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2017-07-19余章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有效性

余章凤

摘 要:“国家富强从娃娃抓起”,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的教育格外重视,为了让孩子全方面地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在小学阶段开设了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对科学课程尤为重视。课堂教学是一项目的性非常强的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对学生知识的构建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以学为本”的原则,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科学课堂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 有效性 实践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对于科学的教育也更加重视,科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其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并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有效性,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训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对提高小学课堂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训练。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便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学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养成。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优质的教学效果,以便能够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影响着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有许多,笔者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充足、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性以及学生实践活动较少等,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以下几种策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师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要想使科学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案的编写,以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科学课堂中学习《磁铁的两极》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应该对该课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课程需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磁铁,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实验的展示。教师应该对需要讲解的知识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并且给学生留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观察磁铁的南北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磁铁才能指南北,以便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对课堂上可能突发的情况进行考虑,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会提出的问题。为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使科学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要具有有效性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采取实验教学法或者体验教学法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热胀冷缩》一课时,我就利用了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热胀冷缩的变化,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怎么可以让热水冷却下来?水变冷之后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联合生活实際,自己去实验,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自己体验,感知物体热胀冷缩的过程,内心充满了喜悦,因为他们自己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

(三)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在进行科学课堂讲述的过程中,应该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使课程内容更加接近实际生活,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要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况,应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讲《我们关心天气》一课时,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对日常的天气情况进行观察。天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表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天气现象,并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使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活动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提升

要想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实现理论知识概括能力的激发,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的探究和小组的合作,把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并且制订出有效的学习计划,协调地发展与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了,科学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够从本质上得以提高。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当组织者,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探究知识,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述《增强抗弯曲压力》一课时,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结合学生的特长,给学生在小组内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然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看教材中的实验是否与形状有关,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推测什么样的形状能够增强抗弯曲能力,带领小学生亲自去做实验,加深了学生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语

文章以上主要论述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想保证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积极地做好备课,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使科学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小源.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2012(10):56-57.

[2]姜扣兵.基于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9):86.

[3]李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24.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