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过程考察

2015-09-25殷祯岑祝克懿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殷祯岑++祝克懿

摘 要: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观之,话语的生成过程可视为话语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和谐、一致关系的语言生态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可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环境进入话语,制导话语的信息传递和意义生成;二是话语进入环境,建构并填充语言生态环境。以官场话语为例,从上述两方面考察官场话语的语言生态形成过程及实现机制。希望这种分析实践能深化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为语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研究提供生态语言学视角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官场话语生态;语言生态环境;动态过程;实现机制

作者简介:殷祯岑,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祝克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将生物生态学的理念引入语言学,认为语言与其发生环境处于相互作用、和谐共生的关系之中。因此,语言研究不能只关注孤立的语言现象,只有将语言与其发生环境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实现对语言事实全面、准确的把握。

在这一观念下,生态语言学通过语言揭示隐藏于其后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并以环境因素为特定的语言现象提供解释。生态语言学依此具备了强大的理论解释力,发展成为备受学者青睐的语言学分支。

但是,生态语言学要么通过语言揭示环境特征,要么通过环境解释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并没能完全实践其研究理念。因为从生物学借鉴而来的“生态”概念,除了强调物种和生态环境这两个要素之外,更强调两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即:环境如何影响物种的生存、演变,物种如何作用于生存环境,两者的相互关联如何形成循环的有机整体?在生态语言学中,这一动态过程就转化为:环境如何进入语言,影响语言的发生、演变和基本面貌,语言如何进入环境,对环境产生建构性影响?

遗憾的是,现有的生态语言学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能充分关注这一互动过程。本文将在潘世松教授主持的栏目“语言生态与领域语言研究”设立的论域中聚焦这一问题。

一、生态语言学

1970年,美国学者Haugen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隐喻语言与其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概念。他将其定义为“研究一种语言与它生存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1}。生态语言学由此诞生。

Haugen之后,生态语言学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由Haugen开创,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隐喻语言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它引入“环境”、“恒定性”(conservation)、“相互作用”(interaction)、“语言世界系统”(language world system)等生态学概念,对语言现象及其产生环境进行综合性阐释{2}。又如,它建立生态语言学的变量体系,从意识—逻辑环境、生物—逻辑环境、社会—逻辑环境考察制导语言发生、演变的环境因素{3}。这一路径的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的多样性、濒危语言的保护,以及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角度进行话语的生态分析等议题。

二是由Halliday(1980)开创的以生态问题为内容的研究路径。它关注人类日益恶化的环境和资源议题,通过话语分析以及对语言系统和成分的分析揭示隐藏于语言背后的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生态失衡等现象。如Halliday(1992)曾指出,成对的反义词中,增长类词总是比消减类词更受语言使用者欢迎。我们常说汽车开得有多快而不是多慢,房子有多高而不是多矮……这种现象反映人们总是期待占据更多的环境资源,而这种增长主义心理会加剧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损耗;还有不少学者对涉及能源、环境议题的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突显环境、生态问题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4}。

我们认为,生态语言学这两条研究路径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借鉴生态学方法进行的语言学研究,后者是借鉴语言学材料进行的社会学分析。在第一条路径之内,我们又可依据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特定的语言系统和系统中的语言成分为研究对象;一类以特定类型的话语语篇及其意义为研究对象。“语言生态与领域语言研究”栏目的系列研究即属于第二种类型。

二、生态语言学与领域语言研究

领域语言是指社会某一领域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从地域角度来看,领域语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共同语;从传播媒介角度来看,领域语言可以分为报纸语言、广电语言和网络语言等;从职业、行业角度来看,领域语言可以分为法律语言、医疗语言和广告语言等。”{5}特定领域的话语之所以会具有鲜明的特征而彼此区分,是因为受到了不同领域的发生语境的制约。因此,领域语言研究天然地要求包含对语言环境及其与话语的相互关系的考察,它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理念一拍即合。

在将生态理念引入领域语言研究的过程中,潘世松(2013a,2013b,2014)提出“语言生态伦理”和“话语生态位”的核心概念。“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生态外在客观意志普遍性立法与内心主观特殊性的道德关系的统一。”{6}“话语生态位是话语的住所或栖息地,是表达被容忍或可存活的程度或范围”{7},“话语生态位、语言生态伦理是语言生态‘应当存在实践的基本内容。”{8}简而言之,语言生态伦理就是话语主体对语境中话语的‘应当存在有一个心理预期,这一预期是话语与语境的互动关系在主体认知中的感性反映,迫使主体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尽量使自己的话语向它靠近。这一心理预期即语言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话语生态位。

