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历年情况综述

2017-09-03张养东李松励韩荣伟叶巧燕刘海燕赵圣国佳赵慧芬顾佳升王加启

中国乳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巴氏指标值牛乳

文/张养东 李松励 韩荣伟 叶巧燕 刘海燕 赵圣国 文 芳 周 佳赵慧芬 顾佳升 郑 楠* 王加启*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青岛农业大学;4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历年情况综述

文/张养东1,2李松励1,2韩荣伟3叶巧燕1,2刘海燕4赵圣国1,2文 芳1,2周 佳4赵慧芬1顾佳升1郑 楠1,2*王加启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青岛农业大学;4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是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的支柱标准。对我国历年《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进行综述,分别从定义、范围、产品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标识、净含量7 个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不作评价。期望为再次修订《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综述

《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是指导乳业生产和引导消费的支柱标准。本文整理历年《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从定义、范围、产品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标识、净含量7 个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不作评价,以期为再次修订《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本文涉及的《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共5 项,分别为GBn 32-77《消毒牛乳卫生标准》、GB 5408-85《消毒牛乳》、GB 5408.1-1999《巴氏杀菌乳》、GB 19645-2005《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GB 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

在标准名称上,GBn 32-77和GB 5408-85规定为消毒牛乳,GB 5408.1-1999、GB 19645-2005和GB 19645-2010规定均为巴氏杀菌乳。

在内容要求上,GBn 32-77分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细菌指标等内容;GB 5408-85分为技术要求(具体为原料要求、生产加工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取样与检测、包装、贮藏和运输、附录A、附录B等内容;GB 5408.1-1999分为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具体为原料要求、感官特性、理化指标、卫生指标、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试验方法、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GB 19645-2005分为指标要求(具体为原料、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兽药残留指标、农药残留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包装、标识、贮存及运输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GB 19645-2010分为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具体为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等内容。为便于统一汇总分析,本文在技术要求章节中,统一分为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兽药残留以及农药残留8 项要求。

1 定义

历年《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中,GBn 32-77和GB 19645-2010定义了术语。GBn 32-77规定消毒牛乳是指新鲜全脂生牛乳,经有效消毒后的产品。GB 19645-2010使用术语巴氏杀菌乳: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详见表1。

2 范围

GBn 32-77未规定适用范围;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范围中包含两部分,一是规定要求,二是适用范围;GB 5408-85和GB 19645-2010范围中只包含一部分,即适用范围。

表1 “巴氏杀菌乳”定义

表2 规定要求

表3 适用范围

在规定要求上,GB 5408.1-1999规定了巴氏杀菌乳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要求;GB 19645-2005规定了巴氏杀菌乳的卫生指标和检验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的卫生要求(表2)。

在适用范围上,GB 5408-85适用于经过巴氏杀菌或高温瞬间杀菌的牛乳,可直接供应订户饮用;GB 5408.1-1999适用于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GB 19645-2005适用于以生鲜牛(羊)乳为原料或以乳粉、乳脂为原料的复原乳制成的直接饮用产品;GB 19645-2010适用于全脂、脱脂、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表3)。

3 产品分类

在历年《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中,只有GB 5408.1-1999对产品分类为全脂巴氏杀菌乳、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和脱脂巴氏杀菌乳,并明确其分别对应的脂肪指标值为≥3.1%、1.0%~2.0%和≤0.5%。GB 19645-2005在术语和定义中,说明GB 5408.1-199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在理化指标要求中,分类有巴氏杀菌纯乳和巴氏杀菌调味乳,指标值说明脂肪、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引用GB 5408.1的规定,既说明巴氏杀菌纯乳认同GB 5408.1-1999的巴氏杀菌乳的3 个产品类别,还引入了巴氏杀菌调味乳的类别,但脂肪、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在查找引用GB 5408.1-1999的规定时,实际上查不到调味乳的具体指标值。GB 19645-2010在适用范围中提及适用于全脂、脱脂、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指标值只规定全脂巴氏杀菌乳≥3.1%,未明确其它类别对应的脂肪指标值。详见表4。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GBn 32-77对原料没有要求,其余历年《巴氏杀菌乳》国家标准都对原料有要求。GB 5408-85要求20 ℃/4 ℃时的生乳比重为1.028~1.032,其它指标符合GB 5408-85消毒牛乳附录A中特级品的要求。GB 5408.1-1999要求牛乳应符合GB 6914-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的规定。GB 19645-2005要求原料、辅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GB 19645-2010要求生乳应符合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的要求。详见表5.

