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文中不可忽视的写作资源

2017-10-21孙正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教学资源

孙正香

【摘要】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积累写作素材、进行句段训练,学以致用,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写作方法 教学资源 积累写作素材 句段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课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将两者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它们联系并不密切,而只有在作文指导课上,把写作方法、技巧告诉学生,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不然,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语言规范,贴近儿童生活,不管是句式、段式还是篇式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范例。可以说,学生学到的大部分写作知识都来自于课文。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将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以致用,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课文。积累写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学生写作文时,常常因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这主要是语言积累少造成的。可见积累对于习作教学十分重要,它不仅包括词、句、写作手法的积累,还包括对经验、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积累。教师如何利用课文智慧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呢?

众所周知,一篇文章如果适当地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精彩的句子,会给文章增色许多。《孔子游春》一文,用了一系列成语,无不恰到好处。例如,“桃红柳绿”写出了春色的美,“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体现了颜回的沉稳性格……《三亚落日》中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句将落日描绘得活灵活现;《安塞腰鼓》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反复的句式把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优美词句的积累,认识到优美词句的运用就如给作文“锦上添花”,使文章更加精彩生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多运用。我让学生每人常备摘抄本,养成摘抄的好习惯。除了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练习中的“熟记成语”,还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拓展和练笔。例如,学习了《卢沟桥烽火》后,让学生收集贬义词、褒义词和有关战斗场面的词语,并用上这些词,描写自己在电视中看到的战斗场面;学习了《螳螂捕蝉》后,积累三字成语、六字成语、八字成语等;学习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收集摘抄描写人物外貌、表情等方面的好词句,并进行描写片段练习。除此,我适时推荐优秀书刊,经常组织读书交流会,指导学生们做读书笔记,在班级中形成热爱阅读的好风气。例如,学习《三打白骨精》《小草和大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简·爱》《鲁滨孙漂流记》等中外名著……课外阅读涉及面广,可积累知识、情感、思想、语言、写作技巧。实践证明,利用课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阅读材料,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写作时就再也不会做“无米之炊”了。

二、立足课文,进行句段训练

句段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教师应在课堂上结合课文教学实际,用心揣摩,善于发掘,好好利用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练说、练写的机会,进行句段训练。例如,仿写、改写、扩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多种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完一个典型的句段后,让学生动笔模仿写,省时又高效。《孔子游春》的第2自然段运用叠词、比喻、排比,写出了大自然的景色之美。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句式、发挥想象来描写大自然母亲。“奔腾的江河是她流淌的血液”“绵绵的春雨是她伤心的泪水”“漫天的红霞是她绯红的脸颊”……优美的句子层出不穷。

在学生作文里,随处可见课文精彩句子的影子。学了《明天,我们毕业》,在习作7“给老师的一封信”里,我欣喜地批改到“在我们心目中,您是春蚕,您是蜡烛,您是园丁”“是您,在我生病的时候,关切地问我要不要紧;是您,在我考试考砸的时候,安慰我不要气馁;是您,在我粗心的时候提醒我要细心答题”;学习了练习3中的《红楼梦》有关众人笑的片段后,我欣慰地在学生的作文“老师不在的时候”中读到了听了李涛的话,全班同学无不哈哈大笑。“文静的钟婉莹捂着嘴巴偷偷地笑;大大咧咧的周梦仰天大笑;尹乐天笑得直捶桌子;董一文笑得在地上打滚……”

句段训练的形式应不拘一格,丰富多样。例如,《学会合作》的第2自然段,《广玉兰》第3自然段,都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我让学生以“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为开头,写一段总分总结构的话。《船长》中的对话描写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描写同学争吵、父母谈心、辩论等谈话场景……对课文进行改写、利用文章的空白处进行补写、发挥想象续写等都是较好的训练形式。

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加上精心设计的句段训练,学生将书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那么又何愁学生的文章不生动呢?

三、依托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习作的范文,教学前,我细细地琢磨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或立意,或取材,或结构,或修辞等方面。当然,每篇课文都有所侧重,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适合学生练习的“点”进行指导训练。哪怕是一课一得也行,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受益匪浅。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我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了双龙洞的神奇美丽的基础上,总结出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另外提示学生注意溪流的路线,本文是以游览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的,文章的线索也就是写作的纲要。这便是一种写作方法,我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布置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这样的指导过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有位学生在写“游茅山”时,按照“喜客泉→仙人洞→老子神像→英雄纪念碑”这样的游览顺序叙述自己游览茅山的见闻。这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虽然仿写与例文相像,但很可贵,因为正是在这一步步模仿中,学生学会了写作。

每篇课文都有其写作方法和特色,例如,《郑成功》一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是个“总结段”,起到了“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卢沟桥烽火》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理想的风筝》一文中的細节描写很精彩;《夹竹桃》第3自然段通过其他花和夹竹桃作对比,突出了夹竹桃花期长的可贵品质,我抓住这个点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教学《钱学森》可让学生运用“倒叙”练习写作;教学《三亚落日》引导学生作文可以首尾呼应……学生们可以把这些学习到的好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有意识地记忆并自觉加以运用,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实践证明,教学中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指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写作方法,领悟妙处,再指导练笔,不但使学生加快、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借鉴课文的写作技巧,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生们一定会妙笔生花。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教学资源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