7]进行了感官审评。外形评干茶的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和净度,内质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内质审评时,取3g茶样置于150mL审评杯中,沸水冲泡5分钟,出汤后,按照热嗅香气、看汤色、温嗅香气、尝滋味、冷嗅香气、看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感官要求[6]和审评结果见表 1。

由表1可见,不同企业的同款产品之间,外形基本都是可以达到要求的,差异主要在于条索的紧实度和表面的光润度;内质区别在于汤色的深浅、香气的类型和滋味的浓度。与要求相比,金曲一般可以达到特级的要求,金针部分可达到,金丝外形可以,但在汤色、香气、滋味方面有些欠缺,应跟其发酵程度略轻有关;嫩度较好的毛峰可以达到一级,一般毛峰品质优于三级而不到一级的要求,经过精制的毛峰内质表现尤佳,可以达到特级的内质;红针、红曲

基本可以达到一级的要求,只是发酵程度根据市场要求偏轻,汤色一般表现为橙红,少数红亮,极少数可以达到红艳。

表1 昌宁工夫红茶的感官审评结果

昌宁红茶优点在于香气多甜香、糖香、花果香等,野生古树红茶还有一种青花香,香型比较丰富;滋味方面甘醇度较好,更受茶龄小者和年轻人喜爱。缺点是茶叶外形相对于中小叶品种来说,除了金丝、金针、金曲外,条索过大,颜色偏乌褐,不够美观;滋味方面,相对于传统滇红而言,不够浓厚,刺激性不够强。

昌宁工夫红茶滋味普遍甘醇爽口,可能跟产地优越的环境条件有关。而综合汤色、滋味和叶底,应是昌宁工夫红茶普遍发酵程度偏轻所致。汤色方面,橙红的比较多,而红艳、红亮的较少,也可能与茶样中茶黄素含量较多有关。另外,栽培型古树红茶、生态红茶某些茶样汤色可以做到汤色红艳,而野生古树红茶一般颜色偏橙红、橙黄,可能跟茶叶原料的品种有关。在形状方面,毛峰型、曲型茶汤色可以做到红艳、红亮,滋味相对针型茶更为浓醇,这可能跟加工工艺有关。

4 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建议

4.1 打造昌宁红茶公用品牌

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打造“昌宁红茶”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昌宁红茶生产、加工和销售标准。在宣传推介时,建议对昌宁县域定位为“滇红核心产区”,将昌宁红茶定位为“滇红新秀”[4],既是创新的滇红,也是滇红的优秀代表。做好品牌策划与设计,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品牌传播,以一个声音,对外加大品牌形象宣传力度,积极参加云南省以及国内外的茶叶展会,进行昌宁红茶的展示、展销、推介等活动。

4.2 加强标准茶园建设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茶叶标准园建设,分年度建设生态、有机、标准茶园。加快推进全县茶园生态化,在产业基础完善、组织化程度高、生态优势突出的区域建设符合农业部要求的茶叶标准园,在此基础上推进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采摘、组织化经营、规范化管理。重点完善茶园基础设施,配置喷滴灌、生物物理绿色防控等生产设施和茶园耕作、修剪、采摘等机械,加强茶园生态保护与适生环境营造。全面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

4.3 提高红茶加工水平

在云南省优化改造茶企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建设应用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制定完善红茶初制和精制技术操作规范。每年固定时间对全县茶叶企业、初制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加工技术;同时,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制茶设备,提升整个红茶产业的加工水平。

在扶持标准化示范茶所的基础上,按照“生产环境生态化、加工车间和设备布置标准化、加工流程清洁化与连续化”的要求,建设标准化名茶厂,改善硬件设施,加强技术指导,严格工艺标准,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

4.4 加强红茶安全监管

在全县茶园中建设“三品”认证茶园,全程实施质量安全管理,加强质量安全检测,统一建立生产档案和质量追溯制度,推行产品质量标识管理,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安全水平[8,9]。

依托现有机构和条件,与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紧密合作,不定期对全县茶叶基地和红茶产品进行抽检,全面掌握本县红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加强县农产品检测部门有关茶叶检测项目和能力的培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检测设施设备。加强企业“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生产监管,促使企业配备茶叶农残速测仪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设施设备,确保红茶及相关产品的安全生产。

4.5 做好昌宁古树红茶

古树红茶近年来得到市场的认可,尤其野生古树红茶成为昌宁工夫红茶的一个优秀代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政府要引导企业、茶农协调好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切实执行《昌宁县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加强对企业、茶农的培训指导,保证古茶树资源的完整性和永续利用。利用存量,本着“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统一标准、抱团发展”的原则,支持重点企业与茶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产品研发,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深入开展加工培训,打造古树红茶知名品牌。

4.6 培育红茶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企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做大做强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大户、企业等茶产业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此基础上,从中选择部分优秀红茶企业,加以重点扶持,把他们培育成地区性龙头企业。支持企业以多种合作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茶农合作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着力提升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吸引力和带动力。

4.7 提升昌宁红茶知名度

在“茶文化四进”活动中,重点推介昌宁红茶及相关文化,同时,积极开展昌宁红茶评比、昌宁红茶推介会、昌宁红茶包装设计赛等活动,扩大昌宁红茶知名度;积极出版《昌宁红茶》茶文化书籍、拍摄红茶相关微电影、短片、视频等,提升昌宁红茶文化内涵;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发展壮大昌宁红茶文化,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

1 昌宁县文化发展促进会编.昌宁茶叶志.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10.