表4 产品分类

表5 原料要求

4.2 感官要求

GBn 32-77、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10均包含色泽、组织状态、滋味和气味3 项感官指标,而GB 19645-2005只包含组织状态以及滋味和气味2 项指标(表6)。

4.2.1 色泽

在色泽指标上,GBn 32-77、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10表述基本一致,均为乳白色或微黄色。

4.2.2 组织状态

组织状态指标历年标准均有一定变化。在液体形态上,GBn 32-77表述为均匀胶态流体,GB 5408-85和GB 5408.1-1999表述为均匀的液体,GB 19645-2010表述为均匀一致的液体。在状态上,GBn 32-77、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10均表述为无沉淀和无凝块2 项指标,此外GBn 32-77还表述为无杂质,GB 5408-85还表述为无机械杂质、无黏稠和浓厚现象,GB 5408.1-1999还表述为无黏稠现象,GB 19645-2010还表述为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而GB 19645-2005只表述为无异物1 项指标。

4.2.3 滋味和气味

滋味、气味指标历年标准均有一定的变化。GBn 32-77表述为具有消毒牛乳固有的香味和滋味,无异味;GB 5408-85表述为具有消毒牛乳固有的纯香味,无其它任何外来滋味和气味;GB 5408.1-1999表述为具有乳固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GB 19645-2005表述为无异味;GB 19645-2010表述为具有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表6 感官指标

4.3 理化指标及限量值

历年国家标准中均包含脂肪、酸度2 项理化指标。GBn 32-77和GB 5408-85规定了比重(即相对密度)指标。只有GB 5408-85规定了全乳固体指标。GB 5408.1-1999、GB 19645-2005和GB 19645-2010均规定了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指标。只有GB 5408-85和GB 5408.1-1999规定了杂质度指标。详见表7。

4.3.1 比重指标

对于比重(即相对密度)指标,GBn 32-77和GB 5408-85规定指标值均为1.028~1.032。

4.3.2 脂肪指标

对于脂肪指标,如未明确指出适用范围,则仅适用于全脂巴氏杀菌乳。其中,GBn 32-77指标值规定为≥3.0%;GB 5408-85指标值规定为≥3.00%;GB 5408.1-1999指标值规定为全脂巴氏杀菌乳≥3.1%,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1.0%~2.0%,脱脂巴氏杀菌乳≤0.5%;GB 19645-2005巴氏杀菌纯乳指标值按照GB 5408.1-1999的规定,具体为全脂巴氏杀菌乳≥3.1%,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1.0%~2.0%,脱脂巴氏杀菌乳≤0.5%;GB 19645-2010指标值规定为≥3.1 g/100 g。而对巴氏杀菌调味乳,按照GB 5408.1-1999的规定查不到具体指标值。

4.3.3 蛋白质指标

在蛋白质指标上,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未将牛乳和羊乳区分,指标值均规定为≥2.9%;GB 19645-2010指标值规定牛乳≥2.9 g/100 g,羊乳≥2.8 g/100 g。

4.3.4 固体指标

对于全乳固体指标,G B 5408-85指标值规定为≥11.20%。

对于非脂乳固体指标,GB 5408.1-1999、GB 19645-2005和GB 19645-2010指标值规定均为≥8.1%(g/100 g),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指标值单位为%,而GB 19645-2010指标值单位为g/100 g。

表7 理化指标及限量值

4.3.5 酸度指标

在酸度指标上,GBn 32-77、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指标值规定牛乳均为≤18 °T;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指标值规定羊乳均为≤16 °T;GB 19645-2010指标值规定牛乳为12~18 °T,羊乳为6~13 °T。

