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问成就高效课堂

2017-08-11熊森林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设问小学数学课堂

熊森林

【摘 要】巧妙设问既能帮助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設问技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设问;小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8-0065-0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的学科,需要深入思考才能有效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巧妙设问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它不是随便进行提问,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巧妙设问,既能帮助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设问才能成就高效的课堂,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的设问技巧浅谈几点体会。

一、巧妙设问,成就高效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师对设问技能不重视、对发问技能使用时机不当、待答技能难以用于教学实践、不能掌握导答技能、结问技能表现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对策:

1. 优化设问内容,提高质量

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精心准备问题,让自己的提问渗透教学意图,促进小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推理能力;要适当地增加准备问题的时间,仔细考虑应该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将问题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明确提问的目的和意图,提高问题的质量。

其次,要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所熟悉的生活环境,抓住关键点精心设计问题。具体来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关键点;易混淆、易错的数学知识;看似没有疑问却有疑问以及看似矛盾的地方;容易引起小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地方;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衔接设计提问。

此外,在精心准备和设计问题、优化设问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进行差异化设计。

2. 抓住设问时机,提高效度

提问讲究时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提问,方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所谓的最佳时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学生思维停滞时,教师诱导性提问可以让学生打开新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无疑时,教师激疑可以让小学生在无疑的地方发现疑问,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私下议论时,教师要让学生将疑问表达出来,或者根据教学经验抛出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要提出具有思考性、创新性的问题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讨论,将课堂气氛带向高潮;每堂课结课时,教师要进行总结性的提问,将学生的心思收回到课堂上。

为了在准确的时机内提高设问的效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提问方式,包括激趣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迁移式提问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悬念猜想式提问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和探知。通过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避免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提高教学效率。

3. 恰当启发引导,有效导答

小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势必会碰到困难或出现错误,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巧妙设问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推动和深化数学学习。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启发式引导,提高小学生的作答质量:第一,教师要保护小学生的自信心,核查学生有没有听清楚问题、有没有明白问题,对症引导。对此,教师可以从根据问题的基本成分分解问题情境;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注意整体和部分的逻辑关系3个方面加以引导。第二,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因人而异引导。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复习巩固、探询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将已学知识和应答问题联系起来解决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则要通过缩小思考范围、提供部分答案、提供直观材料加以引导。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之前,要学会耐心等待,悉心听取学生的作答,有效控制提问的时间和节奏。有些小学生因为思维缓慢不能迅速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时候老师要给这些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有些学生则是在回答的过程中还会继续思考或者是不断调整自己的作答思路,这时候教师要耐心等待,悉心听取答案,不能打断,也不要追问,更不宜急于给出答案,否则学生会更紧张,积极性受到挫伤。

4. 完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方式,可以激励小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评价方式有多种,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其中,教师评价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生生互评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共性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学生自评则有助于学生及时完善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长处。鉴于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教师在使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这两种方式时,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教师在采用评价的方式时,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保证评价的质量。并且,积极的评价要比消极的评价更有效;在评价时也要忌讳用一些“你真棒”“回答的不错”,等等这些比较宏观的词语,而是要说清楚好在哪、错在哪,有针对性、有指向性的评价,以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

5. 积极进行反思,有效总结

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师改善和提高提问技巧。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反思和总结,譬如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从教师提问的类型、提问形式、启发引导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作出评价,给予建议。其次,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不断强化自身的提问技能,可以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性、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如此,方能更好地掌握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二、小学数学课堂设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效率是有技巧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充分准备是前提

充分准备是巧妙设问的前提。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有目的性、渗透其教学意图,让每一个问题都为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做铺垫,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对反省认知性知识的提问,即个人对自身的意识和知识,它能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行为,助推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2. 师生互动是关键

教师可以进行“一题多问”,即同一个问题可以对多位学生进行提问,多倾听不同学生的想法和答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新课改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提问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创造性回答,避免过去课堂提问中的认知记忆性、理解分析性回答,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正确评价是助力

正确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设问技巧的助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催化剂,它能有效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客观评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此,教师要多设置开放式问题、变式问题,充分发挥倾听、口头提问、书面提问的评价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结合“前瞻式”“回顾式”两种评价类型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积极向上的评价。

综上,设问是客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优化设问内容,抓住设问时机,恰当启发引导,完善评价方式,积极进行反思总结,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让数学教学发挥其价值所在。不过,设问虽有技巧但无固定模式,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如此方能成就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沈海林.有效设问,师生互动——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4(9):45-45.

[2] 于苏飞.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90.

[3] 楊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8-210.

[4] 柳晓丹.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研究——教学事件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50-54.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设问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