“语言生态伦理”和“话语生态位”以主体对话语“应当存在”的心理预期为立足点,将话语及其发生语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们对领域语言的生态学考察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我们(祝克懿、殷祯岑,2014)曾尝试从官场话语的话语特征和生态伦理出发,探索其话语生态位,归结出官场话语所由发生的自然、社会、精神三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图景{9}。我们还认为:生态观所关注的不仅是静态的语言、环境要素,更是它们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特定领域的话语生态中,环境因素通过什么方式进入话语,影响话语的面貌?话语又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环境,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些问题在目前的生态语言学中都还缺少有解释力的研究方法,本文拟继续以官场话语{10}为例,探索官场环境与官场话语相互作用的生态形成过程。

三、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

官场话语生态,就是官场话语在其发生语境中的生存状态。它强调官场话语必须与其发生环境处于和谐、一致的关系之中。“人类语言作为一种生态现象,也有其以‘和谐作为生存机制的‘生态位……每一种领域语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在语言上位系统中,与其他类型的领域语和谐相处,各司其职,共谋进取;在领域语个体系统自身,于内,其语形和语义相辅相成,协同表意,于外,发展与内部生态位相协相调的语言环境——区别于其他领域语的不同语境生态位。若上下层次、内外环境都和谐适应,就会推动超常优质的语言生态生成。”{11}

在和谐观的统摄下,本文聚焦话语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话语生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具化为两条分析线索:一是环境因素进入话语,在话语中具体展开,影响话语的信息传递和意义生成;二是话语进入环境,对环境进行反映和建构,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无论是环境进入话语还是话语进入环境,话语生态的最终形成都意味着两者和谐关系的建立和话语意义的生成。因此,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看,话语的生成过程即话语与环境相互渗透,达成一致的生态形成过程。本文从这一观念出发,探讨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及其实现机制。

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官场话语研究》{12}(下文简称《生态》)中,我们从生物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精神环境三个方面概括了官场话语的生态环境:

生物环境方面,官场话语主体出于人类本能,具有得到、维持、使用公共权力的心理需要,这一需要促使话语主体建构起权、利至上的思想价值体系,表现为公共权力运作对官场话语的渗透;社会环境方面,其他社会群体抵制公共权力的私有化,制定了针对官场权力需要的社会规章制度。这一环境因素与主体的心理需要相互冲突,使主体追逐公共权力的官场话语不能直接呈现;精神环境方面,两种生态因素的冲突迸发出具有双层结构的官场文化体系:表层文化反映社会环境的需求,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深层文化反映生物环境的需求,以权、利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至此,官场文化体系在生物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官场话语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生态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三个方面的环境特征在话语中如何具体展开?话语如何反映和反作用于三者,对其进行建构更新?

1. 话语进入环境

话语进入环境的过程是指话语不仅反映生态环境,还对环境具有建构、调整等积极性影响。我们认为,这种积极性影响可通过主体对语篇的解读实现。

我们曾在《生态》中归结出官场话语的具体化、自身化、权力化、意图化四种特殊解读机制。从生态形成的角度看,这些特殊解读机制的形成过程也是官场话语进入环境,对环境进行积极性影响的过程。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请看下例:

(1)背景:唐小舟刚刚升任赵德良的秘书,彭清源给他打电话。

对方说:“是小唐,唐小舟吗?……我是彭清源啊。”他立即说:“首长好!”彭清源说:“怎么样? 哪天有时间,一起去钓鱼?”

