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

2017-10-21黄辛辛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练习题开发利用小学数学

黄辛辛

摘要:练习题作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应用工具,其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且同时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练习题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积极革新传统习题设计观,如此方能切实满足新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练习题;小学数学;开发利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唯有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1]。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数学习题的开发与利用,并正确把握习题的设计意图,如此方不至于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一、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开发不同性质的数学练习题

学生均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对此,教师应基于每一名学生不同的特点与能力水平,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如此方能设计出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练习题,进而做到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能通过习题练习而有所收获并随之得以有效提高。

例如,针对长方形的周长以及面积计算,教师便可同时设计不同性质的练习题来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成长。如针对数学水平普通的学生,则可设置以模仿性质为主的练习题,基本的习题形式为:某长方形操作的长与宽分别为100m与60m,求操场的周长与面积。而针对数学水平良好的学生,则可基于以上形式进行适当的变型,变型后的题型可以是:某操场长为100m,其长为宽的2倍,求周长与面积。至于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拓展的方式设置习题,如,长方形长与宽分别为10m和8m,且该长方形周长与正面形周长相等,求正方形面积[2]。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题,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

现代认知心理学与建构主义是当前教育界最为推崇的两大理论,其对小学数学教学,将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数学习题,大多条件不完整或答案具有不唯一性,而这种具有明显开放性的题型便是基于此种理论指导下而设计的。与此同时,由于该类题型还同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与发散性,因而将能极大促进学生内在智力活动能动性的激发,进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考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并最终达到解题的目的。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设计小学数学习题时,应务必谨遵建构主义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大量理论观点,以提升习题的开放性,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针对以下习题,有一个三角形ABC,其AB与BC边均为该三角形的直角边,其中,AB=6cm,BC=3cm,若分别将AB边与BC边视作轴,并让三角形沿此轴旋转1周,其得到的两个圆锥体大小如何?针对以上问题,由于题型属于封闭式题型,因而答案也将具有唯一性。对此,教师便可基于以上提出进行适当的变形,使其具有开放性,如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cm、4cm、5cm,现分别将三条边视作三个轴,并由此将三角形分别沿3条边旋转一周,求会得到怎样的立体图形,其体积为多少。通过适当的变形,题目便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此时,教师便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此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且同时能深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

三、适当增加操作性练习题,强化数学练习题运用

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需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且同时应适当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可在组织学生展开习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动手制作解题小道具,如此不仅能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且同时有利于强化学生体验,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当进行小学数学的习题教学时,面对这样的题目,即将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中减去一个长6cm,宽4cm的正方形,其剩下部分面积为多少,而剩下部分的周长又为多少?基于以上题目,教师便可让学生自主动手进行相关图形的剪裁,如此依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剪裁方法,且同时将使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加直观,从而能可帮助学生准确计算出图形的剩余面积和周长。当然,在此过程总,教师还可向学生提问,如除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剪裁方法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剪裁方式。如此教材,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且同时将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而深化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四、深入剖析题意,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要想设计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要求的练习题,教师需在深入了解课本习题的设置意图同时以原本的题意为基础进行问题的增设,如此方有利于加强对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切实提升课堂问题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将问题教学法引进小学数学课堂,还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通过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便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例如,当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习题教学时,针对如下题目,教师可首先要求学生判别以下三角形的组合,以促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第三边要小于其他两边之和这一知识点。其次,教师应在明确习题设置意图的同时对问题进行拓展。如当学生判别出图3并无法组成三角形后,教师可继续追问,为何不能组成三角形?若要使之形成三角形,其中的哪一条边需要替换等,以递进的方式逐步提升问题难度,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且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确保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与数学意识的关键时期,若在此阶段,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兴趣与意识的培养,将极大影响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务必重视数学习题的设计,将学生发展视作教学的出发点,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如此方能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练习题,进而充分发挥习题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施丽.教师追问的时机与策略——以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與评论:课堂观察,2016(1):18-20.

[2]羊生辉.探究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点[J].学周刊,2016,(23):78-79.

[3]张优幼.基于学生认知的小学数学习题设置[J].教学与管理,2017(20):46-4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习题开发利用小学数学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暑假趣味练习题(三年级)
暑假趣味练习题(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