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2017-09-21孙吉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个体差异动机

孙吉虹

摘要:本文从情绪的两个方面——动机和态度——讨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个体差异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借此引起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并力求以此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动机;态度;个体差异;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208-03

一、简介

假如有一群学生,他们所处的外在环境相同:同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以及同样的教学方式,那么课程结束时,他们的语言水平应该是一样的,但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如果外部环境一样,那么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内因引起的。就语言习得而言,这就涉及目前很热门的研究——个体差异与语言习得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智力、能力、认知方式以及个性(McDonough,1986)等方面。本文关注的是情绪/情感方面的个体差异。接下来,本人要讨论的是动机和态度与语言习得和运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二、论述

1.动机。麦克唐纳(McDonald,1965)提出过一个很实用的定义,“在内在机制(internal process)——即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坚持不懈,直至最终达成目标……随着目标的逐渐达成,为达成目标的个体行动力也会逐渐减弱”。安德里亚斯(Andreas,1972)把“动机”这个宽泛的概念细化为三个主要的层面,即觉知、激励和巩固强化。

觉知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伴随着行为上的警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优势,以及最常见的非同步的脑电波活动”。注意力属于觉知的一个方面,并且注意力所产生的影响是动机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个体在注意力方面的差异显而易见,因此阅读障碍“可能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非缺乏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能力”。但是,注意力会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因为以往在阅读方面的失败体验会形成一种压力,并导致阅读能力弱的人把阅读任务看作是一种威胁。如果在阅读方面的挫败体验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压力也会紧随其后;当面对新的阅读任务时,焦虑感就会增加而注意力则会下降,接下来就是无法避免的新的挫败体验。如此这般,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失败——焦虑——更多的失败体验,这被称作“failure-threat焦虑综合症”。

在众多症状中,有两种情绪反应的外在表现尤为突出:逃避和攻击。前者更普遍并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回避、身心失调、刻板以及各种各样明显的逃避策略[1](Downing & Leong,1982:242)。回避,可以被看作是应对压力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目的是通过远离冲突而完全避开焦虑;刻板,是通过不断重复来逃避压力的一种形式,最终退化成呆板,这就是阅读障碍中把“b”看成“d”的一个重要原因[2](Downing & Leong,1982:243)。后者指的是对有可能造成压力的潜在威胁发起攻击,并且研究显示有阅读障碍的读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反社会行为和叛逆的态度。拉特和尤尔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阅读障碍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交叉重叠[3](Downing & Leong 1982:243)。

导致“failure-threat焦虑综合症”的原因有三种——预设失败、过分强调阅读能力,以及父母对待阅读的态度。预设失败是阅读体验中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如消极的看法、消极的自我认知,以及妨碍他们阅读方面取得突破的消极态度。对阅读能力的过度重视是因为学校里的大多数任务指令是通过文字来表述的,并且阅读能力常被认为是评判一个人心智水平的标准[4](Downing & Leong,1982:246)。因此,阅读方面的失败经验会导致一个人误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父母给予的不必要压力会加剧孩子的“failure-threat焦虑综合症”[5](1982:247)。总之,“正如其他的学习行为一样,觉知是阅读技巧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表现出来的敏锐、回应和专注是应对复杂阅读任务所必备的要素”(1982:249)。

动机的第二个层面是激励。研究显示积极性多来自于激励。“激勵,是指一个人可能获得的奖励或满足感,获得这种奖励或满足感的可能性会诱发积极的行动;激励是提供给学习者并让其投入学习的某种东西”(McDonald,引自Downing & Leong,1982: 249)。在这个定义里,“满足感”是指“获得某种缺失或寻求的东西,或达成某个目标时内心的一种感受”(Drever,引自Downing & Leong,1982:249)。激励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动机、成功的动力、好奇心、兴趣,以及与阅读相关的任务。

斯特兰奇(Strange)等人把外在奖励视为一种肤浅和短暂的动机;在奥利弗(Oliver)看来,这相当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错误的阅读目的”。另外,相关数据还表明外在奖励会削弱孩子对某项活动已经建立起来的内在兴趣[6](Downing & Leong:1982:250)。

