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ikert五分量表实证的英专生态语法课堂模式建构

2017-10-10周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周杰

[摘要]本文基于生态语言学理论,对影响英专语法课堂学习效率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通过Likert五分量表就课堂生态因子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论证,并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建构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英专生态语法课堂模式,旨在为提高英语专业语法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Likert五分量表;课堂学习效率;生态语法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136-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语法属于英语专业技能必修课,开设学时为一年,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英语语法的核心项目,提高学生在上下文中恰当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准确性,使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能借助英语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然而,目前广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语法课教学大多采用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即“呈现-练习-产出”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先对语法知识点讲解,再通过大量语法练习巩固,最后让学生在大量语法练习中形成对语法知识的认知。虽然该模式从演绎法的角度有利于学生理清语法概念,然而以教师为中心对语法概念的大量讲解却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课堂互动性,尤其是语法运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我国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过多地重视语法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语言的应用价值。

二、生态语言学对英专语法课堂教学的启示

“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于1971年由美国语言学家Haugen Einar提出,是指“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着眼于语言生态和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将语言系统复归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观”。若将语法课堂生态与语言生态作隐喻类比,那么,学生作为语法知识(语言运用的规则)学习与实践的语用主体,其学习认知状态与效率必然受语法课堂生态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而不同语用主体的语用主体可塑性却因环境与自身因子而千差万别。语用主体的可塑性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对语用主体影响所形成的语用主体的语用能量。根据自然生态中的“适者生存论”,生物为了生存与繁衍,势必会不断调节自身适应环境或选择适宜生存的环境。同样,为适应语言生态环境,语用主体也会调节自身如通过学习、模仿、操练等手段,来适应语言生态环境。而语言环境也对语用主体的积极性与适应动机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可以吸引语用主体,使语用主体心情舒畅地进行语用实践;相反,恶劣的语言生态环境,则是语用主体极力回避的,它也直接影响着语用主体正常地进行实践。因此,围绕学生的语用可塑性来建设课堂生态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语法课堂生态环境的质量好坏,如教师的素养、教学方法、其他学生的群体影响以及教室硬件设备的质量等,对学生的语用实践即对语法知识的学习、思考、反馈等课堂表现等有很大影响。

三、英语语法课堂学习效率生态因子问卷调查与分析

笔者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对本校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年级7个班共170名学生(已完成语法课的学习)进行了“英语语法课堂学习效率生态因子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2份。该问卷将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课堂生态要素的构成分为五大类,并对这五大类要素的构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细化。在各大类下面设计了数个问题,问卷选项参考了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旨在找出影响学生语法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生态因子及其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积极性、课堂专注度影响的不同程度,为建构新型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数据支撑与可行性。

语法课程知识点庞杂,如不分重点,对所有知识点一一讲解,势必让学生对语法课产生厌学与不切实际的印象。结合教学大纲与专四考纲对语法课在内容与次序上作新的调整,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兼具实用性。超过50%的学生非常同意将语法知识的应用作为授课重点;语法例句的选择范围应多样化。这说明,除了对语法知识的元认知,学生更希望老师讲解如何运用语法规则去分析语法现象、遣词造句与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是语法课的最终归宿,而非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学生对例句选材的多样性有着强烈要求,这是因为教材例句较为正式规范,可作为认知层面的素材,但缺乏生活气息与场景支撑,若能综合利用电影、视频文字作为辅助例句,则将语法知识语境化,凸显了语法知识的应用性与活力。而超过40%的学生非常认同或认同教材内容庞杂、语言表述学术影响课堂效率;练习测验讲解须灵活安排。这说明,语法课内容不应拘泥于教材,教师需对表述过于生涩难懂的地方做出生动形象的解释,以便学生理解。课堂练习评讲也并非一一到位,可采取课后答疑的形式,以免语法课流于“讲解一练习一评讲”的枯燥模式。

语法课之所以枯燥沉闷很大部分源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所致。传统语法课注重概念、练习的讲解,对语法知识点往往作简单直接的介绍,使学生感觉课堂沉闷,学习动机不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如英文视频、电影对白、美剧等,作为语法知识点的引入或举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动态地呈现语法知识点,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体验语法的运用。而采用语境讲解的教学方法(Q4)与引导型的语法课堂(Q7)中,超过50%学生非常同意二者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课堂类型的选择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已不再认同讲座型与练习型为主的语法课堂,而对引导型的课堂即一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过程教学法较为认同(不确定与不同的比例仅占7.24%)。语法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了解掌握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语境化(eontextualization)是语法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教师应想方设法不断创设包含不同语法知识点的语境,激活学生学习探索的动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Q1(归纳式教学)、Q2(任务教学法)、Q5(互动教学法)及Q6(个体反馈与指导)对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中,非常同意度与同意度排序均为Q2>Q1>Q6>Q5。这说明在这四个因子中,学生认为教师通过设计实施任务的方式最能提高自身学习效率,他们更喜欢老师从具体一抽象、从感知到认知的归纳式教学,而非抽象一具体的演绎式教学,如引导学生从使用中的语言总结归纳语法规则,并通过以任务驱动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

四、英专生态语法课堂模式的设计与建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基于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与上述问卷结果的數据分析,笔者得出以下5点启示,作为生态语法课堂模式的设计思路:(1)以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为主要目标进行教学设计。(2)想方设法创设生态语境,还原语法知识的运用环境。这里的生态语境,是指最能激活学生语法前认知的多元化语境,既体现课堂语法知识点,又与学生已有语法知识紧密联系。如讲解非谓语结构时,可用包含该结构的文学经典表达、日常谚语或流行英文歌歌词引入,激活学生前认知,再运用教材例句分析其功能。(3)注重课堂各生态主体(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环境)的互为联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与任务设计,将学生对语法知识形成的感知短时记忆变为语法知识认知的长时记忆。(4)以培养语法知识的运用意识与能力为主,语法概念的讲解为辅的生态教学策略。(5)加强课堂教学环境的综合建设。如硬件设备维护与提升、教师素质的培养、生态教学与生态学习意识的培养、生态测评机制的建立如书面测验与课堂表现相结合。

五、结束语

本文基于Likert五分量表实证,建构了一种英语专业生态语法课堂模式。它将语法课堂作为一个课堂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众多生态因子,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手段、教室环境等。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核心,遵循“感知一认知”的语言习得规律,以师生、生生互为联动、知识与技能互为平衡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因子平衡共生模式。它符合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注重生态语境的创设,通过情景刺激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与先知识,再通过任务与教师总结,让学生从语法感知阶段过渡到语法认知阶段,在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形成对语法知识的长时记忆。教师应综观考量各生态因子在语法教学实施过程的作用、影响,通过生态语境、课堂活动与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完成英专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人际交往等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多种能力指标。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生态语言学
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分布式语言观
生态语言学视域:语言与生物生态的必然统一
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分析
菲尔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
论语言的社会文化生态与认知生态
张力之拱:语言和生态
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过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