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2017-10-31钟少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语文素养

钟少兰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开发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不仅能够丰富低年级语文课程资源,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本文从如何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分类进行课程活动设计,旨在通过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让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 语文素养 ; 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50-02

1.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

语文教材荟萃了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名家名篇,符合现在小学生学和教师教的需要。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局限在“教教材”,即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照本宣科给学生解读,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让学生“机械式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应试教育般提供“标准答案”,弱化学生思维的空间,偏离了“教学”的目的。

1.2阅读对象单一

第一,由于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老师收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大,选择让学生用题海战术做大量练习,造成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没有阅读的时间;第二,目前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很少,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差,藏书量比较少,另外,很多家长不够重视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很少会给孩子买课外的读物杂志,造成小学生阅读对象单一,除了教材就只有作文书,阅读能力不能均衡发展。

1.3程式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设计教案,很多教师相同类型的文章教材都会采用一个相似的教学模式。如现在一、二年级的文章教材中,大部分老师采取的教案都是:(1)回顾前文,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初识生字;(3)朗读感悟;随文识字;(4)指导写字,集中组词;(5)质疑问难,布置作业。第二节课则是:(1)复习字词;(2)抓词品句;(3)理解文章中心思想;(4)体会文章人物精神[1]。

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简单方便,课堂效率比较高,但是课程内容没什么特色,缺乏吸引力。教师一讲课,学生就能预见接下来的大概内容,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探究能力。这样程序化的教学方式,只关注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缺失。

1.4小学生阅读兴趣低

目前,小学生主要的读物就是语文教材,但是有些语文课文教材由于年代的久远,跟小学生的生活联系也不密切,学生很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自然对文章不会有很大的兴趣了。

1.5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脱节

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最频繁的阅读材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提出语文教学的选文标准是“文质兼美”,其文章可以挖掘习作资源,达到读与写的结合。但是很多小学教师由于课时紧张,没有在语文课程中构筑习作训练场,只是简单地将文章阅读玩,字词学好就可以。到了写作课的时候,单独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没有跟教材上的课文有所联系,造成学生阅读怕烦,作文怕难的情况发生,教师的语文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2.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2.1延伸课堂内容,增强民族感情

目前,很多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一无所知,有些小学生虽然来自少数民族,但是长期在学校、县城生活,父母身上也没有少数民族的特征,完全被“汉化”,甚至连自己民族的话语都不会说。

如果能在语文课程中引入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不仅能开放课堂,延伸课堂,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情感。如《女娲造人》的故事中,侗族也有类似的神话故事:《章良章妹繁衍人类》,将其拓展到课堂中,不仅能加深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认识,进一步丰富了语文知识,还能加深对侗族的了解,侗族的学生更是增进了民族感情。

2.2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信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风貌、审美情感等等,可以让小学生从其故事情节中得到写作的启示。

2.3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思维拓展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人生百态是好奇迷茫的,他们心中的明月星辰、江河山川、春荣秋枯、昼夜循环、四季更替都是神秘莫测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情节生动离奇、艺术感染力强、奇特大胆的想象,让小学生体会世界的神奇,激发其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一般都构思巧妙,常常有与众不同的情节,为小学生构建绚丽多彩的精神家园,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3.如何开发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资源

3.1选择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首先,要对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进行筛选,去粗取精,选择人物形象典型、语言丰富有优美、情节生动有趣,能表达真、善、美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此外,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还要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小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并从中受益的故事。

根据收集各个少数民族典型的民间故事,总结了相应的民族精神,并设计出初步的课程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3.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应用

得出合适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在教案上插入与教材文章表现相同精神的民间故事,让学生得以举一反三,加深对课本教材的印象;或是可以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进行实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至可以邀请本班的少数民族学生或家长在班会或者家长会上为其他学生讲自己所属民族的少数民族故事。

在课堂教學上实施要注意几点问题:

(1)注意进行教学设计时多搜集少数民族的故事,可以利用情境式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感同身受,在情感态度上有所收获。如要讲蒙古族故事《马头琴的传说》时,可以先播放一段马头琴演奏曲,让学生猜这是什么乐器,然后结合PPT或者视频,给学生讲《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最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主人公苏和会想对小白马说些什么,让学生交流感想,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感受良好的民族精神。

(2)开展学生或者家长讲故事时要注意,低年级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好,讲故事可能会磕磕绊绊,让人难以听懂;邀请高年级的同学讲起故事比较生动,但是高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业任务,时间不能保证;由于学生家长的学历层次不同,有些家长讲故事富有感染力,有些家长讲故事语言生涩难懂,或是有些家长讲故事语调不适合小学生去倾听,不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挑细选适合他们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和学生配合找出相关的材料,做成PPT或者视频,在故事讲解的时候可以将过程录下来,成为课程的影像资源。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的过程评价,所有讲故事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奖励,评比出讲得最好的学生家长给予奖励,让学生乐于讲故事、用于上台讲故事。同时,增长了学生的民族知识,也提高其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感。

(3)注意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很多时候,教师的上课方式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有些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很难脱开平常讲教材的程序,导致学生兴趣平平,因此教师在设置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教案时,要注意脱离模式化的教学流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避免自说自话,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也有开口说话的机会。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之间交流配合,演出故事里的情节,或者开展民族知识竞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增强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

3.3及时记录课堂应用效果

开发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课堂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对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了解课程实施方案中的优势,将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集中考虑,分析其原因,反思教学过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尽快确立新的设想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不断开发积累课程资源。

结论

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引入语文课堂有很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小学生感受民族精神,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低年级教师应该逐渐完善丰富自己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拓展语文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单新涛,李志朋.程式化, 一元化, 模式化——中小学教学模式异化的症候及疗愈[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5):39-42.

[2]汪会敏.真爱学生平等对话——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实验稿)》的学生观[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5):147-149.

[3]边赞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选[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语文素养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