4.3.6 杂质度指标

在杂质度指标上,GB 5408-85和GB 5408.1-1999指标值规定均为≤2 ppm(mg/kg),GB 5408-85指标值单位为ppm,GB 5408.1-1999指标值单位为mg/kg。

4.4 污染物及限量值

GBn 32-77和GB 5408-85规定了汞指标,规定乳制品按牛乳折算,牛乳中汞含量≤0.01 mg/kg(ppm),GBn 32-77汞指标单位使用mg/kg,GB 5408-85汞指标使用单位ppm(表8)。

只有GB 5408.1-1999规定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指标,硝酸盐指标值规定≤11.0 mg/kg,亚硝酸盐指标值规定≤0.2 mg/kg。

GB 19645-2005规定了铅和无机砷指标,铅指标值规定≤0.05 mg/kg,无机砷指标值规定≤0.05 mg/kg。

GB 19645-2010规定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GB 2762-20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巴氏杀菌乳没有要求;而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增加了要求,规定总汞≤0.01 mg/kg、铅≤0.05 mg/kg、总砷≤0.1 mg/ kg、铬≤0.3 mg/kg。

4.5 真菌毒素及限量值

G B 5 4 0 8.1-1 9 9 9、G B 19645-2005和GB 19645-2010均规定了黄曲霉毒素M1指标,指标值规定为≤0.5 μg/kg(表9)。

4.6 微生物及限量值

历年国家标准中均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指标(表10)。

4.6.1 菌落总数

由于各项指标对应的检测方法具有差异,限量值表述也略有不同。在菌落总数指标上,GBn 32-77、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指标值规定均≤30 000 个/mL(CFU/mL、CFU/g),其中GBn 32-77和GB 5408-85指标值单位为个/mL,GB 5408.1-1999指标值单位为CFU/ mL,GB 19645-2005指标值单位为CFU/g。而GB 19645-2010指标值规定为取5 个样品,最多有2 个样品,菌落总数处在50 000~100 000 CFU/ g(CFU/mL)。

表8 污染物及限量值

表9 真菌毒素及限量值

表10 微生物及限量值

4.6.2 大肠菌群

在大肠菌群指标上,G B n 32-77指标值规定为≤40 个/100 mL,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指标值规定均为≤90 个/100 mL(MPN/100 mL、MPN/100 g)。其中GBn 32-77和GB 5408-85指标值单位为个/100 mL,GB 5408.1-1999指标值单位为MPN/100 mL,GB 19645-2005指标值单位为MPN/100 g。而GB 19645-2010指标值规定为取5 个样品,最多有2 个样品,大肠菌群处在1~5 CFU/g(CFU/mL)。

4.6.3 致病菌

在致病菌指标上,GBn 32-77、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指标值规定均不得检出;GB 19645-2010指标值规定为0 CFU/25 g(mL)。致病菌的种类上,GBn 32-77明确为肠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检验何种致病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GB 5408-85未明确,附录B指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胞杆菌、霉菌和酵母数测定;GB 5408.1-1999明确为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指定的检测方法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19645-2005明确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GB 19645-2010明确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

4.7 兽药残留及限量值

只有GB 19645-2005规定了兽药残留量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本文未查阅到对应的国家标准,不做进一步说明。

4.8 农药残留及限量值

GBn 32-77规定了六六六和滴滴涕指标按GBn 53-77规定执行,并规定乳制品按牛乳折算,规定牛乳六六六和滴滴涕指标值均为≤0.1 mg/kg。GB 19645-2005要求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的规定,本文表格中数据从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提取,滴滴涕指标值规定为脂肪含量2%以下(以原样计)≤0.01 mg/kg,脂肪含量2%及以上(以脂肪计)≤0.5 mg/kg。六六六指标值规定为脂肪含量2%以下(以原样计)≤0.01 mg/kg,脂肪含量2%及以上(以脂肪计)≤0.5 mg/ kg。未包含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中相关数据。而GB 2763-2012、GB 2763-2014、GB 2763-2017对乳制品不再规定农药残留限量(表11)。

