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2017-09-07李泽涛

关键词:预防对策阑尾炎

李泽涛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诱发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的方法给予治疗,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所有6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治愈出院,16例患者病情开始好转,仅有1例患者临床症状和指标未见改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 临床上诱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比较多,此时需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感染症状,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对策

【文献标识码】R6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Prevention of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appendicitis

LI Ze-tao

(Hubei province in the county of Tangxian county town center health hospital,

Hubei Suizhou 431529,China)

切口感染属于阑尾炎术后发病率比较高的并发症,其切口感染发生率在所有腹腔手术中居于首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一旦切口发生感染现象,极有可能导致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诱发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给予有效地预防,从而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的方法给予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9~54岁,平均(36.4±1.2)岁,阑尾病理改变:31例单纯性、22例化脓性、7例坏疽(穿孔)性。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阑尾病理等临床数据方面差异不明显,但有可比性。

1.2 切口感染的诱发因素

伤口感染是阑尾切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概括起来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体质较弱,或者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等疾病。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致使细菌侵入伤口,或者手术时间过长而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1.3 切口感染的预防

通过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进行分析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1)术前对患者的身体指标给予全面、系统的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案。(2)术中严格制定无菌操作,并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灭菌操作,尽可能避免由于外界细菌侵入而诱发切口感染。同时,医护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3)在手术过程中,要对切口的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严禁盲目追求小切口,尽可能满足手术操作视野需求。(4)采取腹膜外翻的方法来对切口实施保护,其一般需要先在腹膜上切开一个小口,将腹腔内炎性渗出液清除干净,随后继续扩大切口,并按照要求把腹膜外翻固定在护皮巾上,以达到保护切口的目的,主要是因为腹膜层血运丰富,具有非常强的抗感染能力,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切口感染的概率。(5)术后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跟踪支持治疗,由于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是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最常见的类型,因此为其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可以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如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

1.4 评价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肛门排气后可以进食,未见感染并发症;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体温开展好转,肛门排气后可以进流质事物,出现轻微感染并发症;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体温未见改善,出现了一系列的感染并发症。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数×100%。

2 结 果

通过系统性的预防和治疗后,所有6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治愈出院,16例患者病情开始好转,但仍需要接受系统性的治疗和预防,仅有1例患者临床症状和指标未见改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

3 讨 论

阑尾炎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一旦发作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而阑尾切除术是临床上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手段。如今,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应用到阑尾切除术之中,从而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其并不能有效的根除阑尾切口感染,因此需要做好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工作[2]。

阑尾炎的不同病理改变会诱发切口感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其病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在术中钳夹、牵拉过程中极易出现术中穿孔,从而诱发污染,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在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切除手术治疗时,需要先用纱布对阑尾周围进行保护,并对阑尾最肿胀部位实施穿刺抽脓减压处理,该过程中要求做好穿刺孔的消毒工作,穿刺完成之后需要用酒精棉球压住穿刺部位,然后常规切除阑尾;对于穿孔性、坏疽阑尾炎,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切口,以确保“切口腹膜化”。对于脓液较少的腹膜炎患者,最好不放置腹腔引流,然而如果阑尾根部坏疽穿孔,并且患者对残端处理不满意时,可以选择放置腹腔引流管。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切口由于外界细菌侵入而诱发感染,同时还需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切口感染几率。术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跟踪支持治疗,从而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几率,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永辉,郭 辉,周建国.聚维酮碘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6(22):89-90.

[2] 卢永芳.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29):141-142.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阑尾炎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成人阑尾蛲虫病合并阑尾炎1例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