2 崔敏,李继升,吴再忠.南方有嘉木 古茶在昌宁.(2013-12-04)http://travel.yunnan.cn/html/2013-12/04/content_2983464.htm.

3 云南省昌宁县志编撰委员会编撰.昌宁县志.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1990:10.

4 宿迷菊,王盈峰,张德恩,等.云南省昌宁县茶产业发展回顾与思考.中国茶叶加工,2016(5):5-8.

5 陈红伟.滇红茶的创制与发展.中国茶叶加工,2003,(2)39-40.6 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 53/012-2013《昌宁红茶》.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8 鲁成银.茶叶质量安全.茶叶,2004,30(2):67-69.

9 乔如颖,郑新强,李清声,梁月荣.茶叶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研究进展.茶叶,2016,42:135-142.

福州茉莉花茶,夏日里的“冰糖甜”

几乎所有的福州人都有浓浓的茉莉花茶情结,陈威威也不例外。9月9日下午,这位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就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六十余位茶友们带来了他的茉莉花茶故事,让每一位茶友都感受到了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冰糖甜”。

茉莉花茶由春茶做胚,经盛夏绽放的茉莉花多次窨制而成。从初春到仲夏,是历时半年才有一次的邂逅。又“茉莉”谐音“莫离”,蕴含着不离不弃的意思。喝上这样一口茉莉花茶,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然而制作茉莉花茶并没有那么容易,用6个字来概括就是“高强度,低效益”。传统的制作工艺,机械化程度极低,仍有80%以上的工序需要人工完成。选茶胚、采摘鲜花、伺花、筛花、茶花拌和、通花续窨、起花、烘干、摊凉、提花,任何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倘若窨制到第6窨时没有控制好火候和技巧,那么前5窨的付出,就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随着陈威威的讲解,大家方才始知杯中之物得来不易。

品鉴会现场,除了欣赏优美的茶艺表演和品鉴多款来自闽榕茶业有限公司的福州茉莉花茶,陈威威还为茶友们准备了两款分别来自福州和广西的同等级的茉莉花茶,通过三道盲评,让大家对两个产地的茉莉花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陈威威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为了让更多人能喝到、认识、了解并喜欢上正宗的福州味道,我们需要好好地把茶和茶文化一起传承下去。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茶友们纷纷点赞本次活动。“这次活动很棒,既能品茶交友,又能学到很多茶知识,大众参与度很高,对茶文化的推广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

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一个专业的茶文化机构,宣传和推广茶文化是我们的主要职责。我们希望能构筑一个让茶企、茶友更好交流的平台,在为茶友带去生动茶体验的同时,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和茶业的发展。

(中国茶叶博物馆供稿)

A review on development of Changning black tea and its sensory quality

SU Miju1,WANG Yingfeng1,Zou Xinwu1,2,ZHANG De-en3,LIXiang3,Fan Xiaoyue1

(1.Hang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COOP,Hangzhou 310016,China;2.ChINA National Center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Tea,Hangzhou 310016,China;3.Leading Grou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Changning County,Baoshan City of Yunnan Province,Baoshan 678100,China)

Changning has a long history for tea production and it is known as a"Millennium Ancient Tea County".Changning is a core area for Yunnan black tea with excellent quality.The development of Changning black tea is reviewed and the sensory quality of Channing black tea was evaluat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lack tea quality in Channing.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changning black tea industry were proposed.

Changning black tea;Yunnan black tea;Sensory evaluation;Sensory quality;Tea industry

TS272.5+2;TS207.3

A

0577-8921(2017)03-164-07

2017-08-03

宿迷菊(1981年-),女,山东菏泽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产业政策与茶业发展策略、茶文化与产业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滇红昌宁县茶厂
陈鸿波
生态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以昌宁县第三中学为例
滇红茶凝固型发酵乳的研制及工艺的优化
昌宁县总工会:顺利完成第十五期互助金收缴工作
A NEW CONCEPT AND EXHIBITION PROGRAM FOR THE EGYPTIAN MUSEUM IN CAIRO
红茶上品 凤庆滇红
昌宁县收集到清代地契原件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滇红茶及其提取物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