当上赵德良的秘书之后,钓鱼的时间绝对不会有了。彭清源能够将电话打到这间办公室,说明他对自己的新职务非常清楚,也对他将来的工作情况十分清楚。既然清楚,却又说出一起钓鱼这样的话,就绝对不会是一种假客套。以他的身份,完全没有必要和一个小秘书玩客套。这只能说明一点,彭清源其实是在向他示好,自然也是在向赵德良示好。(黄晓阳《二号首长1》)

上例中,从字面看,彭清源只是约唐小舟钓鱼,而唐小舟却从中解读出他是在向自己和赵德良示好的意图。唐小舟之所以能超越字面意义解读其深层意图,是因为官场话语有权力化的特殊解读机制,即“官场话语接受者将表面看来与权力运作无关的话语与公共权力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文本,还原说话人意图”{13}。我们将结合此例,以权力化机制的形成为例分析官场话语对环境的建构过程。

由于彭清源的话语在表层显义与深层意图之间存在巨大断层,唐小舟依据常规无法顺利理解。他调动认知中与话语相关的所有储备信息,并对它们进行主观性加工,以开辟新的解读路径。唐小舟的主观性加工其实是尝试以各种方法对话语内容和语境信息进行突显、联结、填充、阐释、评价和改造的过程。当他将这些内容与权力的运行挂钩,赋予它们权力化的认知框架之后,话语的理解变得顺畅起来。如此,由于话语解读的实现,主体将权力化的加工方式固定下来,形成官场话语的一种特殊解读机制。权力化解读机制形成的同时,主体对官场话语及官场环境的权力化认知也同步生成。这种认知模式直接作用于主体的认知世界,成为其官场话语生态伦理的组成部分。在官场话语生态伦理的居中调节下,上述认知模式通过主体的言行迁移、外化到官场生活的全域,以此实现对客观生态环境的改造、更新。

综上,我们结合实例分析了官场话语对环境的建构改造过程: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官场话语通过对话语解读方式的制导,在特殊解读机制的形成中对环境进行主观的建构和改造。官场话语就是这样通过主体对话语的解读进入环境,达成与环境的和谐、一致。

2. 环境进入话语

环境进入话语的过程指环境因素在话语中具体展开,影响话语的信息传递和意义生成。我们依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背景:纪委调查皮市长的贪污、受贿案,皮市长嘱咐与朱怀镜保密。

(朱怀镜):“……皮市长你放心,随便谁来找我,我都是这个说法。”皮市长满意地点点头:“怀镜,对你,我是放心的。”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裴大年和袁小奇这两个人怎么样?”皮市长前后两句话,听上去就像没有联系,朱怀镜却心领神会。那意思就是说,对你朱怀镜放心,对裴大年和袁小奇就不太放心了,同时暗示朱怀镜在中间做些工作。(王跃文《国画》)

上例中,皮市长的话前言不搭后语,他为什么不在话语中明示其意图,而要以这种含混的方式进行交际呢?

在官场话语生态位中,社会维度的官场环境抵制公共权力的私有化,制定出一系列防止以权谋私的制度规范。皮市长涉嫌贪污受贿,还要求他人不配合纪委的调查帮他保密,违背了制度规范。因此,他希望保密的话语与官场环境是不和谐的。生态原则要求话语与环境的和谐、一致,皮市长不能无视环境因素的制约,只得隐藏与环境不和谐的话语文本,只以“裴大年和袁小奇这两个人怎么样”进行暗示。因此我们知道,官场话语中出现如皮市长话语这般曲折、含混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在生态原则的影响下,环境因素进入了话语,对话语的表意方式和信息传递发生作用。

综上,我们结合实例,分析了官场话语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官场生态的动态过程。我们认为,话语与环境的和谐、一致是官场话语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具体表现为话语进入环境和环境进入话语两个过程。话语在主体的解读过程中,通过特殊解读机制的生成对环境产生积极性影响,环境通过影响话语的表意方式对话语起制导作用。在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中,官场话语与环境相互作用,官场话语生态由此形成。

四、官场话语生态的实现机制

官场话语生态在和谐原则的统摄下,在两大互动过程之中形成。但具体的话语实现官场话语生态的机制、策略各有不同。

《生态》一文已结合具体语料分析了官场话语具体化、自身化、权力化、意图化的特殊解读机制。这些解读机制即话语进入环境,对环境进行改造、建构的具体方法。此处不再赘言。我们且构拟分析框架,探讨环境进入话语,影响话语信息传递和意义生成的生态策略。

