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古诗词创作背景对诗词学习的重要性

2017-08-07姚慧华

新课程·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习背景诗词

姚慧华

摘 要:创作背景对学习语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创作的背景,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学习内容。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讲授诗词类学习内容时,会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做深入研究,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文化内涵。了解之后再教授诗词内容,教师的内心会底气十足。否则,教师只是把诗词简单地译为现代文,那么初中生学习古诗词时通常以为背诵诗词全文、了解诗词释义即可,往往学习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对诗词理解不透彻,有的甚至不正确。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诗词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在众多诗词中精选的内容一定不只是想让师生背诵那么简单。

关键词:诗词;创作;背景;学习;重要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个人认为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是整篇诗词教学的重点,是我们首先应深入了解的内容,其对教学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意图

每首诗词的创作都有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词一定有他的原因和理由,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感叹时事、或是友人离别、或是抨击社会黑暗面等。同时学习诗词也要了解作者,每一位作者所擅长的都不尽相同,写作风格也迥然不同,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众多古诗词作者为后世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如陶渊明以田园诗风为主: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其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境界;反映了他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情操。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词彩,其诗歌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有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淳真,韵味隽永,富于真情实感。比如说《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实现的愉快。了解了陶渊明之后再来学习他的诗作,总会让人有一种游离在诗情画意之中的惬意之感,对全诗的理解也会深刻许多。学生在背诵与译文的时候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二、有助于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我觉得学习唐诗宋词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唐诗宋词,这是基础。如学习宋词时,首先要掌握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一朵奇葩,它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最早的称谓是隋时有音乐曲调之艺术特色的“曲子词”。北周和隋代,士人娱乐和宴会时经常命人演奏一种新型音乐,即所谓的燕乐,又叫宴乐。大约在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逐渐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以晚唐詞人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都为词体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应该了解李白为什么送孟浩然?在哪里送的?这首诗美在哪里?李白比孟浩然小了十二岁,李白喜欢交大朋友,十分钦慕他的才华、人品、仪态,但他们之间却无年龄的距离,因为他们都是风流才子,互相欣赏、互相爱惜,所以当李白听说孟浩然即将离开家乡去当时繁盛的扬州古城广陵之际,他是多么的羡慕心驰神往,同时也想表达对亦师亦友的孟的祝福。以李白的性情,绝不会去他家中或是什么小酒馆之类的地方,所以选择了盛名在外的黄鹤楼,一是顺路,二是天下名楼把酒临风、潇洒非凡。美在烟花三月,柳如烟,花如锦,千古例句,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城市宣传语。所有景色的背后都是诗人的气盛情思,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出作者的心驰神往、情丝万缕。区区二十八个字却蕴含了偌大的文学容量。在此我也是简单的一说,如果展开来说,学生一定会对此诗及当时的场景所感动、所吸引。

三、有助于学生对整首诗的学习记诵

在学生时代,我们都经历过学习知识时的死记硬背,有时一句话要花费很长时间,暂时记住了,时间久了就又忘记。古诗词的背诵也是一样,而且学习的诗词多了,还会把有的诗句记混,张冠李戴,苦不堪言。但当我们对作者与创作背景都有深入了解之后,知道了作者为何创作此诗,整首诗词要表达什么,每一句诗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它的意蕴何在,再去记诵的话,我敢肯定虽谈不上永久记忆,也不会随便地把别的诗句加入此诗当中。因为作者每一句的内容与整篇相辅相成,其他诗句则完全不能融合。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来学习古诗词,理解力会增强,记忆会更牢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作者及创作背景先进行讲授,让学生深入了解而不是简单地背诵。

猜你喜欢

学习背景诗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