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2017-10-17喻冬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间质性乙酰特发性

喻冬芹

(营口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呼吸消化内科,辽宁 营口 115007)

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喻冬芹

(营口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呼吸消化内科,辽宁 营口 115007)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Ⅲ-C、6 min步行距离、VC%和FVC%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Ⅲ-C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6 min步行距离、VC%和FVC%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改善肺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呼吸困难,患者多伴有肺泡炎症,因肺泡受损引发肺纤维化[1]。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晚期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目前,临床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研究显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体内出现凝血异常、氧化应激失衡,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该病可发挥一定作用[2]。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4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分组,讨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74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年龄为(51.03±2.49)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病程(3.07±0.99)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52.96±2.75)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病程(3.36±1.04)年。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者病症。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日每千克给予0.5 mg强的松,治疗4周后降低剂量,每日用量2 mg,连续治疗4个月。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注射5000 IU,持续治疗2周,乙酰半胱胺酸泡腾片,每日3次,每日1片,连续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清Ⅲ-C、6 min步行距离、VC%和FVC%差异。血清Ⅲ-C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AS法测定。6 min步行距离参照美国标准,分为4级别[3]。肺部功能评价标准:FVC%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指肺活量。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Ⅲ-C和6 min步行距离差异:实验组患者血清Ⅲ-C(62.01±10.36)ng/mL、6 min步行距离(339.35±19.42)m较对照组患者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Ⅲ-C、6 min步行距离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Ⅲ-C、6 min步行距离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Ⅲ-C(ng/mL)6 min步行距离(m)实验组3762.01±10.36339.35±19.42对照组3776.15±12.87401.74±21.64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VC%和FVC%差异:实验组患者VC%和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C%和FVC%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VC%和FVC%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VC%predFVC% pred实验组3776.03±12.3979.42±15.06对照组3755.19±10.4365.19±14.25

3 讨 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早期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闷等,后期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病理表现为肺泡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多为中晚期,直接影响预后。间质性肺炎多伴有机体凝血系统异常,凝血激酶激活。研究显示[4-5],间质性肺炎体内氧明显增加,引起机体生物膜损伤和氧化磷酸化障碍,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发展。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可改善凝血系统异常和应激失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产生良好治疗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均具有一定局限性[6-7]。文献报道[8-9],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产生良好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为抗凝剂,可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其可产生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防止细胞增殖,对抗肺纤维化。乙酰半胱氨酸为抗氧化剂,可产生抗氧化功能,降低炎性因子释放。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Ⅲ-C水平、6 min步行距离、VC%和FVC%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安全有效的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改善患者体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 阳俊,胡克.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6):438-442.

[2] 阳俊,胡克.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50例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6,25(3):32-35.

[3] 王庆军,李平,刘晓.温阳化瘀法治疗8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3):193-196.

[4] 沈叶,崔社怀.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6):551-554.

[5] 鞠善良,李超,王在义.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717-722.

[6] 楼翰健,吴春玲.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6):714-717.

[7] Jared T,Hagaman,Brent W,et al.Thiopurine S- methyltransferase[corrected] testing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 pharmacogenetic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J].Lung,2010,188(2):125-32.

[8] Fernando J,Martinez,Joao A,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acetylcysteine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N Engl J Med,2014,370(22): 2093-2101.

[9] Neda,Hashemi Sadraei,Taghi,et al.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n a referral center in Iran: are patients developing the disease at a younger age[J].Arch Ir Med,2013,16(3):177-181.

R563.1

B

1671-8194(2017)26-0023-02

猜你喜欢

间质性乙酰特发性
间质性肺炎知多少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氟苯尼考粉中非法添加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研究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气相色谱法测定电子烟烟液及气溶胶中双乙酰和乙酰丙酰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