1. 分析框架

我们借鉴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使生态环境对官场话语的影响具有切实的可分析性。

话语的意义结构可定义为“意义内核统摄下诸文本的集合”{14}。这一定义有四个要点:(1)它不再将话语看作积句联章的线性构筑,而是从意义的角度将其定义为由意义内核、文本、文本的组合方式决定的结构整体。(2)意义内核包括话语的核心内容和话语意图两个方面。通常,话语意图是核心内容的终极旨归,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表层意义与深层意图之间出现断层的官场话语中)两者并不一致,故有分别考察的必要。(3)话语虽以意义内核为主线,但其中还包含着不少其他文本。对“文本”概念的定义学界讨论弥久,至今尚未统一。本文依据巴赫金“文本的本质是生活事件”{15}的观点,将官场话语中能表达完整事件的意义集合视作文本。(4)文本的组合包括文本与文本的结合方式及意义内核与文本的结合方式,在官场话语的分析中具体体现为主体通过文本指向意义内核的话语方式。

以上述界定为基础,我们拟从意义内核维度、文本维度、话语方式维度三个方面考察官场环境进入话语,形成官场生态的具体策略。

2. 话语策略

2.1 官场环境影响意义内核的策略

官场话语生态位(详见本文第三节)对话语意义内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官场生物环境的影响下,官场话语表现出对公共权力及其等级秩序的聚焦,并以公共权力的得到、维持、使用为基本意图。我们考察的800余例语料中,其中绝大部分都以主体对公共权力的得到、维持、使用为话语意图。我们据此将官场话语定义为:“在官场环境中使用的,以得到、维持、使用公共权力为话语意图的话语。”{16}

其次,在官场精神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官场话语表现出核心内容与话语意图的不一致。请看下例:

(3)背景:袁小奇希望通过捐献引起轰动,名利双收。派黄达宏询问大家有没有适合的项目。下面黄达宏与众人商量此事的话语。

黄达宏说:“今天袁先生请各位来叙叙。这次袁先生想再捐100万,但不想随便就把钱扔了,得捐得是地方,要有意义。请大家一起想想主意。”朱怀镜听黄达宏说这几句,就想这人不愧是在官场混了二十来年,学到的官话今天用得是地方了。(王跃文《国画》)

例中划线部分从字面看,说的是袁小奇希望使捐款更有社会效用,但结合上下文我们才知道,黄达宏此语并不是要追求捐款的社会价值,而是希望捐款能引起轰动,帮助袁小奇名利双收。这种核心内容与话语意图的不一致甚至相悖的现象在官场话语中比比皆是,它体现了官场精神文化环境(表里两层的双重文化体系)对话语表意方式的影响。

在意义内核维度,我们归结出环境进入话语,影响话语表意的两种策略:

2.1.1等级词的使用

请看下例:

(4)他说:“既然所谓暧昧关系是这么回事,那我就不必谈这件事,而是把另外两件事,向你汇报一下。”(黄晓阳《二号首长1)》

(5)侯卫东解释道:这条路是经过交通局勘察的,施工难度最小,路线最近。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你要支持。“——(小桥老树《侯卫东官场笔记1》

(6)陈清业忙谦虚道:“一家小酒店,没上档次,今天不敢请各位去哩,下次请各位屈尊,去指导指导吧。”——(王跃文《国画》)

在官场生物环境的制导下,话语在意义内核维度表现出对公共权力及等级秩序的聚焦。例中的“汇报”、“指导”有明显的上对下的等级含义,而“支持”含有下对上的等级含义。小说官场话语之所以选用这些等级含义明显的词汇,就是为了明示主体间的权力关系。等级词的使用即官场生物环境影响话语表意,形成和谐、统一的官场生态的策略之一。

2.1.2 改变话语成分的含义

请看下例:

(7)背景:侯卫东去结算工程承包款。高建有意敲诈,此为两人的对话。

高建道:“局里经费紧张,确实没钱,你等几天再来吧。”

侯卫东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今天主要是向高科长汇报工作。”

高建道:“石场和交通局向来合作紧密,几个大石场的老总我们都经常见面,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你如果想继续开石场,得向那几个大石场学习,只有信誉良好,生意才能做得久。” (小桥老树《侯卫东官场笔记1》)

在官场精神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官场话语表现出表层意义与深层意图的背反,而改变话语成分的含义即话语实现这种背反的一种策略。例中划线部分从字面上看体现了商家与交通局通力合作、办好石场的共同心愿。而实际上,这些表达隐藏着另外的含义:“合作紧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指石场老板与交通局干部狼狈为奸,合作侵蚀公款;“信誉良好”指石场老板只有按期足量地给干部支付回扣,才会继续得到支持,生意才能长久。如此,通过改变话语成分的含义,官场话语实现了表义与意图的背离。

