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2017-09-07刘洪

关键词:麻醉效果瑞芬太尼丙泊酚

刘洪

【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60例,通过电脑随机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常规组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麻醉,研究组患者应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结果 经临床x2检验,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自主呼吸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引流术;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此种术式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小,手术时间比较短,故而备受临床青睐。微创手术可有效帮助患者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避免继发性损伤[1]。微创术实施期间,需通过气管插管予以全麻,故而在对麻醉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快速麻醉并获得满意的麻醉深度,术中要求稳定的心血管动力学,与此同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充分发挥代谢快、见效快等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60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均为我院于是2015年04月~2016年间收治,全部患者通过CT予以确诊,其中有7例丘脑区出血、有3例脑叶区出血、有43例基底节出血、有4例破人脑室出血、有3例脑室铸型区出血。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本次研究选择的6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有19例男性研究对象,有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32~77岁,平均(52.38±3.61)岁;常规组有20例男性研究对象,有10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31~75岁,平均(52.67±3.77)岁。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经临床比较,发现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始麻醉前,所有患者均禁止饮食、水8~12 h。微创术前为患者注射100 mg苯巴比妥与0.5 mg的阿托品。患者入室后,对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进行常规监测,予以0.05~0.08 mg/kg咪达唑仑、2~3 μg/kg芬太尼、

0.08~0.12 mg/kg维库溴铵、1.5~2 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诱导,慢慢的静脉注射。研究组患者予以0.05~0.08 mg/kg

咪达唑仑、0.08~0.12 mg/kg维库溴铵、1.5~2 mg/kg丙泊酚、1.5~2 μg/kg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慢慢的静脉注射。3分钟之后实施气管插管,成功麻醉后,采用间歇正压通气,保持PETCO2在30~40 mmHg。常规组持续微量泵入4.5~6 mg(kg·h)丙泊酚、0.05~0.1 μg(kg·h)芬太尼,研究组持续微量泵入0.15~0.2 μg(kg·min)瑞芬太尼、

4.5~6 mg(kg·h)丙泊酚。两组患者各自间断30~60分钟后,再一次静脉推注维库溴铵2 mg,而后按照患者脉搏、血压对麻醉深度进行合理调整。完成手术后均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接受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1例,为恶心,发生率为3.33%;常规组接受丙泊酚与芬太尼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5例,其中呕吐2例,恶心3例,发生率为16.67%,组间结果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x2=9.886,P<0.05)。

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为(5.09±0.57)min;常规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为(7.33±0.69)min,组间结果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t=13.708,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发生破裂而导致的一种出血现象,以意识障碍、突发头痛、失语、偏瘫、呕吐恶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头颅CT扫描确定穿刺点,而后通过微创引流、抽吸的方式,采用尿激酶击碎血块并将其有效清除,最终将其排出体外。微创操作简单,对患者不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脑组织不会产生破坏。术中,可不用暴露脑实质,故而不会影响到脑组织及其四周血管。但术中需气管插管全麻,故而对麻醉具有较高的要求,需快速、充分镇静,达到满意的深度。

丙泊酚的优势在于快速、短效,诱导稳定,见效快,可获得满意的催眠镇静效果。瑞芬太尼的优势在于见效快、超短效,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代谢快,经血浆、组织内的非特异酯酶,将其进行快速水解,不会经肝肾进行代谢,就算是用药重复,也不会积蓄于体内。此药对呼吸会产生一定的抑制,抑制心血管的能力要强于芬太尼。本次研究却未见任何患者呼吸发生抑制,诱导和插管之后,可见明显的心血管抑制现象,或许是因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所发生的协同作用,导致丙泊酚抑制心血管的作用逐渐增强所致。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自主呼吸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脑出血微创引流术患者进行麻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亢忠杰,董 鑫.喉罩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外引流术的麻醉優势[J].新疆医学,2016,11:1381-1383.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瑞芬太尼丙泊酚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