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秋养生莫懈怠

2017-10-24张正修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入秋胃气银耳

张正修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显得十分必要。气象意义上要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摄氏度才算入秋,季节交替之际,也是容易受到疾病困扰的时节。因此,夏秋之交,应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心态这几个方面进行调节,健康地从夏天过渡到秋天。

秋燥致肺系疾病多发由夏入秋,天气从湿热多雨转向日渐凉爽,并且空气变得更加干燥,易引起哮喘、咳嗽、感冒等疾病。《易·无庸》指出,秋天在中医理论五行当中属金,而金在脏腑当中又属肺,故秋季肺系疾病比较多。中医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认为,肺和皮肤、黏膜的关系非常密切,而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秋季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呼吸系统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秋季由于早晚比较凉,温差比较大,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黏膜导致呼吸道疾病;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容易引起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鼻炎。

脾胃最“怕”秋秋季除了容易伤肺,还会对脾胃健康产生影响。假如还保持着夏天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会让疾病有了“可乘之机”。古代医家重胃气,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因此,秋季养生尤重脾胃,保护好脾胃,使之运化正常。夏秋之交,昼夜温差比较大,对胃的刺激使得胃酸分泌增多,极易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疾病。但很多人不加留意,仍然按照夏天的习惯喝冷饮、开空调等,可能会导致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而且白天的高温天气给细菌病毒等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造成秋季腹泻高发。此外,夏季高温使人体气血损耗,处暑过后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排泄能力也下降,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明显增加,影响着脾胃的健康。同时,现代人生活忙碌,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吃得太快或太油腻,饮食结构不合理;轻信药物保健,吃了太多“补品”……以上种种因素往往引来肠胃不适。因此,秋季需预防胃病复发,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肠胃功能由弱转强,为健康的身体打下“后天之基”。

预防秋季疾病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规律的生活: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因为夏季日长夜短,气候闷热,许多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所以在炎热的天气过后,大家最好要早睡早起,保障睡眠充足。此外,由于昼夜温差大,应该注意早晚添衣,千万别因为中午炎热,晚上就不注意保暖。

二是清淡的饮食:秋天虽然是适合进补的季节,但切忌进补过早、过猛,应该循序渐进。在初秋时节要清淡饮食,让身体逐渐适应换季后的气候,少吃辛辣、油腻及烧烤类食品,别吃瓜、绿豆等凉性食物;可以多吃些芝麻、甘蔗、梨,同时可以多煮稀饭、银耳莲子羹等养胃润肺的食物。

三是适量的运动:秋季要多运动,养成早晚锻炼身体的习惯,比如爬山、散步、伸展运动等,能帮助人们从秋乏中恢复过来。但是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过度的运动会加重身体疲惫感。要保持适宜的强度,逐步递增运动量。

四是平和的心態:秋天气候干燥,但不要让你的心也跟着“燥”,须知秋季阳气应内敛,保持平和的心态,能让你更快地适应秋天的气候和节奏。

秋季进补食谱

冰糖银耳莲子羹干银耳泡2小时,去杂洗净,撕成小朵;莲子、赤小豆分别洗净;随后将莲子、赤小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加入银耳、冰糖,再煮15分钟即可。此汤具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养心安神、健脾之效。

百合山药大枣粥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大米适量,共煮粥。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酸萝卜老鸭汤鸭子切成块,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烧开,去掉血水后放入砂锅中,冲入适量开水,加入葱、姜、花椒炖20分钟左右,再加入酸萝卜,煮熟加入泡好的枸杞,最后调味即成。夏秋季节食用鸭肉,既解馋又养生,同时老鸭汤还有滋阴补血、除虚热、解烦躁的功效。

板栗冰糖粥将板栗仁切碎与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具有养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胃纳不佳、脾胃不健、腰膝软痛、四肢乏力、多梦失眠、夜尿增多等病症。中老年人常服此粥有抗衰防老、养颜益寿之功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秋胃气银耳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入秋后养猪注意这些问题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春夏滋补靠银耳
银耳雪梨羹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别让“爱美病”带你入秋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