2.2 官场环境影响文本的策略

在文本维度,官场环境对话语的影响体现为话语对特定文本的取舍与凸显。

2.2.1 文本的隐藏

请看下例:

(8)背景:秘书唐小舟向好友黎兆平透露丁应平即将升官的内部消息。

他拨通了黎兆平的电话,把声音压得很低,说:“你今天晚上应该请丁应平吃饭。”黎兆平问:“丁应平来雍州了?什么时候来的?”唐小舟说:“应该会来吧,到时候,想请他的人一定会很多。如果你现在预约,就变成了时间优先。好了,我这里有事,不和你多说了。”(黄晓阳《二号首长1》)

在官场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唐小舟既不能明白透露内部消息,又有帮助黎兆平得到、维持、使用公共权力的意图。于是,他在话语的建构中隐藏敏感的信息文本,只告诉黎兆平要请丁应平吃饭,却不提原因。如此,丁应平升官文本在话语中的缺失成为一种策略,使唐小舟在传递信息,顺利实现表意的同时避免了与环境因素的不和谐。

2.2.2 文本的凸显

请看下例:

(9)背景:刘星明栽赃舒泽光嫖娼后,反程序地让电视台提前曝光。下文是官员李济运向朱芝询问此事的对话。

他打了朱芝的电话:“朱部长,电视里播报舒泽光嫖娼的新闻,你知道吗?”朱芝说:“我知道……”李济运说:“案子还在办理之中,公安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组织上该怎么处理也怎么处理。如果放在电视里播,影响可能不好吧?”……朱芝笑了起来,说:“李主任,我个人哪敢乱来啊!”李济运听明白了,就说:“哦哦,这样。部长妹妹,这个电话就当我没有打。”(王跃文《苍黄》)

例中,由于官场环境有聚焦公共权力及其等级秩序的要素,身为下属的李济运和朱芝不应对上司(刘星明)的决定提出质疑。这一环境因素进入话语之中,制约了两人质疑刘星明的表意愿望。官场话语需要与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它不能无视这一阻碍。于是,两人只得采用特殊的话语策略绕过显性质疑。这种话语策略即凸显特定文本,引导对方进行话语意义的推理。朱芝以“个人”的指称信息凸显她不敢乱来,引导李济运将“乱来”的矛头指向刘星明。如此,两人没有一言半语涉及对刘星明的质疑,却实现了表意。此即官场话语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凸显文本信息的案例。

3. 官场环境影响话语方式的策略

在话语方式维度,官场环境的影响表现为隐喻表达和一语双关的话语策略。

3.1 隐喻表达

请看下例:

(10)背景:记者成鄂渝新闻勒索,得罪了李济运和朱芝。报社总编陈一迪来解劝。下面是陈、李、朱三人的对话。

李济运说:“陈总,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如果你们真以为这个人有问题,干嘛还要把他往社里调?听上去像高升啊!”陈一迪苦笑摇头,说:“他是你们成副省长成家的远房侄子。”……“成鄂喻是副厅级干部,调到社里还得安排职务,做采编部主任。可他人不肯去北京。好在现在可以网上办公,就随他了。”李济运问:“干嘛这么由着他呢?”陈一迪沉默一会儿,只道:“山不转水转。”(王跃文《苍黄》)

陈一迪对身为省长侄子的成鄂渝百般忍让。当李济运、朱芝问他原因时,陈一迪没有直言,而是用“山不转水转”的俗语作了隐喻式的回答。这是因为,由于官场环境对等级秩序的强调,陈一迪不能随便指责上司,说成省长可能以权谋私,让侄子平步青云。他只能借助隐喻的话语方式暗示自己的担心。如此回答,陈一迪既实现了表意,又避免了与生态环境的冲突。由此,隐喻式表达也是官场话语在环境影响下展开指意,实现官场生态的重要策略之一。

3.2 一语双关

请看下例:

