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加拉大饥荒中民众的遭遇

2017-03-04朱四维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

摘要:18世纪英属孟加拉的大饥荒举世罕见,将近三分之一的当地居民因此而消失,成千上万的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英国殖民政府却没有拿出有效的救济政策,使得孟加拉的民众陷入绝望的深渊。

关键词:孟加拉大饥荒;民众遭遇;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D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48-01

1770年,英国在孟加拉的殖民地遭遇了罕见的大饥荒,这次饥荒使孟加拉大约损失了1000万人口,当地惨状难以想象,成为“一个无声无息,荒凉的省份”。加尔各答参事会致函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时说到:“因饥荒而发生的死亡和乞讨情况真是难以形容。原来很富饶的布尔尼亚地区,人口死亡在三分之一以上”。据官方估计:“有一半的耕种和纳税人将因为饥饿而灭亡”,而到了雨季时节,人口减少变得更为明显。饥荒起因是1769年的季风延迟导致了降雨量的不足,随之造成了大规模的干旱,“地里的粮食,变成了干稻草的土地”。孟加拉在英国殖民者长期的压榨下,早已处于贫困状态,而饥荒的爆发使当地人雪上加霜,同时殖民者在这样危机的时刻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饥荒的扩大,反而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加大征税力度,使得饥荒越演越烈,孟加拉的民众也因此陷入了生与死的绝境。

孟加拉的历史学家写到:“活人,疲倦地埋葬死者。把他们的尸体扔到河里,这里增加的恶臭只能加重病情。人们被瘟疫带走,这座城市变成了无人区,并从那天起就已被放弃……在一年时间里它卑微到尘埃里,而现在它只是老虎和猴子的居所”。饥饿的人群遍布孟加拉,绝望的人们从一个荒废的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他们到处寻找可以食用的东西,人们纷纷逃离他们的村庄,军队被雇佣来阻止他们逃跑但是收效甚微。到处都是没人居住的空房子,人们不是死亡就是逃亡。大量的农民逃离乡村并涌向城市,无数的饥民和疾病灾区的可怜人像洪流一样涌进加尔各答,他们试图在城里找到食物,但是这里同样也受到了饥荒的侵袭,没有粮食,他们只能无助的被饿死。饥饿与贫穷使得孟加拉人不断的死亡,佃户们出售他们的牛,出售他们的农业工具,出售他们任何能出售的东西,他们吞噬自己粮食种子,他们卖掉他们的儿子与女儿直到不再有卖小孩的人出现,他们吃树叶和地上的草,父亲被迫卖掉自己的孩子。有人记录下当时的情况:“穿过街道时可以随处看到那些处于痛苦中的人群,当你从旁经过的时候听到他们尖叫:‘上帝啊,可怜可怜我吧,我快饿死了……同时在另一边,许多尸体成了野狗秃鹫和其他野兽的食物”,加尔各答参事会写到:“几乎不可能用任何夸张描述对居民的苦难……从未遇到过”。

瘟疫和致命病毒随着饥荒的爆发到处蔓延,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饥饿造成的死亡人数。据记载,在1770年较早时期瘟疫就已经爆发,三月份在穆尔昔达巴德发现天花病毒,街道混杂着濒死和死亡的人群。各种各样的疾病使人们无法得到有效救治而死去,到处都是来不及掩埋和火烧掉处理的尸体,这些尸体就那样到处躺着,最后慢慢的腐烂,成为了野兽们的食物。当时有一首诗歌这样描述到:“犹记得在现场中的我的目光。干瘪的四肢,沉默的眼睛,毫无生气的色彩。不断听到母亲的尖叫声和婴儿的呻吟声。绝望和痛苦的呻吟般的呼喊。在野外是混乱死亡和垂死的谎言。野狼的叫喊和秃鹫的叫声……恐怖可怕的场面,这是没有任何笔可以描述记载的。不论时间怎么翻滚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比哈尔当地的目击者称在1770年末,受灾地区渺无人烟、万籁俱寂。饥荒造成的大灾难使得连官方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每16个人中有6个人饿死”。

饥荒时期,很多地方通货膨胀,粮食价格飞涨,人民贫困而买不起粮食而饿死,“在坎德什,每夸特粮食售价是6-8先令、而在布纳却高达64-70先令,那里的居民饿死在街头,粮食却无法从坎德什运来,因为道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商人将粮食囤积起来,导致市场上粮食的消失,孟加拉的农民们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急需的食物。

村民在军队的胁迫下被迫缴纳土地税,但是收益很少能超过要求的一半,很多人承受不了高额的苛捐杂税,就被扔进加尔各答的监狱或是被迫成为强盗,不少人甚至起义反抗,直到最后被政府镇压下去。三分之二的孟加拉低地贵族毁灭,一个布尔德万省的土邦王公在饥荒结束时死得很惨,留下了一个财政空虚,继承人为了完成父亲的葬礼不得不熔化了家里的金属盘子,在精疲力竭时向政府请求了贷款。十几年后,我们发现这位年轻的王子不能满足政府的要求,最后变成了一个囚犯,被囚禁在自己的宫殿里。饥荒造成了孟加拉社会的巨大破坏,饥荒的肆虐导致了人口的减少和耕地的遗弃,孟加拉三分之一的耕地被荒废,进而造成乡村的急剧减少,大量的房屋被废弃,乡村变成了丛林。据统计,1765年当地有六千个农村公社,每一个公社都是一个小村庄,在其周围的是大量的农田,但是到了1771年,这些村庄遭到饥荒的摧毁之后,只剩下了四千五百个,大量的农庄被摧毁或是被遗弃,农田荒芜,变成了杂草堆。孟加拉完全被饥荒摧毁,人民遭遇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当地人口大量减少。无论是孟加拉的社会还是经济,在很多年之后没有恢复回来。

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的规模超乎想象,印度作家纳塔拉詹说:“在人类全部历史中,无论是古今中外,再也找不出类似这种集体毁灭的例子,仅仅为少数人的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大多数人遭到牺牲”。殖民政府的土地政策造成了孟加拉的贫困导致无法应对饥荒的袭击,而政府面对饥荒选择性的忽视和其贪婪的税收政策更使得饥荒无法抑制的扩大。当地殖民政府对越来越严重的饥荒不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反而继续剥削劳动者,东印度公司“强行从农民和商贩手中拿走产品而只付四分之一的钱,同时却用暴力或压榨手段迫使他们为仅值一卢比的東西付出五卢比的代价”。英国殖民者要为孟加拉大饥荒负主要责任,如果统治者能做好饥荒的救济工作,而不是增加对当地人的剥削,那么就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这同时也表明了英国殖民主义的本质,毫不考虑当地人的利益,疯狂的奴役和压迫殖民地的居民,使他们遭受到深重的灾难。

作者简介:朱四维(1988—),男,汉族,重庆,在读历史学硕士,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帝国海外殖民实践的暗合
《世界收藏家》中昆达丽尼的性别他者和文化他者的结合
关于文明与暴力的历史文化之思
从“失语”到“发声”
谈《印度之行》中的印度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乔治·奥威尔《马拉喀什》中的写作技巧探析
乔治·奥威尔《马拉喀什》中的写作技巧探析
后殖民主义: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