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2016-05-26范家珊

考试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教学观念语文教育

范家珊

摘 要: 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于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学习,掌握丰富的语言,传承精神遗产。语文课堂教学要化繁为简,追求简单、纯朴,强化目标意识、训练意识,有效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语言习得 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我们培养的是人,因此,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唯一。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笔者在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产生了一些疑惑,下面谈谈看法。

一、对“文字功夫”与“口头功夫”的反思

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入学后学语文,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但重点和难点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因此,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一个人语文功底不扎实,往往是由于文字功底不扎实所致。文史学家周汝昌先生读了《一屋子大学生写不出“钥匙”二字》,感慨良多,写了篇短文呼吁教育专家“多动动脑筋”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总钥匙”,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讲问,学生答读颇为忙碌,但一堂课下来往往很少用笔,语文课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对“习得”过程与讲析过程的反思

我国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在他一岁半到六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己获得的,这就称为“语言习得”。这种习得过程,一无专职教师,二无专用教材,三无专课讲授,四无强化训练,其习得的迅速、高效与进入学校后“学得”书面语言时的困难重重形成了鲜明反差,其原因何在,值得反思。当然,儿童学前期的“习得”与上学后的“学得”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无定的,自然而朦胧的;后者是规定的,自觉而明确的。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两者对立起来,儿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学得”因素;儿童在“学得”过程中,更应当借助“习得”的规律,借鉴“习得”的经验,即应当注重自主的实践演练,在生活中运用。现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了母语的习得规律,如课堂教学过程以讲解提问分析为主,割断了与生活交际的联系。学生在瞄准考试的题海中沉浮,既失去了主体地位,又缺少真正的语文实践。

三、教育是永远指向未来

技术化、国际化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关注的是现实性、技术性和一大堆没有与社会整合的知识,而不是人,这是教育的悲哀。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一语中的:“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不断花样翻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于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学习,掌握丰富的语言,传承精神遗产。学习语言的形式应该是教师帮助下学生自主地识字、朗读、阅读、思考、讨论、背诵、写作和进行口语交际。新的小学语文大纲出来之后,大家都认为很好,重主体、重整体、重感悟,确实道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就操作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却处于“失范”的状态,怎么“整体”,怎么“感悟”,早自习读,晚自习读,回家读,上课还读,读什么,怎么读。我认为,抓住“读书”就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古代童子“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练就了语言的童子功,而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弊端时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造成了多年来语文教育的极大浪费。读的目的是训练语言的记忆力、语言的感知力,强化语言鉴赏力。大量语言信息的贮存及对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和对文章技巧、逻辑修辞的敏感是生成语言的关键。没有丰富的语言信息贮存,怎么谈得上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呢?然而我们今天是在肢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习题式的语言点的训练,这是舍本逐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在读书问题上应该思考三个问题: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

具有创见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呕心沥血写成的充满智慧火花和文采斐然的经典作品,也就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那么,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就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师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我认为阅读教学如果有序,就是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和思想深度,而不是各种能力的人为的琐碎的逻辑划分。每篇课文都要整体感知,都要理清思路,都要筛选信息,都要理解关键语句,都要体验思想感情,都有许多思维的训练,但不管怎样,对字词的掌握、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和成块语言的记忆是核心。这样,我们就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大胆选材。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中国的古诗词、古希腊的神话、各国的童话、一些适合孩子读的小说比如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等都是极好的阅读教材。我曾经向小朋友推荐过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语言亲切自然,如涓涓的溪流,童趣盎然,其中有一种理想的东西在引导孩子。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编了一套“新世纪教育文库”,儿童部分选了《宝葫芦的秘密》、《草房子》等好的作品,广大教师可以关注。

在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语文课堂教学要化繁为简,追求简单、纯朴,强化目标意识、训练意识,有效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定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陈宇,陈文祥.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及科学化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1).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教学观念语文教育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