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失

2017-10-24石宇琪

关键词:影视作品改编

石宇琪

【摘要】 从古至今,海宇内外,艺术的形式是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也是相互联系、交流融合的。然一代有一代之潮流,艺术也无外乎此,有主流与否之分。今日艺术之天下乃是影视艺术的天下。 在多元化、大众化的时代里,影视艺术以其独有的亲和力、震撼力、感染力赢得了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在这里,拘于篇幅,不对此作过多的分析和评价,而只是简单地表述一下笔者对“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失”这一专题的看法。

【关键词】 古典文学名著 改编 影视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045-01

0

影视文化所卷起的汹涌波涛,古典名著亦无法置身于外。自影视技术诞生起,就有许许多多的古典名著被搬上了荧屏,完成了华丽的变身。仅以《西游记》为例,其经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就不下60部。放眼打量这个喧嚣的世界,静静捧读书本的人已不多见,有的只是陶醉于电视机与电脑前的人们。人们对古典名著中的经典人物的印象也大都从影视作品中得来。善耶?否耶?有识之士纷纷反思。有人为古典文化的再生而欣喜不已,有人为传统精神的堕落而顿足大号。其实无所谓孰是孰非,影视文化的存在、发展和繁荣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由。她与古典名著一样,只是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无高低优劣之分,而只有表现技巧之别。对于任何一种文化艺术,我们既不能过分宣扬,也不能过分压抑。我们只能理性客观地分析。

先说改编之得。

影视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認同,是因为她能更好地带动人们的情绪,拨动人们的心弦。这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让人无法不神往陶醉。在一般人看来,80年代出品的电视剧《西游记》里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那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敢作敢当、机智勇敢、生性调皮的形象比字面上得来的要生动得多。因此,相对于古典名著的艰涩难懂,她更易为观众接受。

古典文学向来不是普通大众的盘中饭食,即使在古代,除了些摇头晃脑的儒者外,人们更喜欢口头说唱而不是直接与原作者进行心的交流。普天之下皆研究高深之文学,这本是我们无法也不必奢求的场景,而影视文化的出现让古典文化有了更大范围的推广。大概没人会否认说唱艺术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等的产生、发展、传承、推广方面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影视这门“现代说唱艺术”对于古典文化在今日社会传承的作用呢?

影视作品一经产生即有其特别之思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名著在改编过程中也无一例外地糅杂进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与价值理念,完成了对原著内容主旨的新的诠释。较之原著,改编后气息大异,与现代人同声相应,自然能够占据人们的心灵。大多数作品能够坚持文化自觉,宣扬真、善、美,对于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和引导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1962年绍剧戏曲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起毛泽东与郭沫若唱和,同年改编的影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人妖矛盾为主体,着力描绘孙悟空明辨真伪、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以及他不为假象所惑、征服邪恶势力、护卫唐僧取经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批评了唐僧人妖不分、认敌为友的错误。 这不能不说是对“西游记文化”的丰富发展。

影视文化在推广并且一定程度上丰富充实了古典文化的同时,其自身的艺术品位也得以提升。在俗气横溢的当今世界,此举虽尚无力挽狂澜之能,却有阻遏抵制之效。不敢想象这世界只剩下濛濛细雨中的言情、大漠飞沙中的武侠,俗了又俗的人物和情节,还有现在泛滥成灾的穿越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不是否定当代人所创造的文明艺术,毕竟所谓的经典也不总是曾经,她也是某群“当代人”的产物。我只是否定这种趋附潮流、思想全无的毫无根本之作。幸运的是,还有人记得我们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财富,不管其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没忘掉总是好的。

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也不存在瑕疵全无的艺术。任何艺术都有其顾及不到的地方。将古典名著改编成剧本搬上荧屏,自然就免不了产生不足。这里还得抛开改编者、导演、演员等因个人艺术素养、对原著的理解和表达所造成的缺陷不谈。因为倘若不如此的话,可供指责之处实在太多。

现在的影视文化创作量确实不少,由古典名著改编而来的也越来越多,然而总的趋势是浮于浅薄,仅仅满足于给观众以短暂的娱乐享受。少了内涵,极尽喧哗之势;低了品味,却作忸怩之语。甚至完全抹煞原著形貌,加以无厘头、恶搞、后现代之颠覆创作。

其实情节忠实于原著与否是次要的,我们允许做些无关大局的调整改动。但由于自身艺术形式的限制,影视作品难以完整体现原著的主旨和表达出深刻道理。这另一方面也与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所抱定的价值取向和态度有关,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仅供娱乐消遣用的。尤其是改编这些在时空上与我们有很大距离的古典名著,用现代动作和语言演绎出来总不是那个味儿。

而古典名著改编成现代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缺失恐怕是整个社会层面上的。人民大众接受影视文化的同时,不自觉地疏远了古典文化,并产生出了一种影视文化就是全部的错误观念。这种缺失在现代青少年群体中体现得很明显。类似“顶”“赞”“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的词或句泛滥得实在令人作呕。网络上一人振臂、万人揭竿的大骂战也让人觉得当今社会除了言论自由外,大概无甚独立之人格与自由之思想。

以上是我关于本专题的泛泛之谈。尽管对《西游记》的改编尚有提及,但是倾向于总体论述——泛泛之语确是属实。动笔之前尚踌躇满志,希图简要透彻地分析开来;然腹中羞涩,又拙于文笔。吾不知其如何矣。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改编
影视作品中的图书馆
互联网视野下影视作品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宋元南戏“明改本”研究之回顾和检视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