5 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

GB5408.1-1999和GB19645-2005规定了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指标,GB 5408.1-1999中使用名称为食品营养强化剂;GB 19645-2005中使用名称为食品添加剂。GB 5408.1-1999规定应选用GB 14880中允许使用的品种,并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GB 19645-2005规定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由于标准GB 14880-1994和GB 2760-1996未明确规定适用巴氏杀菌乳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本文未将相关数据进一步汇总。

表11 农药残留及限量值

6 加工、包装、贮存、运输、标识

关于加工,GB 5408-85和GB 19645-2005有规定。GB 5408-85规定生产消毒牛乳要符合《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1990年卫生部颁布的《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低温巴氏消毒、高温瞬间消毒、简易瓶装消毒或其它经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有效消毒方法。GB 5408-85规定经过杀菌后的消毒牛乳应立即冷却到4~6 ℃,然后用灌装机灌入消毒瓶内,密封好瓶口,贮于温度为2~10 ℃的冷藏库内。GB 19645-2005规定生产加工过程应符合GB 12693的规定。GB 5408.1-1999虽未规定,但在适用范围中说明适用于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

关于包装,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均有规定。GB 5408-85规定包装规格分小包装和大包装两种。小包装可采用玻璃瓶,其重量规格分为227 g和250 g等。大包装可采用牛乳桶,大桶50 kg,小桶25 kg等。内纸盖规格为采用厚1 mm的黄板纸或白纸板,表面须涂食用蜡。GB 5408.1-1999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GB 19645-2005规定包装容器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关于贮存,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均有规定。GB 5408-85规定消毒牛乳在销售之前应贮藏在温度为2~10 ℃冷库内,贮藏时间不应超过24 h;GB 5408.1-1999规定产品的贮存温度为2~6 ℃;GB 19645-2005规定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巴氏杀菌乳应在2~6 ℃条件下冷藏贮存。

关于运输,GB 5408-85、GB 5408.1-1999和GB 19645-2005均有规定。GB 5408-85规定瓶装消毒牛乳应在敞口箱内装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要有遮盖,长途运输应采用冷藏车;GB 5408.1-1999规定运输产品时应使用冷藏车;GB 19645-2005规定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巴氏杀菌乳应在2~6 ℃条件下冷藏贮存。

关于标识,G B 5 4 0 8.1-1999、GB 19645-2005和GB 1 9 6 4 5-2 0 1 0均有规定。G B 5408.1-1999规定产品标签按GB 7718的规定标示,还应标明产品的种类和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或乳糖、或全脂固体)的含量,产品名称可以标为“×××奶”,外包装箱标志应符合GB 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规定;GB 19645-2005规定标识按GB 7718的规定执行;GB 19645-2010规定应在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紧邻产品名称的位置,使用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且字体高度不小于主要展示面高度五分之一的汉字标注“鲜牛(羊)奶”或“鲜牛(羊)乳”。

目前,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是预包装食品的通用要求,是无论产品标准中是否提及都必须执行的强制标准。

7 净含量

只有GB 5408.1-1999规定了净含量指标,指标值规定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负偏差不得超过表12的规定;同批产品的平均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签上标明的净含量。

表12 GB 5408.1-1999规定的净含量负偏差

[1] 国家标准计量局. GBn 32-77消毒牛乳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77.

[2] 国家标准局. GB 5408-85消毒牛乳[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5.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 5408.1-1999巴氏杀菌乳[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9645-2005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6] 国家标准计量局. GBn 52-77食品中汞允许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7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9676-88牛乳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9676-2003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761-2005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760-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2] 国家标准计量局. GBn 53-77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77.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0]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 7718-199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3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 7718-1987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12693-1990乳品厂卫生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2693-2003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126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3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生鲜乳质量安全评价技术与生产规程”(201403071);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S12)]

张养东(1982-),男,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牛奶营养品质调控。郑楠(1980-),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牛奶质量与安全风险评估。

2017-06-09)

⋆通信作者:王加启(1967-),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巴氏指标值牛乳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牛乳中脂肪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浅谈巴氏鲜奶的发展现状
消毒鲜牛乳还要煮吗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牛乳的滋气味与调香初探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巴氏灭菌对橙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
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牦牛、犏牛和藏黄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三种遗传变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