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7-09-07韩国祥梁旭光朱迪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韩国祥+梁旭光+朱迪

【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1..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脑出血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次主要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0.25±5.7)岁,年龄40~86岁,其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0.14±5.53)岁,年龄41~85岁,其中包括女性13例,男性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P>0.05,故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检查,确定手术后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主要进行消毒、麻醉与开颅等操作;对照组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根据患者血肿部位选择仰卧或侧卧,穿刺型局部麻醉,CT定位、引流、清洗并进行缝合,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术后三天对患者进行CT扫描,了解血肿情况。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进行统计,并计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2]。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对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 手术指标比对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5.7±33.1)mL,对照组为(286.8±71.7)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8.1±6.4)min,对照组为(90.2±10.3)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壓脑出血是高血压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于老年人,相关研究表明,年轻人也会发生,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一般发生高血压时,容易导致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小动脉管壁玻璃样或细微血管变化,降低了患者血管壁轻度,而且会出现局限性扩张,严重时将产生小动脉瘤。经分析发现,改变与以下几方面原因密切相关:(1)高血压患者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变化,降低了血管塔型,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因素,就会出现血管破裂,当血液流入到患者颅脑中时就会形成血肿;(2)患者机体始终维持在高血压状态,容易导致基底神经脑小动脉病变,产生微动脉瘤,进而发生脑出血;(3)高血压导致脑部小动脉痉挛,影响了脑部组织缺氧,容易出现脑水肿。

从病理学统计可知,绝大多数患者发生在核壳区域,发生在延髓或中脑的患者较少,临床上血肿扩张后直接进入脑室,一般不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从病理学分析,受血肿影响,容易出现缺血、坏死与脑梗,进而引发颅内压极具增高,或出现脑疝。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内科和外科两种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常规内科治疗只能控制血压与血肿,但不能彻底治疗,因此必须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也不断增多,主要应用微创手术、小骨窗开颅等手术治疗,但是很多手术均会对患者留下并发症或出现不良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传统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具有手术视野宽的特点,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但容易发生脑血管痉挛,而且出血量较多,不能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3]。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开始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主要采用软通道定向置管颅内血肿吸引术与硬通道颅内血肿微清除术两种方式操作,经对比发现,后者主要在视线不明亮的情况下操作,止血效率较低,而且穿刺风险较大。如果穿刺不精确,就必须重新穿刺,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较大,临床易受性较低。而且相关研究证实硬通道开展CT检查时容易影响图像,所以临床应用较少。前者手术操作较简单,可有效清除患者血肿,而且手术时间短暂、创伤小,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4]。

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观察组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出血的主要方法,缩短了临床治疗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而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自豪,张文亮,刘 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TCD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05):56-57.

[2] 邓华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1(09):30-31.

[3] 宁红辉,赵 琼.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52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2(04):16-17.

[4] 张 俊,仁 龙.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02):225-227.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