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度”读题能力的研究

2017-09-04范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深度

范丽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深度”读题能力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读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能够将数学题目读清楚,就比较容易理解题目中的意思,也就很容易写出答案。本文将从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读题能力;深度读题

低年级学生读题相对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数学中的专业用语相对比较多,若学生平常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题目意思的理解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读题也相当于审题的过程,能够将题目读懂,那么解题也就不会很困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深度”读书,读得多了,意思自然就理解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数学题目熟读,理解其中的意思,自然也就会做题了。

一、数学教学中“深度”读题能力的探究

1. 培养学生的读题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然后才能深入地进行教学。要能做对数学题,首先要对题目有着深刻的理解,要会读题,能理解题目的意思。传统的数学读题方式只是让学生读一下题目,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反而觉得数学课上为什么还要和语文课一样读题呢,便不会在意仅是简单地读一下题目,没有任何思考,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学生只会觉得很枯燥。新的读题能力的培养要求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个关于生活事例的数学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决,不要单纯地从答案的角度出发。比如,有一个题目是关于两个学生去超市买学习用品的,甲同学买了3支2元的中性笔,乙同学买了5支1元的铅笔,请问两位同学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接近生活实例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一定会比较感兴趣,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读题兴趣。

2. 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究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科学的读题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读题方式的培养,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更好的数学读题方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在读题过程中的方式,自己先要给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要注意自己读题的方式,学生会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一个正方体和一个棱锥体,棱锥体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2倍,棱锥体的体积是22立方厘米,问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教师可以通过边读题边画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等到题目读完了,也将题目的思路理清了,很容易就可以将题目解出来。学生看过教师的这种方法,在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也会用上这种方法,很容易将题目解答出来。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于有时候遇到的理解难度比较大的题目,学生就可以通过边读边理解的方法进行解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深度”读题的措施

数学读题过程是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的一个过程。由于低年级学生接触的知识太少,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不能有效地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对题目不能很好地理解,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向学生讲解一些读题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

1. 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对于遇到的数学题目,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了解题目中主要讲的什么内容,将关键词找出来,同时要将相关的运算符号找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解题。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题目:“一根8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了2米,第二次用去1米,问这根绳子短了几米?”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用去2米”“用去1米”“短了几米”,“用去”涉及运算中的减法,而问题“短了几米”就是一共用去了几米,涉及加法。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对于解答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题目理解错了,也许整个题目也就解答错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关键词的重要作用。

2. 应用题的阅读应该抓住重点

数学应用题的题干一般都比较长,有些题干往往就像一篇小短文,有些还有许多数据、表格,信息量都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将一些多余的信息忽略掉,对本题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讲应该注意题干中的哪些重点内容,对于哪些内容可以不用读,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也让学生在平时多关注一些信息,这对理解题意也有一定的帮助。读应用题的题干时要抓住应用题中的一些条件,将这些条件读透,充分理解给出的条件要怎么使用,若还是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则应该对条件进行反复理解。任何应用题的答案都会隐藏在条件里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于条件中隐含的一些信息进行反复理解,用到以前学到的一些知识,通过题干中的一些已知条件,理清思路,然后沿着正确的思路不断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

3. 读题的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数学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数学课堂的学习并不一定是严肃的,语文课堂的学习并不一定是灵活、活泼的,反而严肃的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加入一定的活泼气氛,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从数学读题方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愿意去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题,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一定的趣味性,而不是感到乏味、枯燥,只是为了解题而读题,不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知识。比如,在实践中记一些口诀时,可以将其编成歌曲,当学生将读题作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不会再觉得读题很枯燥,而是通过读题从中可以读出一些重要条件,“读”也就成为做数学题时最重要的一步,读题也在数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培养学生“图文”读题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上的内容大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往往“图文”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遇到有“图文”的题目时应该如何分析,培养学生对于图画的感知能力。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只会看到事物的表象,不会有过多的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将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联想,考虑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题目中图画与文字之间联系起来,理清图文所蕴含的信息,通过对图文的理解,从中获取有用的条件,有助于更好的解题。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读有关的“图文”题目时,要对图仔细地观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将图文进行结合,如何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时候还要不断地思考,充分了解图文之间的关系,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把握关键术语的能力。数学家托里亚尔在《数学教育》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也就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文字传达的信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使用儿童语言,从而淡化了数学的专业用语,造成学生对数学专业术语不能熟练运用的现象。数学语言一般都比较精确、简练,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数学题目也都是运用数学中的专业术语来叙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数学中的一些专业用语进行熟悉,知道这些专业术语都是代表什么意思,如何应用,学生才能尽快融入数学的学习中,才能够理解数学中一些题目的意思。一是教师要能够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另一方面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锻炼的机会,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尽量要用到数学中的专业术语,不断对學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规范,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水平。

三、结语

数学的学习中,读题能力是关键,在低年级的教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题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读题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一些数学的专业术语引导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