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言语实践活动,训练信息提取能力

2017-10-21王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传诺贝尔炸药

王健

【摘要】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能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其阅读能力,大致可分为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评价的能力。课堂的阅读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出发,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言语实践活动反思 信息提取能力

一、案例背景

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能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其阅读能力,大致可分为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反思评价的能力。课堂的阅读教学,应从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出发,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诺贝尔》一课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教学设计,打破常规的线性教学结构,采用板块式阅读教学结构,分为“读准课文”“说清人物”“学写小传”,在读、说、写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案例片段

1.板块一:读准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你们的朗读。不过,今天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就是根据我的要求读相应的内容。(屏幕出示1:读含有发明炸药名称的句子)

生1:(读句子)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生2:(读句子)经过四个念头……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还有吗?还有一句,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说的也是炸药。

生3:(读句子)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师:老师来采访一下,刚刚你们找的这些句子,是像平时一样一字一句地读课文找出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怎么读的?

生:一目十行。

师:哦,就这样,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一目十行地去读,你们知道这样的读书方式叫什么吗?

生:浏览。

(师板书:浏览)

师:今天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要采用这种读书的方式。

(屏幕出示2:读和诺贝尔奖有关的一段)

(屏幕出示3:读文中描写最细腻的一段)

[设计意图]“读准课文”这一板块,是学生“读”的活动,但读的目标直指“准”字。如何“准”?就是通过“浏览”的阅读方式,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板块二:说清人物

师:下面就来“说”,说谁呢?诺贝尔。请看学习任务:

(屏幕出示:默读思考,在我看来,诺贝尔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师:你们默读思考,准备汇报。

生:读书、思考、勾画。

生1:在我看来,诺贝尔是一位坚持不懈的人。因为我在书上看到他“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实验失败那么多次,他还能坚持不懈地发明炸药。

生2:在我看来,诺贝尔是勇于献身的人。因为课文中写到“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设计意图]“说清人物”这一板块,是学生“说”的活动,但说的目标又直指了“清”字。如何“清”?还是通过“浏览”的阅读方式,学生理出可以佐证自己观点的内容,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取信息、筛选信息、信息的理解等过程。

3.板块三:学写小传

师:下面我们就来给诺贝尔写小传,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请看:

(屏幕出示:“炸药之父诺贝尔”“永不放弃的诺贝尔”“永远的诺贝尔”)

师:你们觉得这三个题目的小传内容一样吗?

生:当然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生1:我觉得第一个题目主要写他发明炸药的过程。第二个“永不放弃的诺贝尔”是写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第三个题目写……

生2:第三个题目写人们怀念诺贝尔。

生3:第三个题目还可以写诺贝尔奖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

师:三个题目的小傳内容各不一样,这就是要根据这个主题,有所选择。(板书:依主题,选材料)

[设计意图]“学写小传”这一板块,是学生“写”的活动。依主题,选材料,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定的主题,选择与主题相吻合的内容。这还是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甚至是更为高级的训练。

在写的过程中,看似是练笔,但练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要经历复杂的过程。对题目的理解与选择,课文中所选主题的信息的获取与选择,以及所选语言的安排与重组等。

三、案例反思

在《诺贝尔》的教学中,三个板块,包含读、说、写的言语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不同,但都在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训练,贯穿于整堂课的设计与教学。

在我们成人看来,提取信息能力相对于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评价反思的能力来说,应该最为简单。但在阅读检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会在此处栽跟头。经常听语文老师或家长拿着试卷对孩子气愤不解地说:“你看你,答案就在文中,你都找不到。”

当提取信息成为一个人的能力时,一定要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也知道应该到文中找,但有时因为对文本阅读障碍、自身阅读经验欠缺等因素,就是找不到所要的信息。

其实,问题的根源出在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我们的阅读课,很多时候只是教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学生深入精确地理解,教学生充分合理地想象,教学生精妙地、多角度地评析……却似乎很少给学生训练提取信息的机会。当然,在进行以上学习活动时,也会涉及提取信息,但把这样一个能力的训练单独拎出来,真的很少看到。因为,我们都默认学生应该有这个能力。然而,学生一次次用试卷告诉我们:在独立阅读时,这样的能力我还不具备。endprint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现以《诺贝尔》一课教学例,谈几点训练策略。

1.提取信息的能力隐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

能力训练是内核,必须有承载其内核的载体。而这载体,便是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作为最基本的言语实践学习活动,只有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反复练习,才能形成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所取舍,要能着力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在《诺贝尔》一课中,就是将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安排在读书、说人物、写小传的活动中,进行反复练习。

2.提取信息的能力合理地细分与选择

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行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获取信息、处理心理的能力。如果再细分,根据余映潮老师的分类角度,还可细分为“聚合能力、整理能力、分類能力、排列能力、融合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浓缩能力、提炼能力、命名能力”等。在具体指导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化、有针对地指导。

这样的能力训练,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要有这样的意识,学生在这一能力训练中才能有所收获。

3.提取信息能力训练要有步骤地开展

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进行提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大致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

(1)明确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时,往往对于提取信息的要求不是很明确。要求不明确,自然就找不到该要找的信息。例如,到超市买东西,不明确买什么,超市转一圈不是没买到,就是买了其他东西。正所谓,有的放矢。在本课教学中,读书有读准的要求,学写小传也有题目的要求。只有明确要求,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信息。

(2)筛选信息。带着明确的目标,就要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去找寻。而在这一过程中,大致要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搜集、比较、分析、选择、确定。当所筛选出来的信息与要求相契合时,其提取出来的信息就是有效信息。例如,有学生选择“永不放弃的诺贝尔”为题写小传,他必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和“永不放弃”相关的语句,通过比较、分析,选择与之相联系的内容。

(3)组织信息。有时,提取出来的信息不能直接拿来用,这个时候就要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组织信息。简言之,就是把所提取出来的信息组织成连贯的话,以利于表达,使别人容易知晓。学写诺贝尔小传,学生在文中不同之处找到不同的相关信息,再将这些语句组织成一段有意义的语段。

学生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养成,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传诺贝尔炸药
哇忍波小传
“炸药”惊魂
议论火炸药数字化制造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阿克苏诺贝尔
夏字小传
“疾病”小传
2019年诺贝尔颁奖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的防爆包装——纪念诺贝尔诞辰180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