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形象的解读

2017-06-23杨春扬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

杨春扬

摘要:在《祝福》一文中,鲁迅先生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祥林嫂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态。本文通过多角度解读祥林嫂的形象,揭开了当时的历史表层,深入探究其深层历史的晦暗。

关键词:《祝福》 祥林嫂 悲剧形象

一、结合女性地位,解读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中国数千年的“男权”主导思想根深蒂固,女性成为附属品般的存在。孔子曾提出“女子无才便是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男尊女卑思想,后继的儒家雅士又不断填充和强化了这一思想,导致女子在强大的男权观念灌输下渐渐丧失人权。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了,新思想学者倡导新思想和新文化,批判旧思想和旧文化。其中,女性地位问题在这次思想革新中尤为突出,鲁迅先生的《祝福》便是对这一时期女性地位问题的具体表现。

在《祝福》中,祥林嫂是江南农村一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是食物链最底层的人物。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年龄不大的祥林嫂便成了寡妇,未有子嗣。她婆婆想把她卖给别人,她被逼无奈只好连夜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当帮佣,得到了太太的欢心。然而,她还是被婆婆找到了,逼迫她与贺老六成亲。所幸贺老六为人忠厚善良,但之后贺老六因还债累病而死,紧接着因为祥林嫂的疏忽,自己的儿子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了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的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之夜兴冲冲地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了她重创。从此以后,祥林嫂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鲁家赶出门,当了乞丐。最后在一个祝福之夜,她被冻死在漫天风雪中。

女权主义学者认为,妇女之所以长期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物化,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其性别角色的地位。而社会对于妇女的剥削,则是依据禁锢女性性别角色的各种条条框框,这些带有强迫性质的规定把妇女限制在大男子主义者所圈划的活动范围内——家庭,把母亲、主妇、妻子等标签牢牢套在女性身上。在男权至上的时代,女子除了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能之外,别无他法。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以及女性本身对自己的价值认定,依据的尺度是看她是否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对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及所处地位的高低。因此,女性如果丢掉了“母亲”“主妇”及“妻子”的角色头衔,那么就可以评定为其存在价值的丧失。而祥林嫂的悲剧正是因其各种角色职能丧失后的无路可走。

二、结合社会环境,解读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当时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身上被标记着勤劳、质朴、善良、顽强等品质属性,她处在被剥削的社会最底层,虽有心抵抗命运,却无奈力不从心,又加之社会不善待她,致使她遍体鳞伤,被黑暗所吞噬。祥林嫂的悲剧不单单是她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祥林嫂生活在一个礼教吃人、人们麻木不仁的大社会环境中。在《祝福》中,鲁四老爷有三次皱眉:第一次皱眉是祥林嫂躲避被婆婆卖,到鲁四家当帮佣,他得知祥林嫂是一个寡妇;第二次皱眉是在鲁四老爷得知祥林嫂从婆家逃出来之后,表明他一个受正統朱明理学长期浸染的读书人,是看不惯祥林嫂夫逝后,不听从婆婆安排而出逃的行为,甚至充满厌恶;第三次皱眉是祥林嫂再到鲁镇的时候,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丧夫丧子,伤风败俗,绝不能沾手祭祖。

诚然,这只是一个小环境里发生的小故事,但无疑是当时整个大环境的一个缩影。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中国农村的情况依然“年年如此”。在这个依旧受传统礼教影响的封闭小镇,人们的思想依旧停留在“未开化”阶段,这样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社会环境必然会上演祥林嫂的悲剧。

总而言之,祥林嫂的悲剧不单单只是个人因素造成的,其根源在于封建社会极端虚伪和残酷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警醒性。因此。对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解读,我们唯有从当时女性地位、社会环境、家庭状况和自身性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走进祥林嫂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蕴藏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祝福祥林嫂
语言描写尽显人物情态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眼神.内心.命运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