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2017-10-14王鸿宇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教学改革

王鸿宇

摘要: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田径教学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因为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运动,也是一种健身方式,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教学,课下学生可以自由练习,巩固加强田径方面的专业知识。然而更多人在提到田径时,想到的会是竞技运动,对其本身带来的健身作用关注不多。田径教学内容包含了多方面的项目与知识,单调乏味的教学手段会给学生带来疲惫感,所以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概念解析、田径课程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田径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角度进行剖析,并对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田径教学;教学改革

田径运动不止具有運动锻炼的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欣赏能力和竞技价值。田径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从简单的走、跑、跳、投等自然动作运动发展起来的体育运动和竞技项目。通过对田径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今后练习或发展其他运动项目奠定必备基础。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金牌设置最多的运动项目就是田径,从这一层面来说,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也可以代表着国家的体育水平高低。在田径教学中,要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和意志力为根本,同时设法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好田径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并不断总结完善,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深化田径教学的改革。

一、田径运动的概念解析

田径运动是人们将走、跑、跳等较为原始的动作互相组合而成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中包含田赛和径赛。田赛主要是指跳跃和投掷类的运动,径赛主要有走、跑。

这是对田径的常规解释,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于田径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误区,更关注田径的竞技性质,对其具有的健身性质没有太多的关注。田径的形成时间较为久远,人们对田径运动大都比较熟悉,但在熟悉、喜爱的同时,需要正确认识田径的双重性质,既注重竞技,又不忽视项目自身的锻炼性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田径的学习中去,进而将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1]

二、田径运动在社会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多,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和运动的需求就变得更加强烈,田径是一种相对普遍的运动项目,为众多人所熟悉,于是就成为人们在平时的运动锻炼中较为基础的健身方式[2]。目前社会上对于健身概念愈发普及,人们对田径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一些较为发达国家来说,田径运动甚至成为了家庭的生活习惯。

而田径运动在对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要想进行体育锻炼,就一定要先通过走、跑、跳、投这样基础的运动形式来实现,并且这也是学习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课程。田径运动的形式多变,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并且没有具体固定的运动场地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个人喜好随性地选择运动形式,坚持锻炼,会起到明显的运动效果。另外田径课程在大多高校体育教学中均为必修科目,相应的可视化比例在体育教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是最大的,教学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体育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对学生塑造自身个性也有较大的帮助。

三、高校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高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差异较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田径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动项目,在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特点。我国许多高校对于专业田径教学更倾向于竞技,对健身性质和运动项目的普及都没有足够高的重视,导致长期以来课程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某一动作进行重复性的训练与练习,重视熟练程度,对田径项目动作所具备的一些延伸性和广泛性有较为明显的忽视。

教师进行课程开始之前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了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学目标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会与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异,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做动作,但是没有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推广的意识,使得田径运动没能得到更好地普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市场需求,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对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及时的、实时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运用在教学中。

(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由于长期的社会文化氛围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专业田径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方面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在日常的课堂练习中,学生要付出较大的时间和体力进行动作的练习,并且会对学生不断提出较高的体能或技能要求,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长期下来,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认为田径是一项难度较高的体育运动,花费时间、精力较多,但效果提升的并不明显,进而会逐渐降低对田径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田径运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不多,减少了许多运动的趣味性,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因素。[3]

(三)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现代信息流动性较强,学生接触到的多元化知识范围较广,学生具有更强的个性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讲解、示范、练习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了。创新性较强的现代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思考的空间,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限制作用。

目前田径课程基本上属于竞技类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运动潜能进行充分的挖掘,在最后的评价方式上更多的还是依赖统一的运动比赛或笔试模式。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互相矛盾的情况下,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不多,只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的考核,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成绩。总的来说,在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之间没有实现较好的平衡,很难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标准统一。

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路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田径运动是进行身体锻炼和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项目,通过对田径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为学习其他体育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4]在田径运动的日常练习中,竞走、长跑、跳跃和投掷都能对人体的多个部位进行全方面的锻炼,强化身体素质,锻炼运动机能。所以说学习田径项目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田径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进而可以使教学质量有更好的提升。endprint

(二)转变教学观念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增添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不断扩大田径课堂的教学范围,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制定新颖的考核方式等,吸引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田径课程的学习中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要及时地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出一定的创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更加人性化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全面考虑田径运动给学生带来的作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体育技巧和考试成绩,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体育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自主想法,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改革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在整体的教学模式上也要有一定的改革: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以更好地态度来学习田径项目,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训练课程和技能课程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降低田径教学技能方面的难度,建议将田径项目娱乐化,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强化田径专业技能,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得更轻松、更有效,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通过对田径运动的概念解析以及在社会和高校中占据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对田径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田径教学中,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对田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重视田径学习的全面性作用,而不是仅局限于竞技效果上;在教学模式、态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田径技能,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使最终的考核成绩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教育事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途经的探索,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断作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多與学生沟通交流,以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改革发展路径,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翠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探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0):217.

[2]吴幼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2):361.

[3]李振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1):94-95.

[4]刘涛.近五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1):64-66.

(责任编辑陈志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田径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探索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