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学生

2017-10-20李阿庆

知识文库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教育课堂

李阿庆

随着科学文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的复杂化,要求现代人不仅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然而当前社会虽然高调的宣扬“素质教育”,但是现实中的中学教育却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因此,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是当代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3月2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在做访谈栏目时,畅谈“十三五”期间的教育问题,他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课题。我认为,要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理念引领教育发展,用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教育活力,用协调发展理念优化教育结构,用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教育生态,用开放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资源,用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教育公平。”因此,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荐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在封建时期的传统教育提倡科举制度,虽然“八股文”深深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但是传统的儒家同时还提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共同发展的思想。至封建王朝灭亡,近代中国出现了一批如蔡元培、陶行知等的教育大家,他们主张进行教育改革,进行思想启蒙。特别是被誉为“学界泰斗”的蔡元培先生,他根据自己曾经留学的经验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世界观”教育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旨在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良好公民。前人丰富的教育经验予以我们深深的启示,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

一、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的课堂

当前社会虽然高调的宣扬“素质教育”,但是现实中的中学教育却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高考”就像悬在学生头上的一把剑,“分数”和“升学率”逼迫着老师和学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现如今的中学课堂,老师按照考试大纲一次又一次机械地重复着“重点”、“考点”,学生每天面对的是“书山”“题海”,没有时间去“劳逸结合”“社会实践”“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呆滞、相似,是知识“复印”下的产物,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会阻碍当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枯燥乏味的课堂也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有的学生甚至将手机、课外书等带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然而这一切的现象都源于应试教育课堂机械、无趣的教育方式。

(二)学生学习压力大

中学生身负“考学”的重任,每天差不多学习12个小时以上,还要学习不同科目的课程,做大量的试题,身负重担。

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身心俱疲,在每堂課开始的时候可能会集中注意力坚持20分钟,而后面的25分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容易“开小差”。他们看似在听讲,可是眼神飘忽,思想已经神游,大大地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不仅如此,中学课堂上为了赶学习任务,加快教学的步伐,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大打折扣,更何谈对于知识的“举一反三”和实践。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的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沉重的学习任务,学生被迫接受大信息量的知识,很可能造成其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高,精神状态不佳,道德素质低下。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新时代的人才标准相去甚远。

(三)缺乏精神文明的建设

美术和音乐艺术可以陶冶人的精神世界,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可是中学课堂对于美术、音乐、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抓紧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不惜牺牲美术、音乐、体育课程,学校也很少进行实践教育环节,学生的“学”与“用”环节联系不紧密,校园的教育教学呈现出重智轻修身的现象。

可以说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拿来学习的。校园文化活动匮乏,艺术修养类的课程被占用,学生难得可以放松、娱乐的时间被学习所取代。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去学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反应,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道德素养也偏低。

没有艺术熏陶的学生又何谈发挥特长?学生又何谈挖掘潜能呢?不知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埋没了多少具有不同品质的学生。

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孟子说 :“教亦多术矣”,即教学有多种方法。中学教师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法,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把课程教学的每一内容都要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当中,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利用枯燥的教材,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例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自主、创新的现象。其次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寻找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成功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教学过程不一定局限于教室内。教師要开放教学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场所,准备必要的图书资料、学习器材等。

(二)善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对不同的课程,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感到厌倦,那么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学生就很难对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而在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其次,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课堂可以设置分组讨论等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激励学生发表见解,认真的听取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通过小组交流、同学协作合作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达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就如同一盏指路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最后,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才能将知识根深蒂固,内化于心,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给学生树立着一尺标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本身就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上,都要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的发现学生个体的变化,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辅导,避免学生的心理趋向消极。

加强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除了需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加强中学生的艺术修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仅仅靠课堂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是不够的,学生的精神世界也需要健全。通过落实和丰富艺术课程,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还要注重建设美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美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进而热爱学习。

总之,要想在素质教育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要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贯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打造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然而在对教育教学模式改进的过程之中,作为教师还必须要将学习科学文化与强化思想修养进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中学生。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学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面貌,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青年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素质教育课堂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欢乐的课堂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