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探讨

2017-07-19曾瑜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

摘 要:在现代互联网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正确把握互联网下的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冷静地面对现代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探讨新的教育方法及思路,才能更好改进高校的思政教育,保证在新的形势及观念下,思政教育能持续保持对学生的引导,取得更好地思政教育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思政教育 改进探讨

当前互联网的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但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还是延续传统教学,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让学生无法及时触摸到社会上的焦点、热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引来了大部分学生的不满。当前主要是更好的把互联网与传统的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的重点。同时也对高校思政教育改进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1.教育得到扩展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可利用诸多互联网平台进行开展。如:思政教师可通过网络的聊天工具、手机APP等方式对学生实行网络在线远程教育,将教师教程的重要观点及内容通过网络教育形式传给学生。也可利用网络平台实行思政教育的工作,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限制,结合时代变化让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也可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构建网络在线教育系统,需要系统学习、视频互动、远程教育,学习和检查的结合。这样既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也及时检查学习成果。通过网络教育学习平台使学生更快更的掌握学习知识,更能保证在其意识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评价升级

互联网的高校思政教育平台不被部分高校所知,我国的互联网教育使用率很低,于是互联网提出教育平台评价系统的升级。网络教学评价不再局限学生对教师进行的网络评价,让其评价内容得到升级。其次,通过软件、通信技术让学生和教师互相评价,升级这个评价系统其主要目的,提供学生对教师的课前课后的评价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登入数据平台,了解其获得的评价。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思政教育弱后风险

中国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交学主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学习,有教师决定思政教育的教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学习知识及价值观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明确。即使这种传统的思政教育存在弊端,但无法否认教师的教育和权威作用,思政的教育也是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也得到了推广,教师可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让学生积极加入思政教育,学生和教师可以互补其知识和信息,一定情形下学生也能够引导舆论的走向,思政教育的教师在去工作权威上受到很大的挑战。

2.其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主要都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中,伴随着qq、微信、微博、APP 等互联网平台,人们在互联网环境中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各种信息,同时也是这些信息的传播与制造者。针对现代社会人们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能评价政府所做得任何措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容易受外来的价值观和意识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形成的时期是大学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错误引导,导致大学生的观念产生偏差。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面临最大的挑战,高校在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上工作是,必须着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进的选择

1.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工作水平,高校思政教育工程中思政教育的教师是大学生受到思政教育主要的引导者,他们的思政教育理念,道德素养及教育水平都会给对学生的个人道德观形成主要影响,也是高校学生道德素养产生的直接作用,因而想要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必须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素养及工作水平。但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者自身并没有与互联网融合,其教育的观念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这样导致了高校思政教育相当弱化甚至可以说跟社会已经脱节了,这些问题降低了高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抗拒。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产生,高校应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工作水平,可网络教学培训等方式进行,让思政教育教师在培训中可以自我提升对学生产生真面的影响。当然,各高校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加强思政教育,掌握第一手教育资源及信息,让学生在道德修养上能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诉求。

2.在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实行教育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意识观念。高校思政教育其目标是在多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下,一直保持着其意识形态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指南,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素质和网络的虚拟性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不理性的思想和言论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因此,高校在实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改进教学,其教学环节都要预先做好舆论引导,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倾向。在思政教学中要重点避免负面信息对思政教育的影响。高校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通过各种专题或话题等形式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3.高校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保持教学课堂的充分性。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思政教学中的问题,但也没办法代替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高校要在互联网时代中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应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平台等都方面入手。在思政教育教学改进中必须认识到改进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这目标引导下,引入互联网教育平台使高校思政教育要从当前的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升级成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要相互交流信息。在教学中也要坚持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为体、互联网教育为用的原则。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教学要合理的使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延伸,不能让互联网教育平台反客为主。

4.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教师的主导性。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实行思政教育工作,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是新的一种事物。在利用互联網教育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教育中,坚持教师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发挥思政教育教师在工作中的主导。高校教师在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平台为思政教育教学带来便利,也要在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主动发挥主导作用,承担授人以渔的责任,保证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从传统知识传授的以知识传授转变成已思想传授为主。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网络言论,学会反思,进行价值的选择,而不是在互联网环境中随波逐流。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中,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信息让大学生产生各方面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在现代互联网环境成长的学生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此导致教师权威在思政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断削弱,而学生的怀疑精神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上互联网的多元价值观念和多元文化影响,导致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观念传输,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教学中必须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衡.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亚太教育,2016(30):262-262.

[2]包宝柱.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探讨[J].内蒙古教育:c,2016(11):18-19.

[3]朱慧芸.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改进路径[J].亚太教育,2016(25):138-138.

作者简介:曾瑜芬(1977-),女,汉族,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职员,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