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收藏家》中昆达丽尼的性别他者和文化他者的结合

2017-10-21马双兵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

马双兵

内容摘要:在后殖民理论的框架中,“他者”一词主要是指处于权力关系弱端的一方,例如东方被殖民国家较之于西方殖民国家,女性相对于男性,自然界相对于人类,都属于他者。在西方的想象中,西方是男性的自我,而东方是女性的他者。《世界收藏家》中印度妓女昆达丽尼与英国殖民军官理查德?伯顿之间的关系正是男女关系和西方殖民与东方被殖民关系的融合。本文旨在分析昆达丽尼这一角色中这两者的结合。

关键词:《世界收藏家》 殖民主义 性别他者 文化他者

伊利亚·特罗亚诺夫的《世界收藏家》无疑是一本男性小说,其中提到的女性聊聊无几,且大多没有被赋予名字。而昆达丽尼(Kundalini)是书中唯一一个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并赋有名字的女性角色。她作为一名印度庙妓以及英国殖民军官理查德?伯顿的情妇,饱受心灵和躯体的压迫,这压迫既来自于印度的宗教权威,也来自于英国军官的男性权威,在她的身上是女性他者和东方殖民他者的结合。

1. 令人着迷的神秘美

昆达丽尼是英国军官查德·伯顿的印度情妇。伯顿第一次看到她出现在院子里时,便对她身上一种不能言说的美深深着迷。她穿着淡蓝色的纱衣,好比“海滩附近的海水”,他无法不去打量她“如海湾的裸背和颈项的曲线”和那“有如煤炭发亮”的乌黑秀发。她见到伯顿时娇羞腼腆地用门牙“咬住下唇,又赶紧松开来”,她的淡淡一笑,“浅浅的有如书页边角的折痕”,尽显女性的娇柔之美。在此昆达丽尼呈现的美丽以及她卑恭的体态散发出一种性感,似乎暗示着她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她眼前这位军官的肉欲需求。但同时她又是神秘的。最明显的是她额上那颗“浓郁的蓝钻”以及“额头上靠近发髻的弯曲小疤,形如新月”。同时,把昆达丽尼带回来的仆人还对其主人说了一句话:“这个女人身上,除了有让人绝对享受的承诺外,还有更多更多”。更是加强了昆达丽尼身上的神秘色彩。而且在日后的相处中,一方面她会听从伯顿,做他所要求和希望的一切,另一方面,她会刻意与他保持距离,从不和他一起就餐,从不整个晚上待在他身边,不会和他讲起自己的家庭和经历,从不让他看清她黝黑的身体。

而对于有征服欲望的英国军国伯顿来说,正是这样的一种神秘使得昆达丽尼更为美丽,因为他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他愈发想接近她,了解她。昆达丽尼的神秘美就如同东方世界的异域风情,遥远不可知,刺激着像伯顿这般西方探险家的兴奋阀。在殖民语境下,对异性身体的征服往往是对另一个国家的权力征服2,冒险家伯顿想探索昆达丽尼的身体和秘密的好奇正可以暗合他想探寻更多异域文化和大洲的猎奇心。后来伯顿在东非大陆进行探险之时,他还常提起昆达丽尼,这也许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对于征服女性和征服東方大陆两者之间联系的暗示。

2. 被物化的印度庙妓

昆达丽尼到底是谁?在小说中,她作为一个剥夺了权力,附身于他人的情妇,她不能也无法说出自己的惨痛经历。所以作者安排了一位印度写书人挖掘出她的身世。原来在当时的印度有一种宗教庙妓传统,一些贫困家庭的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就被迫卖身于寺院,成为印度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的性奴隶,也即“圣女”。她们多年待在寺庙里,为神像扇风除尘,同时还要向神像贡献自己的身体,也即贡献给寺庙里的僧侣们,她们也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婚姻模式。这种出卖青春和肉体,充当僧侣的泄欲工具的生活,对于女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悲剧。当她们青春正在时,定然是受僧侣们喜爱的红人,而当年老色衰之时,便只有被抛弃被遗忘,在残灯破庙里孤老一生。昆达丽尼正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到了寺庙成了一名寺庙“圣女。在昆达丽尼病重之时,她被伯顿逼问到为何他们两人不能相爱,她唯一一次愤怒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痛苦。

“我是个麻风病人……我可以长年讨你喜欢,或是讨另一个男人的欢心,直到我的身体向我透露,我已不再美丽,那时我便别无选择,只有重新投入神的怀抱。那时我唯一的长处就是再也没有男人想从我身上得到满足。只有接近死亡,才能保证我能摆脱你们的性欲”。