麦克莱兰(McClelland)认为,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1982:250)。换而言之,对成功的需求是一种很强的动力;如果想要看到持续的努力,那就必须要有成功的体验。布鲁纳(Bruner,1968)认为,好奇心几乎是内在动机的一个原型(引自Downing & Leong,1982:251)。斯特兰奇等人指出,好奇心是阅读的一个最重要的动机,并且会持续一生;同样,当阅读的内容与读者的兴趣相关时,阅读也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莫(Maw & Maw)的研究发现表明好奇心越强,阅读理解的得分就越高。另外,孩子的好奇心也因人而异,并且相差甚多。

在阅读方面,兴趣的重要性已经被反复强调过了,并且阅读理解的测试表明:故事越有趣,阅读理解的得分也就越高(Downing & Leong,1982:252)。其他研究同样表明,作为阅读理解的一个因素,阅读兴趣可能会让学生阅读超出他们现有阅读能力的材料;与阅读能力差的学生相比,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太容易受阅读兴趣的影响[7](Shnayer,引自Downing & Leony,1982:252)。阅读兴趣也因学生的性别、年龄和智力差异而各不相同(Dechant & Smith,1977; Downing & Leony,1982:252)。endprint

阅读目的常常会被认为是最明确的动机,而且影响力也最强(Woodworth & Marquis,2014;Downing & Leony,1982)。因此,阅读的过程会随着阅读目的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一个灵活而优秀的读者不但能够完成既定的阅读任务,而且还能根据不同的任务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实验表明,人们通常具备认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动机和目的,对某个预设的任务也具备同样的认知动机和目的。另一个倾向是,凡是能够被牢牢记住的信息都与特定的阅读目的紧密相关。史密斯(Smith,1972)的最后一个建议是:要想培养出目的明确的优秀读者,就要训练他们带着不同的任务去阅读,方法/步骤就是让学生反复阅读同一材料,但是每次阅读需要有明确的任务:例如,“1)领悟文章大意,2)关注重要的细节,3)回答预先提出的具体问题,4)评估所读内容,等等”(引自Downing & Leong, 1982:256)。鉴于第一个阅读任务,需要的技巧是迅速略读全文,并抓住文章大意;而为了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这就需要跳读的技巧来寻找答案。

动机的最后一个层面是巩固强化,即“无论何种体验,事后的及时反馈会增加同类事件未来得到反馈的几率”(Skinner,引自Downing & Leong,1982: 257)。巩固强化包括物质强化、社会强化和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强化。史密斯(Smith,1969)的对比试验发现: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和物质(金钱)奖勵为手段的两组强化试验结果很接近,都要优于仅仅获得老师的口头表扬和更多自由时间的那组学生(引自Downing & Leong,1982:258)。关于货币奖励的强化实验表明:两组学生的工作效率差异明显,但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并没有太大差异。这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并不一定会导致准确率的提高[8](Martin et al.引自Downing & Leong,1982:258)。

2.态度。除了安德里亚斯列出的动机的三个层面,唐宁和梁(Downing & Leong)为动机补充了第四个层面的内容——即态度。“面对一种事物或情形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上倾向性”(1982:260)。关于态度与外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最初的成功体验很容易形成积极的态度,并进一步促成随后的成功体验;而最初的积极态度并不一定会带来成功或积极的态度”(引自McDonough,1986:159)。这意味着态度与成功之间的循环更像是:成功—积极的态度—成功,而不是积极的态度—成功—积极的态度。正如伯斯塔尔(Burstall)的评述,“在语言学习方面,只有成功的体验才能带来更多成功”(引自McDonough,1986:159)。

三、结论

个体差异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仅仅尝试了从情感——动机和态度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动机和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语言习得。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时刻关注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

[1]Smith,H.P.Psychology in Teaching Read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2]Keith Rayner,Alexander Pollatsek.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M].Lawrence Erlbaum Assoc Inc,1994.

[3]Harris,Albert,Josiah.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A guide to developmental and remedial methods[M].New York:Longman,Green,1956.

[4]McClelland,David C.The Achieving Society[M].Free Press,1967.

[5]David C,McClelland.Power:The Inner Experience[M].NY:Irvington Pub,1979.

[6]McDonough,Steven H.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Allen & Unwin,1986.

[7]RobertS,Woodworth.Psychology A Study of Mental Life[M].London:RareBooksClub.com,2013.

[8]W.Yule,M.Rutter.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M].London:Mac Keith Press,198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个体差异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