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17-07-14杨雪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杨雪

[摘要] 目的 总结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价值以及实施必要性。方法 将该院治疗的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90例对照组以及联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的90例实验组,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 组间实验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糖指标、消极情绪评分优于实验前、对照组。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消极情绪;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110-02

糖尿病具有临床多发性特点以及终身性特点,疾病的不断发展,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糖尿病患者中多数均为2型,患者主要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劳、肥胖等临床症状表现[2]。从病因角度分析,糖尿病的发生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当前疾病的发生人群有明显的年轻化表现,这和现代人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相关。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以延缓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有报道指出,当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和患者自身认知行为偏差相关[4]。另外,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较长,长期治疗下患者消极情绪明显,影响治疗效果的实现,所以护理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尤为重要。该文就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总计180例,入院时间是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7.0 mmol/L以上,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5%),入院时有血压、血脂升高以及腹胀、疲劳等临床表现,排除无法配合实验的患者[5]。将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实验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6~82岁,年龄均值(61.6±5.3)岁;病程3个月~16年之间,病程均值(12.0±1.0)年。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6~85岁,年龄均值(63.2±5.5)岁;病程3个月~15年之间,病程均值(12.2±1.3)年。两组糖尿病患者基本资料经计算(P>0.05),具有实验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组:90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对症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病情监测以及症状护理干预等。

实验组:90例糖尿病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首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并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平稳情绪、充足睡眠以及合理休息的必要性,鼓励患者主诉并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听音乐、看书、读报纸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其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教育以及运动训练两个方面:饮食干预——综合患者身高、体质量以及病情等估算患者的营养需求量,并为患者制定营养膳食方案。饮食上避免甜食以及高油脂食物摄入,以粗杂粮以及豆类、新鲜果蔬饮食为主。运动锻炼——综合评定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为期制定适合的运动训练方案,包括慢跑、游泳以及太极拳等,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一般运动安排在饭后1~2 h进行,夜间避免激烈运动,每天坚持运动30 min,询问患者感受,以不疲劳为运动前提。

1.3 指标评价标准

1.3.1 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控制评定标准 显效标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在7.22 mmol/L以内,餐后2 h血糖在8.33 mmol/L以内,24 h尿糖定量在10 g以内。有效标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空腹血糖在8.33 mmol/L以内,餐后2 h血糖在10 mmol/L以内,24 h尿糖定量在25 g以内。无效标准:以上指标均未达到[6]。

1.3.2 消极情绪评分 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消极情绪,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消极情绪越明显。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消极情绪评分以及血糖指标变化。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18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以[n(%)]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实验前后消极情绪评分以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见表1。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经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0 0,P=0.000 7)。

2.2 组间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见表2。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组间实验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实验前后血糖指标对比结果,见表3。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实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睡前血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照组,经计算P<0.05。

2.4 组间实验前后消极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实验前后消极情绪评分对比结果,见表4。实验前,组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性代谢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以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为主。当前,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导致糖尿病患者临床发病率增加,由于疾病具有终身性特点,加上并发症问题较多,所以患者长期治疗下会出现精神疲劳、心理疲劳等表现,最终由于消极情绪问题影响疾病治疗预期效果。糖尿病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以及基础护理,无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表现。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兼具了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两个方面,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等消极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改善血糖情况[7]。

该文结果显示,组间血糖改善效果、消极情绪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等指标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更符合糖尿病患者需求,在改善血糖、消极情绪等方面价值明显,规范了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廖冬辉,涂晓荣,曾根玉,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29-31.

[2] 程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44-245.

[3] 张君.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0):1391-1392.

[4] 徐卓,郭滨颖,范玉莲,等.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联合对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23):223-224.

[5] 张姣.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52-53.

[6] 李忠琴.糖尿病患者134例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目的[J].中国社区医师,2015,(21):144-144.

[7] 胡赞芬,李忠淑.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2):75-76.

(收稿日期:2017-01-18)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静心
测试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Clear Your Mental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