昆达丽尼这种悲痛的抒发,其实也是一种对男性性欲和男权主义的谴责。她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迫,是来自印度宗教和他国殖民强权施加的双重压迫。所以她是没有权利言说自己的,可以言说的似乎只有躯体,而就连躯体,也不属于她自己。所以即便是昆达丽尼逃离了寺庙里僧侣们对她的蹂躏,她还是逃不出寺庙之外其他男人对她的控制。作为备受压迫的女性他者,昆达丽尼亦可以被视为“幽暗的大陆”东方他者,她的神秘似乎也可以暗指被殖民的东方国家被剥夺权利,无法自我言说的沉默。这种失语让她和东方国家处在被男性和西方国家探查和判定的状态。

3. 失败的救赎

从伯顿对昆达丽尼产生的喜爱和好奇来看,似乎很难断言昆达丽尼对于他来说只是一名满足性欲的妓女而已。他对她的感情不止于此。例如他就曾经当面质问她,为何他们不能像初次参加舞会的两个新人那样相爱?而昆达丽尼其实是怀有自卑情结的,她知道作为一个庙妓,不能奢求一个男人更别说是一个英国军官对自己产生爱情。在她的认知里,她内化了印度妇女和英国军官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和差异。即便如此,在她临终之际,她还是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了这个英国军官身上。她希望伯顿可以和她结婚,不需要第三人见证,只要两人不拘形式的彼此承诺。奈何伯顿最终还是认为昆达丽尼是在“胡扯些什么”,“要这般协议做什么”。而这种婚姻仪式对昆达丽尼来说是一种救赎,也许在她看来,与伯顿的婚姻是最后的机会可以证明她的一生不仅仅是庙妓身份,卑躬屈膝地出卖肉体侍奉他人她也像普通妇女一样曾嫁作人妇,去爱人,同时为人所爱。只是这样一种既希望于英国殖民军官的救赎之路,注定要失败。伯顿想要的只是一段可以随时开始和结束的关系,婚姻协议却不行。即便伯顿对昆达丽尼的感情多于对一般情人的感情,但是作为一个丧失自我权利,只能依附他人生活的昆达丽尼是无法赢得伯顿真正的欣赏和尊重。而从文化他者的层面来看,作为殖民地的东方国度,要寻求真正的解放,像昆达丽尼一样臣服和依附于殖民国家的统治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而伯顿作为一位亲自走进东方,真心试图摆脱欧洲文化,从东方人视角去生活的西方旅行家,他对昆达丽尼最后请求与其结婚的反应,其实也暗示出了以他为代表的东方亲近派对东方国家矛盾、摇摆不定的态度。

4.结语:

本文分析了《世界收藏家》中昆达丽尼这一角色中性别他者和文化他者的结合。她作为女性的性感美丽和神秘,代表的是东方他者在西方世界眼中的异域风情。她作为女性承受的由宗教权威和英国殖民权威所带来的心灵和身体双重压迫,代表的是被殖民国家面对的内忧外患的境地。她作为女性他者被剥夺权利,无法自我言说,代表的是东方被殖民国家面对西方霸权统治的无力和失语。她与伯顿之间的男女关系也是东西方世界关系的一种影射,伯顿的西方民族中心主义似乎暗示殖民时代西方世界对东方国家难以产生真正的尊重。

另外必须承认,作者运用了很多殖民论调来描写昆达丽尼。作为东方女性,昆达丽尼还是一如既往被打造成了性感和性欲的代名词。但是比较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如此简单地呈现一些偏见和死板印象,让读者认为这就是昆达丽尼与生俱来的本质。作者借助这个悲剧性人物传递的更多的是那些被传统殖民论调所忽略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即便展现出来的是看上去缺乏人性和落后的文化因素。昆达丽尼这一个角色在读者看来,绝不是一个卑躬屈膝不知廉耻的女妓,她有个人感情和追求,她的悲剧也是有原因的。同样作者也似乎在借此告诉我们,东方被殖民国家的弱小和落后,西方国家的文明和先进,均不是天生注定,而是有各种历史和社会原因的。

参考文献:

[1] 《世界收藏家》 伊利亚·托亚诺著;赵英,周从郁译;台北市: 商周出版社, 2008.

[2] Uerlings, Herbert. (2005): Kolonialer Diskurs und deutsche Literatur. Perspektiven und Probleme. In Axel Dunker (Hg.): (Post-)Kolonialismus und Deutsche Literatur. Impulse der angloamerikanischen Literatur-und Kulturtheorie. Bielefeld, Aisthesis Verlag. S. 17-44.

(作者单位:川外成都学院德语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帝国海外殖民实践的暗合
关于文明与暴力的历史文化之思
从“失语”到“发声”
谈《印度之行》中的印度
孟加拉大饥荒中民众的遭遇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乔治·奥威尔《马拉喀什》中的写作技巧探析
乔治·奥威尔《马拉喀什》中的写作技巧探析
后殖民主义: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