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品课堂中“问点”的选择策略

2017-09-13任职斌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重点悬念课堂提问

任职斌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重点、认知起点、思维悬念点选择“问点”,让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和思考性。

【关键词】“问点” 课堂提问 教学重点 认知起点 悬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A-0107-01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强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化、高效化的学习,而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多而杂”的提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问点”是指课堂提问的切入点,“问点”的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课堂提问的质量。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重点、认知起点、思维悬念点选择“问点”,从而让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和思考性。

一、“问点”要基于教学重点,让提问具有针对性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根本与教学内容无关,导致课堂成了问题的堆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选择“问点”时要基于教学重点,让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例如,笔者在给学生教学《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时,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50多岁的范进中举以后由于过度欢喜而疯;第二则材料是伍子胥在韶关因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而一夜之间白了头;第三则材料是诸葛亮根据周瑜心胸狭窄的特点设计气死周瑜。学生阅读完材料后,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1)从这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范进、伍子胥、周瑜分别是什么情绪?(2)范进、伍子胥、周瑜的情緒产生了怎样不良的后果?(3)通过范进、伍子胥、周瑜这三个人的事件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这三个问题的“问点”基于“情绪”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情绪”这一概念的本质及类别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通过这三则事例知道如果一个人情绪失控就会给自己造成不良的后果。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学重点选择相应的“问点”设计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问点”要基于认知起点,让提问具有引导性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同时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把握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选择“问点”,让课堂提问具有引导性。笔者在教学《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个人自由”和“对自己行为负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理解上的矛盾。基于学生的这一认知起点,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了以下问题:(1)公民所有的人身自由是不是应该都不受限制?(2)没有法律保护的人身自由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吗?(3)假如公民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能称得上是人身自由吗?这三个问题的“问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个人自由”和“责任”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辨析,从中感悟到公民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营造出良好、有序、健康的社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自由。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选择相应的“问点”,能突显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问点”要基于悬念点,让提问具有思考性

思想品德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为中心”的思想品德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思维悬念处选择相应的“问点”,突显课堂提问的思考性。例如,笔者在教学《走共同富裕之路》这一内容时,课始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听完后,笔者提问:(1)这首歌曲中提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谁呢?(2)这首歌曲描述了这位老人的什么事情?他的这一举动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如果没有知识积累,对于歌曲中的“老人”是没有认识的,而老人所讲的“春天的故事”与本课学习有何关联,学生也不知道,笔者所提的问题基于这些悬念,有效地引发学生结合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可见,基于悬念点选择“问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问点”设计相应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思辨性、高效性的思想品德学习,为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奠定基础。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重点悬念课堂提问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