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动手做”数学课程生长

2017-09-04韩炳辉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实验教学

韩炳辉

摘 要: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并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顺利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文从凸显实验主体、设计实验内容、自制实验器材、动手实验探究四个方面探讨“动手做”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验教学;创新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心理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利用数学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小学教学课堂上,利用实验教学法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在实验中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凸显实验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引导,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实验环节还要简化明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实验快乐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于是,教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学生们回答的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所熟知的圆形。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帮助学生们初步形成了一个对圆的认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将圆形和自己所学的其他图形进行对比,找出图形之间的差别,并且根据自己对圆的感性认知画出圆形。这样,可以充分地凸显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接下来,教师又问道:“现在我们学校要建一个圆形的花坛,请大家出谋划策,提出建设花坛的方法。”然后,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交流,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演示。接下来,学生们认为:可以在某地固定一根铁棒,然后铁棒上捆上一根线,将线绷直进行转动,沿着线走过的轨道设计就可以画出一个圆。除此之外,其他学生也都提出了合理的方案。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没有强行给学生们限制回答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通过让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和相应的实验,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和圆相关的概念,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启发了他们的智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设计实验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待完善状态,数学这门学科又会涉及一些抽象的知识。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些重难点知识时,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方法,试图通过加大学生们练习量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最后,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将一些重难点知识融入实验中,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去探究一些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率地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解“平移”这部分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们理解平移的概念,还要让他们能够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能够判定平移前后相关的图形,以此来培养学生们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的意识。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播放了火车在轨道上笔直行驶的情景。然后,教师拿出火车图片并问道:“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火车是怎样运动的吗?用你们的文具盒来模仿一下。”接下来,学生们开始动起来,进行操作演示,并告诉老师火车的运动是直着向前的。然后,教师又给学生们播放了电梯下降的情景、升国旗的情景,并让学生们用手势进行演示。教师让学生们对这些运动现象进行总结,找出相同之处。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自己的演示发现:物体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接下来,教师板书“平移”引出了平移的概念。最后,教师又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动手操作,并引出相关的概念,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含义,并对平移前后的图形进行判断。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演示和一些引导,引出了平移的概念,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平移的过程,帮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接下来,通过让学生们进行手势比画,进一步感受了平移这个过程。由此可见,综合的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三、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而通过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全面提高学生們的综合素养。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们自制实验器材,帮助他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规律,全面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讲解“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能让学生们全面地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对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教师并没有直接对圆柱体模型进行拆分,对知识进行讲解,虽然利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比单纯地向学生们灌输计算方法和概念的效果好很多,但是还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们制作圆柱体的圆、长方形等圆柱体部件,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剪、粘等操作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理解了圆柱的底面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组成和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自己制作的部件,并对在制作圆柱体模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在这个课例中,学生们通过自制实验器材,遇到了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中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让他们动手制作器材,也提高了他们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还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意识。

四、动手实验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实验的过程不仅是机械的身体运动,还是大脑急速运转的一个过程。组织学生们进行数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善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帮助学生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们对长方体进行观察、触摸。接下来,教师问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呢?”学生们开始“数面”,并且很多学生都准确地数出了6个面。为了促使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引出教学内容,教师又提问道:“刚才大家数面的时候用了很多方法,可是怎样保证不会重复、遗漏呢?”这时,学生们开始进行交流讨论,并想出这样的方法: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的顺序可以准确地数出长方体面的个数。接下来,教师引出了相对面的概念,并让学生们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采用观察、触摸、测量等方式去判断长方体的相对面,深化学生对长方体面的认识。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并且相对面的大小和形状是一样的。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们进行观察操作,还利用了问题促使学生们思考,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渗入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了有关长方体的概念,并且,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们进行了实验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深化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总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方法,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合理的设计数学实验,充分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