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教学中培植核心素养

2017-06-26冯素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古诗核心素养语文

冯素芹

摘 要: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古诗的外部形态表现讲究炼字、煉句、炼意,内驱培养观察、提高想象、增强表达、提升创新等素养。借助古诗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读诗察微,弄诗解惑,发诗激趣等成为诗教独有的章法。根植诗海,探讨语文古诗教学的奇妙世界。

关键词:教学 语文 核心素养 古诗

新课程改革精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崔峦老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人格雏形的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的培养、阅读素养的培养,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注意激活孩子阅读的兴趣,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积淀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创作手法丰富多彩,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载体。搞好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古诗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做有心人,培养观察能力。

教材中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就是观察吗?我们反复诵读这两句诗,它正是讲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横、侧、远、近、高、低”,这就是观察的顺序。观察时有顺序,写作才有条理。“各不同”是变幻多姿的庐山的特点吧。观察要抓住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像什么,避免“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观察时还要想象,想象使观察到的事物更具体丰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察还要解决观察点的问题。“身在庐山中”自然“不识庐山”,可观察就是要“识得庐山真面目”。李白那首气势磅礴的《望庐山瀑布》是“遥看”所得。我们要将“面面观”与“最佳视角观察”结合起来,做到全面细致。

二、借诗入境,提高想象能力。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1.借助想象,走进诗的意境

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要表现的则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这个意境是通过枯藤、老树等九个事物所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情景交融。

2.创设情景,促进想象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

(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赏析写作技巧,增强表达能力

诗人描写事物时,除了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之外,更多地还采用夸张、比喻、对偶等的修辞手法,若能稍加赏析,定能其乐无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这些诗句都是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事物的;又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拟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等诗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深刻地写出了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从游子遥想故乡兄弟登高的情景,反衬出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寂寞。又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里,作者运用了数量词“千朵”“万朵”,重叠词“时时”和“恰恰”,双声连绵词“留连”和“自在”,写出了黄四娘家花园里万紫千红、花朵缤纷的景象。类似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古诗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学生了解这些写作手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现事物的能力。

四、拓展阅读,激发诗趣,提升创新能力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引导老师教着课内,把目光引到课外”,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有关的资料。在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逐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增添其文化底蕴,从而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在古代经典诗词教学中,老师们要清楚他的背景,用一句话说,就是站在新的高度,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有机地渗透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同时,吸收其精华,在潜移默化中育德、育智。

猜你喜欢

古诗核心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