(11)背景:张天奇有罪证掌握在龙文手中,托朱怀镜协调解决。龙文以要求出任财政局长为条件答应保密。朱怀镜致电张天奇,告诉他这一情况。

朱怀镜接通了张天奇电话:“张书记吗?我怀镜,给你汇报个事。乌县原国税局局长龙文同志,我很了解他。我想,这位同志年富力强,正是干工作的时候,应该给他压压重担。你能不能向县委建议一下,让他到县财政局任局长?”张天奇说:“对对,这个同志我了解。行嘛,我同蒋伟同志说说这事。但最终还得尊重他们县委的意见啊。”朱怀镜说:“这个自然。张书记,给你添麻烦了。”张天奇问:“还有别的事吗?”朱怀镜说:没有事了,没有事了。谢谢。”两人这么没事似的打了一场哑谜,把要说的事说了,要通报的信息也通报了。(王跃文《国画》)

由于社会环境因素进入话语,发挥制约作用,张天奇和朱怀镜不能直白地谈论以局长位置换取保密承诺的协定。语篇要想实现表意而又与环境制约无碍,只能采取迂曲的表意策略。在此他们采用了一语双关的方法,既满足朱、张二人通报消息的愿望,又绕开了因滥用职权而与官场生态相违背的危机。

五、结 语

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中,话语生成可视为话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以话语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为原则,具体表现为:话语进入生态环境,对环境进行建构、改造、调整等积极性影响;环境进入话语,对话语的意义生成和信息传递起制导作用。现有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多关注语言现象和生态环境的静态要素,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缺乏可供分析的方法。本文以小说官场话语为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考察。

在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中,话语对环境的影响可通过主体对官场话语的解读实现,官场话语的四种特殊解读机制即这一过程的具体实现方法;环境对话语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话语策略实现,我们借鉴语篇语言学的研究理念,构拟了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官场话语生态的形成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见图1。

本文旨在以小说官场话语为例尝试分析话语的生态形成过程及其实现机制,以此深化生态语言学,尤其是话语与环境互动过程的研究,也希望本文的尝试能引起更多学者对领域话语生态的动态形成这一课题的关注。

注 释:

{1}Haugen,Einar:“The Ecology of Language”,In Anwar S Dil(ed.):“The Ecology of Language:Essays by Einar Hauge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pp.325.

{2}(奥)艾尔文·菲尔:《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范俊军、宫齐译,《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Bang J C,Door J:“Eco-linguistics:a Framework,”AILA,1993(年刊),第43页。

{4}黄知常、舒解生:《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⑤曾丹:《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6期。

⑥⑧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可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⑦潘世松:《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

⑨{12}祝克懿、殷祯岑:《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官场话语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⑩本文的语料全部选自新官场小说中的人物官场话语(共806例)。小说人物官场话语并不等于现实中的官场话语,更不等于现实中国家职公务人员的话语,它存在于由小说建构的虚拟空间之中。本文以此为例进行分析是因为:第一,小说官场话语是对现实官场话语的反映,同时,新官场小说中的许多经典之作(如《国画》《苍黄》《二号首长》等)都被视作“官场教科书”,其中的话语虽经过了艺术加工,却具有对现实的指导、建构功能。第二,相比现实官场话语,小说官场话语更具典型性,所涉及的话语类型也更丰富,以此为语料能鲜明地体现官场话语及其生态环境的特征。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文以新官场小说中的人物官场话语为语料,探讨话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形成过程。

{11}祝克懿:《当下官场话语与生态文明建设》,《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6期。

{13}{16}殷祯岑:《新官场小说官场话语的解析符号学分析》,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40页,第6页。

{14}殷祯岑:《语篇意义结构的稳定性——互文式阅读的语篇视角分析》,《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5期。

{15}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5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26页。

Analysis on Ecological Formative Process of Officialdom Discourse

YIN Zhen-cen,ZHU Ke-yi

Abstract:In eco-linguistic view,generating process of discourse can be seen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xt and its context,which forms a harmonious and consistent language ecology. This process can be investigated in two aspects:context elements access to discourses and discourse access to the context. This article takes officialdom discourse as an example,and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ve process of officialdom discourse and its context,as well as its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We hope this analysis could deepen the eco-linguistic study,and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inking of dynamic process between discourse and its context.

Key words:eco-linguistics;ecology of officialdom discourse;discourse context;dynamic process;implement mechanisms

(责任编校:文 建)

猜你喜欢

生态语言学
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分布式语言观
生态语言学视域:语言与生物生态的必然统一
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分析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菲尔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
论语言的社会文化生态与认知生态
张力之拱:语言和生态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汉英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