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学生语言发展的翅膀

2017-08-12李晓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童话思维语言

李晓东

[摘 要]童话故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段充满想象的故事,更带给他们思维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童话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他们喜欢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听童话、看童话和编童话,使他们在童话中认识世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言;童话;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31-02

7岁左右的孩子处在最富想象的阶段,他们求知欲强、情感丰富,同时口头语言正向书面语言过渡。在童话里,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都跟他们一样有感情、能行动、会说话,甚至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童话故事的情节曲折有趣,十分引人入胜,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怎样通过童话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听童话,心儿在童话中飞扬

7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接受知识的敏感期。听童话故事可以使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激发和满足,且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培养。长期坚持,他们的语言将变得丰富,思想将变得深刻。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听童话故事的训练。实践证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童话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给学生讲一两个童话故事鼓励他们。

在讲故事时,我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童话故事的大概内容,并边听边想。这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養成边听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下课后,总有孩子问:“老师,下节课你给我们讲什么故事呀?”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会在孩子们的期待中开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次,在练读拼音的时候,一个女孩对她的同桌说:“你不好好读拼音,老师不给我们讲童话故事怎么办?”

原来听童话故事也可以使学生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真让人惊喜。于是,我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情,增强讲故事的针对性。渐渐地,学生的课堂常规出现了长足的进步,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他们也更加喜欢听童话故事了。

他们的心儿也在童话里渐渐飞起来。学习声母“l”时,学生练习编顺口溜记字形。他们妙语连珠:“一根小棍lll。”“一棵大树 lll。”“金手指 lll。”“我们站队lll。”“摩天大楼lll。”

在学习《秋姑娘的信》时,一个学生看着图说:“大雁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你瞧,前面的那只是他们的体育委员呢!”

春天到了,我带着孩子们去野外春游。学生说:“老师,这棵小草的叶子多胖呀!我想,它们是小草的耳朵,在听春天里各种动听的音乐呢!”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我在家长会上和家长约定:家长每天坚持给孩子讲或读一到两个故事。我将之称为“童话浸润的亲子阅读”。家长积极配合,使孩子们每天都能在童话中幸福、快乐的成长。

二、看童话,双眸在童话中明亮

在拼音学习结束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去买注音版童话故事书。在课堂上,我见缝插针地让他们读故事。他们一个个端着书,读得有模有样。

下午放学后,我鼓励学生说:“以前,是爸爸妈妈给我们讲故事。现在,我们学会了拼音,所有的带拼音的故事我们都可以读了。从今天起,每天给爸爸妈妈读故事,你们愿意吗?”

孩子们很兴奋。当晚,就有家长打电话问我:“李老师,孩子读故事就像炸料豆似的,半天蹦出一个,急死人了!怎么办呢?”我笑着说:“很正常啊,放心吧,过一段时间就炸花啦!”

为了将读书的好习惯坚持下去,我将原本讲故事的时间空出来,留给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读书。起初,让他们读一句话,后来是读一段故事,最后是读整篇故事。为了得到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律能力在提升,更愿意在家中读故事。

具体情况请听家长的声音。“孩子现在回到家就看童话书!”“晚上不读几个童话就不愿意睡觉!”

童话故事语言通俗简洁、情节曲折有趣,充满人性的光辉。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只有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说话才有可能出口成章,合乎情理。

有了丰富的积累,语文课上经常听到他们的真情表达。

“小熊那么善良,不怕辛苦。在小岛上种树,他找到朋友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我想说,李老师,虽然我不是您最好的学生,可您却是我最好的老师!”

“小的时候,妈妈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爸爸背着我玩。这时,我就高兴得咯咯直笑,妈妈说我笑得像花儿一样。所以,就能说小孩子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花。”

有时被他们感动得一塌糊涂。一次,辅导学生练字的时候,我说:“慢工出巧匠。”一个学生对“乱世造英雄”。我惊得眼镜差点掉下来!多么工整的对仗!不是亲耳所闻,真不敢相信这是一年级学生所能做到的。

三、编童话,思绪在童话中流淌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只有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学生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儿童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进行抽象思维。因此,可以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这为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我发现孩子们对编童话的热情高涨起来。这缘于《乡下孩子》一文的教学。

当学到“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一句,我问:“乡下孩子捉到蝴蝶会编织什么美丽的故事呢?”

一个孩子说:“她会编织“三只蝴蝶”的故事。从前,有三只美丽的蝴蝶,一只是红蝴蝶,一只是白蝴蝶,一只是黄蝴蝶……”他娓娓地讲完故事。

我说:“多么美丽的故事啊!你真是编故事的能手!”没想到一句表扬的话,诱发了学生编童话故事的欲望。

“老师,我也能编!”“老师,我也能编……”还别说,真的有完整的情节和童真童趣呢!

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拇指,旁边用彩色粉笔写上“童话能手”,把编故事学生的名字写在了大拇指上面。“呦,真好!我是童话能手了!”

幻想是孩子的天性。编童话故事正是顺应了他们富有幻想的特点,让他们在编童话中充分发挥幻想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创编童话故事:用词语编、看图编、续编、摆玩具编……学生的热情很高,编出了不少令人惊讶的童话。我把这些童话张贴在教室的“童话大王园地”中,让大家都来欣赏这些优秀的童话。

学生争相阅读,也希望自己的童话作品能够得到展示。每当有自己的习作展示出来,他们总能兴奋好几天,换来的是更加积极地去阅读童话。

一个学生编的童话《把伞借给谁》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大雨中善良的小牛想把伞借给小鸭、青蛙、小猫和乌龟的故事。可是只有一把伞,借给谁呢?其他动物礼貌地谢绝了小牛的好意,伞最后借给了最需要伞的小猫,帮助小猫免受了淋雨之苦。这样的童话渗透了简单的科学常识。

“读书使人丰富,写作使人思考。”通过编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一篇篇童话中,我触摸到了学生一颗颗美丽的童心,欣赏到一朵朵怒放的思维奇葩。

童话故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段充满想象的故事,更带给他们思维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童话,给孩子们插上了语言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飞得更高、更远!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童话思维语言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