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认识与方法

2017-10-21哈斯木江·那曼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解读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哈斯木江·那曼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思想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文字史料;解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实施,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已不再单纯要求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更强调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意涵,并通过分析史料把握历史深意,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解读历史问题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对教学进行着积极不懈的探索,希望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现教育的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学习历史不应只停留在对史实的学习上,教师应当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历史作用于现实的生活。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教材的学习上,没有上升到总结历史观点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层面。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与教师都有着极大的升学压力,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仍然是考试的分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历史学习效果的标准,而极少有教师关注到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历史学习能力等历史素养。通过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笔者发现,不少在初中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初期的历史成绩都不是很高。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历史教材的突然转变,这打乱了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体系。

二、探索创新教学有效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就更有必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三、有效提升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

文字史料的解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同时也需要反复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文字史料进行准确的解读,是学生分析理解史料内容的关键,解读文字史料是有一些方法的,教师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文字史料,找出文字史料背后隐含的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文字史料的准确解读。一般来说,文字史料的解读,主要可以划分为信息提取、现象描述、成因分析、本质揭示等四个阶段。学生已经带着问题对文字史料进行了仔细阅读和分析,对问题答案已大致心中有数。在很多教师观念中,只要学生吃透了史料、找出隐含知识点,就算大功告成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文字史料和问题理解很透彻,分数却并不理想,这是由于答案无法做到有效组织。对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字史料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提炼要点,找出史料指向的核心知识点;其次,以问题设置的分值为依据,做好采分点的分配;第三,充分结合文字史料,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总结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能节省学生答题时间,又能获得理想的成绩,而且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分析与运用能力。

四、巧用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兴趣

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章内容的“秦朝的政治制度”这一课为例。由于受影视、小说等作品的影響,学生对秦朝的认识有些片面化,认为秦始皇就是暴君,秦朝是政治制度是残暴的君主专制制度等等。对于“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历史事件,不能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辩证地理解。因此,在教这一课时,有的老师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条视频,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视片断,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视频。这是两条具有对立性的视频,一方面表达了秦始皇的残忍;另一方面要表现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然后,教师提问:你认为秦始皇如何?是一个有功的人,还是一个残暴无比的人呢?这两个历史背景资料,加上教师的提问,有效地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想法,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在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发问,相互交流。要求学生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出发,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比如,你是如何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最终,学生明白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但是为了维护政治的统治,是强制统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历史背景,巧妙地贯穿于历史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刺激学生产生新奇、探究的学习欲望,并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五、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事件进行历史的分析。而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应当将历史观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当重视历史观念的灌输,使教学目标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重视高中历史教育的改革。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保证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琚东立;因地制宜 挖掘优势——创新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12期。

[2]马来圣;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5期。

猜你喜欢

解读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