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7-09尹慧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专长数学教师班级

尹慧敏

一、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内涵、方式和原则的研究

(一)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内涵的研究

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是指在主题驱动下,把学科知识结构划分为几板块,以每位专长某一知识板块的执教教师为主体,把同一教学内容,在同一区域学校内的同一年级中进行循环教学,在同学科教师的同伴互助下,提高执教教师教学能力。

(二)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方式的研究

本校每个年级有8个教学班,8个班都是平行班。如若以一位执教教师为主体在同年级中进行循环教学,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与压力,起到反效果。为了对这一情况进行改进优化,本课题把同级数学教师按照不同教学技能专长进行分组,每两位教师为一组,每两班学生为一组分两层,每组两位教师分别同时执教,其他各组教师轮流教学的一种教师间的合作教学模式。此模式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本课题根据教师的专长把数学教学中的每一章节划分为三部分:计算与概念课教学、图形与几何逻辑推理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等。那么每两位教师负责这一章节的某部分的全级该内容的教学,同时学校在课程编排方面也给了本课题大力支持。每两班为一组同时上数学课,分别由专长这方面的两位教师同时执教,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A班或者B班学习(A班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较好,B班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较弱),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三)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原则的研究

教师的教学对象从单一的相对固定的班级,扩展到整个年级,而学生面对的教师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此模式从教师的教学技能专长出发,同时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變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享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同时,能发挥出教师的最大能动力,做到资源最大利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二、初中数学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学校层面

1.发挥教师专长,精心合理分工

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任课教师的专长项目。因此对教师专长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且尽量能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學校以年级为研究小组,把数学教学细化成几个版块,教师们自主申报教学版块。有的教师数感特别好,擅长计算教学;有的教师空间观念强,有助于图形与几何教学:有的教师逻辑思维能力不一般,教学解决问题得心应手。每个教师根据自身的专长申报相应的教学版块,年级研究小组进行协调,最后报请学校科研部门审核。

2.对每两班学生进行分层操作

本校九年级一共有8个班,每两个班为一组,按每位学生的数学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分为“A层”“B层”教学班,每层约25人左右。数学综合评估较好的组成A层班,综合评估较弱的组成“B层”班。两个层次的教学班采取学生走班制分别在两个课室,由两位擅长同一模块的数学教师同时上课,除了数学学科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不影响其他科的课程。

3.合理设置课程

实施教师走班教学,教师的教学版块相应减少,而教学班级则相应增加。为了避免冲突与混乱,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合理安排教师的任课时间,教务处在课程设置上要实现错时交互安排,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同时还要考虑教师在不同班级上课的间隔时间,确保教师能够有一定的时间改进教学设计。

4.学校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管理

动态管理:在任课教师方面,每两位专长某模块的教师之间可以适当交换。每周周测后收集数据分析跟踪,每月月考后及时分析两位教师所带班级的数据,在两位教师之间做适当的调整与评价。新层次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综合每个月四次周测和月考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以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B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二)教师层面

第一,分析数据明确自己擅长的版块。

第二,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第三,同学科教师团队“课堂会诊”找问题。

第四,每课一反思,且教且改进。

三、初中数学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学生问卷调查评教。每隔一段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走班制所任教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评教。

每位教师“走班”上课时至少需邀请2 位以上教师听课指导,并填写《教师走班听课评议表》。备课组长负责把评议表收好以备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起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

每一教学板块内容结束后“走班”教师下发《学生课堂反馈表》,至少征求10 位学生课堂反馈意见。

适当举行一些赛课。擅长同一教学板块教师之间的赛课,以及擅长不同教学板块教师之间的赛课。收集全校教师的评价表进行分析比较。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充分体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本本”向“人本”的转变,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验成功,势必会造成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巨大冲击。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尖子班、快慢班的模式,应证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势在必行。

第二,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兼顾公平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对学生来说,每班学生都拥有专长不同的几位数学教师,可以享受几种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会产生新奇感,可以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评价,教师每一节课都相当于“同课异构”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此项课题的研究,旨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分层走班制[5]教学模式的成功,势必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学校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

第五,本课题将从初中数学学科的视角,对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探讨,摸索出初中教师走班合作教学的模式,从而为其他各科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研究,并形成具有一般规律性,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模式。

本文是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初中数学教师走班制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ZC201639”之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长数学教师班级
班级“无课日”
我们因为懒惰而努力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高中体育组合技能单元教学策略的优化探讨
量化民族志:一种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教育研究方法
奇货可居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