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研究

2017-07-06陈世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

陈世文

[摘 要] 学科、专业的定位与布局,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近年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应厘清学科、专业两个密切关联的概念在人们认识上的误区,然后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和标准,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工作,才能取得办学优势,形成办学基础风格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0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07- 04

0 前 言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也存在许许多多薄弱环节。“专业”是大学教学活动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按照专业来进行分类的,合理设置专业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专业”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学科”,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各自都有深刻的内涵,包括很多具体工作项目和环节,其要求和标准应该是很严格的,建设任务也是不同的。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们对于学科、专业建设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1 学科与专业

1.1 学科

学科是在科学研究中和大学教育事业中共同使用的一个概念。当人们表述什么是学科的时候,可以用传道授业所含的“学科知识”来概括,也可以用研究活动所在的“科学领域”来概括;可以强调知识的科学属性,也可以强调研究范围的学术门类。也可以这样表述,学科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即根据学问的性质而界定的知识集合。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教育学等。

谈论“学科”这个概念,就想到“科学”这个概念。学科与科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科的体系既要反映科学的体系,又要符合教育学要求。学科是由科学的发展与分化而来的。学科与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科学研究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只要有问题的地方,就会有科学和科学研究。

1.2 专业

专业是大学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一个概念。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是高等学校为了培养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他不像学科那样在发现和创造知识中形成,专业是教育组织管理的形式,是专门训练、培养人才所使用的概念。也可以这样表述,专业是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集合。把专业与课程联系起来考虑,就可以说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

2 應用型本科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学科是现代大学建设与发展必须首先涉及的概念。学科对于现代大学很重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是对大学建设规律性的概括与总结,是衡量一所大学的“杠杆”,同时也是一种标志。大学的学科建设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那么新成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怎么样,就是该校在某地区乃至国内获得社会认可的首要砝码;这类院校要想办出特色来,要形成自己的办学基础风格,基础就在于建立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优势学科。同时,学科也是与兄弟院校之间开展合作与竞争的基础。

专业建设是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十分重要的指标,在授权单位评审的指标体系中为第二个一级指标,在授权专业评审的指标体系中为第一个一级指标。而且专业建设从外延讲,关系到专业教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等问题,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考察专业建设,要看支撑条件的建设,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的条件,学科梯队的条件,专业培养的物质条件,专业培养的目标、方案的提前条件,课程建设的条件,科学研究的条件,跨学科资源整合的条件等等。

大家在强调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时,千万不要认为应用型大学可以不注重学科建设,因为学科建设也是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应用型大学既要搞好专业建设,又要搞好学科建设。

3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3.1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3.1.1 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布局,重点开展理论应用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始终要紧紧抓住“应用”二字做文章,要适当淡化基础理论的研究,着力于理论应用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转化及推广,这是应用型本科学科建设应有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3.1.2 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地培育重点学科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整体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某个或几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已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沉淀。因此,学科建设一方面要借助这些历史积累,加大力度,集中力量,进行改造和培养,使这些学科迅速成为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重点学科;另一方面要瞄准社会急需的、新兴的、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性强的学科以及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学科,先人一步,开展重点建设和培育。这些学科建设规划要注重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目标指向一定要非常明确,建设指标一定要准确量化,建设保障措施一定要切实可行。

3.1.3 在巩固现有学术力量的基础上,外引内育,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多都是从高职高专发展起来的,在升格过程中引进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和企业能工巧匠,明显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这批力量已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应采取有效措施,运用体制机制的优势,巩固这股学术力量。其次,应花大本钱引进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作为领军人物,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并从内部培养一支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侧重于理论应用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的科研队伍,从而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

3.1.4 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凝练特色,打造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扎实开展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地同区域内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院校开展横向联合,瞄准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急需的、新兴的、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性强的学科,集中力量加以建设,形成学科发展优势,锻造出一个或多个领先的优势学科。依托这些优势学科,攻坚克难,不断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或高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实用技术、专利技术,成为引领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发展的学科高地和创新平台,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提升院校学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3.2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3.2.1 考察现有专业适切度,科学设置新专业,加强建设重点专业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建初期,已开设了一批大众化的传统专业,这些专业重复设置率较高,与那些老牌院校的专业建设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相比,竞争力较弱。加上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该类专业人才需求已接近饱和,甚至逐年减少,这些专业生存空间严重受限。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当机立断,逐步淘汰或改造这些传统专业,瞄准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科学设置新专业,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对于已成为校级、省级重点专业或重点培育、重点建设的专业,应在人、财、物上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使这些专业迅速成长为院校发展的增长动能。

3.2.2 准确定位,适时调整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总规定,它既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指引,更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的前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标准、要求、层次、类型等,其定位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建设的出发点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确定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这是专业建设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就当前而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需要,广泛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科学地论证和分析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才能通过适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也要适时调整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适合社会进步的需要。

3.2.3 精心設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及课程体系是专业的下位概念,二者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从专业是“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集合”这种涵义的角度来理解,专业是课程的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一个专业的性质,以它的培养方案、主干课程,核心课程所决定。课程与课程体系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专业的质量。

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在设置课程和设计课程体系时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依据。制订课程的依据是高等教育目标、科学知识体系、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与接受能力、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表现在四方面,即课程的完整性、条件性、稳定性、发展性。

(2)课程结构。是指课程设置各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方式。课程结构的含义有三点:一是课程设置的门类,包括课程门类学科性质的划分与课程的门数;二是各门课程间质的关系与量的关系,质的关系指的是性质上的关联性,量的关系主要指学时学分分配上的比例关系,是课程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的体现;三是组合方式,即根据各门课程间质的关系和量的关系按一定的方式加以整合,形成课程的整体结构。

(3)课程平台。就是把一批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组合在一起形成人才培养某阶段必须到达的知识能力高度,与上一课程平台或者下一课程平台相衔接的一种课程结构模式。构筑课程平台,可以改变知识分割的弊端,促进知识的整体化,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交叉的人才,可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4)课程结构优化。是指课程体系在整体联系上达到最适宜的有序状态,并能在整体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课程优化应达到的主要指标,是教育目标的适应性、科学内容的先进性、课程组合方式的合理性。课程结构的优化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整体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来设计的一个人才培养实施计划,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由多门课程有机组合而成的课程体系是它的核心构件。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依据的内在逻辑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决定着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进程,决定着专业人才输出的规格,决定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的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如何保障人的培养”的问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在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弄清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然后在科学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贴近社会现实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辅之配套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等,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宝臣,祝成林.高职本科发展的关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14(6):50-53.

[4]李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视界下的教材建设路径[J].高教探索,2014(6):128-131.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