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性调查及人才培养对策探析

2017-07-19黄峒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习性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习性进行了数据调查和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对应的学生管理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 行为习性 人才培养

一、调查背景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最后一道门槛,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起了关键性作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抓好大学生行为习性的教育和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行为习性的分析,试图找出其中规律,同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性培养的方案和建议。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为外出实训实习时间)的特点,为使调查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样本设计包含2015、2016两个年级,且人数比例接近。在系部及专业分布方面,文科类专业占53.11%,信息工程系作为我院唯一一个包含理工科专业的系部,人数比例较大,为46.89%。此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以网站为平台,面向各系学生随机发布问卷,经过严格筛选,共回收有效问卷966份。

二、高职院校学生行為习性现状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习性总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一)学习习性(包括专业学习、课余时间安排等):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参与问卷填写的大学生中,44.92%表示“找不到学习的目的”,63.45%对本专业和老师所教的内容不感兴趣,37.99%对学习培养计划或老师的上课方式不甚满意,41.72%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有用,不想学习或学习跟不上。另在调查课余时间的使用方面,392人表示会把课余时间用来学习或看书,占参与调查人数的40.57%。在调查“去图书馆的平均频率”时,每天都去和每周1~2次的比例分别为6.42%和34.78%,一个学期去一次或没有去过的比例为22.46%,这个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安排学习时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抱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主动性不强,且学习目标不明确,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生活习性(包括作息时间、卫生习惯、运动习惯等):

在调查“你晚上一般几点上床睡觉”时,只有10.25%的学生选择22点,36.75%的学生选择23点,34.68%选择了24点。根据我院的作息时间表,学生起床时间为早上7点,洗漱吃早餐后参加8点的晨读。那么我院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低于7个小时的比例为18.32%。作息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规律,少部分学生有熬夜习惯。

卫生习惯方面,667人表示喜欢干净整洁,会按时收拾内务,占调查人数的69.05%。25.67%的人表示偶尔会收拾一下,5.37%的人表示不会动手收拾内务。根据参与调查的性别比例来看,男女生的调查比例分别为33.44%和66.56%,这说明对于女大学生占多数的文科类高职院校来说,卫生习惯虽然保持总体良好,但部分大学生比较娇惯懒散,对内务卫生不太在意。长此以往,也容易和宿舍成员产生矛盾。不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二)人际交往习性(包括社会实践、集体活动等)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行为习性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调查中,有548人表示课余时间主要花在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方面,有343人会睡懒觉,只有190人会参与学生工作,177人参加各类文体活动,245人会做兼职和勤工俭学。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主动性不强,比较懒散。也有部分大学生愿意把课余时间花在学习、社团活动和各类文体活动方面。有446人表示比较乐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有764人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和谐,能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大学生群体能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节奏和速度,他们已经意识到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武装和充实自己,锻炼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危机意识不强,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消极被动。

以上不良行为习性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引导,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素质的养成,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性原因分析

造成高职学生存在以上不良行为习性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归结为中高职招生模式的改变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出现不足所带来的影响。内部因素则是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学生行为习性的影响。

1.“3+2”高职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影响

“3+2”高职教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具有分段、分校办学的特点。学生在完成3年中职教育后再接受2年高职教育,毕业后取得相应中高职教育学历证书及相关职业等级(资格)证书。与参加普通高考的全日制高职学生相比,“3+2”高职生由于不用参加高考,普遍年龄比较小,认知起点低,自控能力较差。且在初中教育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随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深入,这一部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而这一群体所具有的特点在高职学生群体中也逐渐具有普遍性。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及制度存在不足

与本科院校比较成熟的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和比较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相比,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从老牌中专升格而来,在从中专管理模式到高职管理模式的转变上,需要时间去调整和适应。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仍不能很好完善,这也影响了对高职学生行为习性的良好教育和引导。

3.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影响

按年龄来算,目前的高职学生已经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大学生尚处于计划生育范畴,普遍是家中独生子女,家境较好,物质条件充足,家长对他们也是比较宠爱,由此造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大胆有主见、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在行为习性上的体现在于:第一,行为比较“叛逆”,纪律性不强,藐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愿意服从学校的管理(在他们看来这是“不畏强权”的表现);第二,思想比较偏激,容易受社会及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从而给自己树立错误的价值目标(如比尔·盖茨退学创办了微软的故事,他们往往只看到了“退学创业”,而没看到“比尔盖茨在退学前通过自学发现学校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第三,生活独立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无法适应大学里宽松的管理环境,从而产生不良行为和习惯。

四、基于良好行为习性养成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途径建议

1.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打造校园网络品牌,引导学生变“玩”为“学”

在调查中发现,有610人在晚上上床后睡觉前使用手机在半个小时到一小时,有242人使用手机长达两小时或更多。这说明在当今社会,随着手机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同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性和价值取向等也有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校工作者应该主动“迎战”,因材施教,及时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工具,在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与时俱进。

现在,我院已经有了自己的校园网,Wi-Fi网络覆盖全校。那么,针对学生“机不离手”这一特点, 可以思考打造基于校园网络的学习阵地:第一,建设更多网络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第二,在网上开展讲座和学术报告,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和自由的特点。第三,组织开展相应的网络应用比赛,促使学生把花在网络上玩的精力转变为用在提升自身能力方面。第四,针对学生喜欢在睡前玩手机的特点,可以利用校园微信等网络平台,打造一两个精品公众号或APP,定期发送一些时事政治或思想教育类文章,做好大学生“睡前教育”,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2.加强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能与时俱进,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而调整工作方式、方法。辅导员是直接面对高职学生的群体,更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疲于应付日常事务,各种活动、會议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工作上习惯于遵循原有的工作模式,不能真正根据90后甚至是95后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因此,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能力培训,推荐他们“走出去”,有机会多到校外、省外观摩学习别的高校的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教育的效果。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性

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喜欢团结友爱、和谐和睦的大学校园氛围,希望能保持宿舍环境的整洁和卫生。但是在班级和宿舍总会有少数几个同学缺乏责任感,为人处世比较自我,随心所欲乱扔垃圾,也不按时轮值卫生,或者在晚上就寝的时间段玩游戏影响舍友休息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到别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这少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另一方面针对屡教不改、情节比较严重的个别学生,也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让家长协助督促和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另外,可以通过带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回校开展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从而培养其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静静.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2]罗永全.高职高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6).

[3]朱雅亭.高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8).

作者简介:黄峒瑜(1983-),女,广西防城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学生政治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