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逻辑思维构建政治学科知识体系的探讨

2017-08-10陶春丽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陶春丽

【摘 要】本文论述运用逻辑思维梳理和搭建政治学科知识体系,通过分析对比发散思维、类比简化思维、推理论证思维以及演绎归纳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引导学生搭建政治学科体系框架。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逻辑思维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031-02

高中政治相比初中政治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导学生构建科学的政治知识体系。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逻辑思维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帮助学生深入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梳理知识脉络,引导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进而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一、对比发散,拓展视野

对比发散思维是逻辑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从而挖掘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进而加深人们对事物的印象和理解。运用对比发散思维进行高中政治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政治内容来探寻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掘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对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拓展政治视野。

例如,在学习“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债券和股票的认识,笔者就其中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进行了对比,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发散,最终得出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①两者的性质不同。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而股票是一种入股凭证,事实上是一种所有权凭证。②两者的功能不同。债券的债权人定期会收取一定的利息,经营风险不由债权人承担;而持有股票的股东则是取得股息和红利,公司经营的好坏往往直接与股票的效益挂钩。③两者的偿还方式不同。债券通常情况下会规定付息期,到期偿还本金;而股票是不能退还的,股东只有通过出卖的方式才能将自己的股票转移。另外两者也具有相同点:①两者都是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②两者都是有价证券;③两者都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受益的金融资产。通过以上对比,学生不仅对公司债券和股票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過运用对比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所学政治知识进行对比总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政治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发掘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散了学生的政治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类比简化,梳理脉络

所谓类比简化思维,就是运用已经学到和了解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解决相似知识和问题,从而能够较为容易地认识新的知识。运用这种逻辑思维,能够使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政治内容通过类比进行学习和理解相类似的政治内容,另外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政治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类比简化的思维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进行类比,从而优化教学流程,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例如,在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章内容时,学生对其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比较迷惑。于是笔者就运用类比简化的逻辑思维,为学生举了一个例子:著名人口经济学家马寅初在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人口增长率是每年增长 22‰ 以上,以这个增长率发展的话,50 年后我国人口将高达 26 亿,因此,马演初认为我国应该严格控制人口、注重人口质量。其后他的这种观点遭到批判。而在 1982 年,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强调“低出生、低增长”的人口生产类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类比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类比简化了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梳理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运用类比简化思维进行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更能吸引学生注意,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使教师在教学以及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政治知识脉络,优化教学流程,简化学习内容。

三、推理论证,触类旁通

现代政治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这在高考中不难发现,研究历年政治高考试卷,案例分析题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而其中一项考察的就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可以使学生在理解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学习材料时更为全面和深刻。学生在经过合理推理后,往往可以发现学习材料中一些隐藏的知识点,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看待政治问题。

例如,2011 年欧元区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关系,于是欧盟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我国政府对此表示,为了维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愿意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与欧盟在金融等领域的合作。经过对我国处理“欧债危机”的态度的适当推理,其反映出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使学生深刻了解(下转第54页)(上接第31页)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虽然教师运用逻辑思维推理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看到学习材料中潜在的政治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将材料中隐藏的政治知识告诉学生,只需对学生适时提醒,从而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终真正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四、演绎归纳,搭建框架

研究发现,人类在记忆事物时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果记忆符合这种规律,记忆会更加容易和深刻,相反若不符合记忆规律,即使记住了,持续时间也不会长久。研究这种记忆规律发现,绝大多数人很难记住零星的知识,而将这些零星的知识经过归纳总结,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记忆的内容会更多、更容易,记忆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对于政治内容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演绎归纳,构建知识框架,加强学生记忆的力度。

例如,在学习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单元时,笔者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笔者在浏览学生归纳的内容后发现学生基本上都归纳总结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基本政治制度则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且在学生的总结中笔者也了解到学生总结出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地位、组织活动的原则以及各自的优越性。学生通过演绎归纳将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两种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联系发掘出来,并且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让学生从横向和纵向全面了解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通过演绎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构建成一个或几个知识框架,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发掘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从宏观上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识到逻辑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有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来构建政治知识框架,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政治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军.有效运用逻辑思维,科学构建知识体系——以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1)

[2]陈艺芳.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综合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0)

[3]娄方应.试析逻辑思维方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0(3)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