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误区

2017-10-31刘大东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教学误区初中历史

刘大东

摘要:就目前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历史局限及教育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不甚满意。随着时代发展,历史教学的资源与内容正逐渐充实,但是历史教学的问题也在不断堆叠,正急需解决,因而初中历史的教学问题也得到了相关教育人士的关注。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简要阐述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及现状,重点分析了目前历史教学误区,以期望能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推进有所贡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误区;历史教育

1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历史课程一般是从初中开始开设的,它作为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授不能只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还要将学科知识融入到其中,使得历史知识能够与现代化教育良好接轨。初中歷史不但关系到学生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作用,还起着对学生的积极教育引导作用,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与完整世界观的形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历史课程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都要意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以及国家、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2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2.1对历史教学的不重视

初中历史知识涵盖内容广泛,囊括整个简要历史发展脉络与重大历史事件的简介。但是目前我们从初中历史课程的安排与师生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上看,都会发现历史教育是一门不被重视课程。学校对历史课的教授时间安排偏少、历史老师专业素质不过硬等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不重视、理解不透彻以及历史教学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的主要原因。

2.2历史教学课堂质量问题

许多初中历史老师都非历史专业出身,他们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就就容易导致教师无法更加准确地抓住历史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就变得更加被动。此外,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限,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仅仅机械教授历史知识,要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传达教育精神,使学生了解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在历史课堂上,应更加重视学习主体,给学生尽量多的空间,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3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误区

初中的历史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历史发展与进程有着直接的作用。针对现在初中历史的教学教育中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死板,初中历史教育理念的误区进行分析。

3.1应试教育指针

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大都为以传授历史基本知识为基础,初中历史课堂的常态就是教师简单机械讲授、学生被动接收,尤其是历史知识中理解、推理内容较少,记忆背诵知识偏多,就更加促进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例如在重要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大多老师强调“南京条约”内容这一重点掌握内容的方式仅仅是简单的突出条约内容,而不是进一步讲述该内容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学生在这种单调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下,就不能更好理解所学内容,也无法更好培养出学习兴趣,因而教学效果有限。因此,初中的历史教学不能是简单的应试教育,这样的教学指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实现不了学习的意义。

3.2教学目标定位偏差

初中历史老师的备课内容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但是历史教学大纲的内容有的只是便于落实教学任务的简单学习目标条款,而不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知识。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内容都是简单笼统的。因此,历史老师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定位还存在偏差。

4改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改进也越发受到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历史老师如今也需要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积极改进历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以更好地达到对学生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

4.1以学生兴趣为诱导

历史,即为过去的事情,许多内容都是许久以前发生的事件。初中历史老师在讲授相关历史问题时,一般很难在现实事件中找到类似素材来进行类比讲解。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模式有其特殊之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针对其特点进行有效教授。

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要尽量将历史知识内容与学生、社会实际相结合,针对学习内容,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设置情景。如在讲解《人的形成》部分课程时,在向学生介绍氏族社会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通过人工取火等原始社会的情景状态,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从而理解到生产力直接影响到氏族社会的阶级的状况。良好的历史课堂情景设置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上更加直接的认知历史知识。

4.2以人文精神为基石

教学目标作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在新课改革的要求下,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改进历史教育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历史的相关内容时,历史老师在分析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原由时,可以融入对基本国情的分析和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时期的态度、认知等。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历史教师也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备课时,要首先自己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和目的,思考潜藏的历史教学知识,以利于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做好准备。教师在研究历史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及时了解历史教育的更新和改进情况,做到与时俱进。

4.3以价值收获为目标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内容不再是唯一的衡量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现在需要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例如在《人类的形成》的学习过程中,历史老师要收集并应用更加直观的资料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人类起源相关的问题,例如是否存在种族优势等问题。此外,教师要使学生习惯与通过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辩证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清波. 初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误区及解决办法[J]. 基础教育参考,2015,(20):43-45. [2]洪峰.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应用误区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4): 160+164.

[3]傅传忠. 基于课堂实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展示课课堂教学常见误区及对策分析[J]. 高考,2017,(03):56+58.

[4]郭公凤. 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误区分析[J]. 赤子(上中旬),2016,(24):275.

[5]高贵娥. 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2016,(8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教学误区初中历史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