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发展型资助工作探析及实践研究

2017-06-15陈之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高校

陈之顺

摘 要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也是体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人本诉求。随着高校扩招改革、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深层次转型,伴随着大学生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进了高校学习深造,高校帮困育人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创新帮困助学工作理念、推行“发展型资助“,改变单一资助向多元化资助,从单纯的物质资助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转变,真正实现“帮困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是高校资助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最终目标。

关键词 高校 帮困助学 发展型资助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2017年2月,教育部财务司等相关部门决定将2017年确定为“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 将重点围绕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狠抓政策落实与监管。纵览十八大以来,我国共新出台了新资助政策6项,完善了资助政策9项,实现了“资助体系建设年年都有新动作”、“资助总量年年都有新增长”和“资助发展内涵有了新突破”。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资助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境,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1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目前,高校“奖、贷、助、补、减、免、勤”的助学体系经过若干年的完善和实施,日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上都能享受政策的照顾,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教育公平也迈出了重大步伐。但在资助制度设计和实际运行中仍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为:

1.1侧重经济资助,对大学生心理援助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关注度不够

现有的资助制度和政策主要通过帮扶困难学生在经济和物质为主,忽视了从人本角度对因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其他问题的关注。 多年的资助工作中发现,经济困难仅仅是一方面, 更多地家庭经济困难生还存在人际交往、自卑 、焦虑、抑郁、压抑等心理问题和学习、社会适应、综合素质、就业等能力的缺失问题。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因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家庭教育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因素,使得他们在经济困难的同时,在 心理和能力等多个方面面临着困境,成为名符其实的弱势群体, 因此,高校的资助工作,不仅要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更要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发展、人格健全和技能等方面尽可能给予全方位的关注。

1.2无偿的资助导向, 弱化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国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原来越大,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金额越来越大,资助范围达到了全覆盖,在此环境下,部分经济困难生出现了诚信、感恩意识淡化,甚至出现“等靠要”等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不贫困的学生也通过各种途径申请助学费用。这种情况既造成了国家资助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也大大降低了资助工作的实际功能和价值。对于高校帮困育人工作而言,无偿的资助政策,不仅弱化了学生的诚信意识,也弱化了学生的感恩意识,长此以往,会适得其反。

1.3 贫困生的认定尚缺乏有效手段,精准资助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高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同样的困惑: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认定工作相对合理,认定的条件也比较容易界定,如:低保、孤儿、烈士子女、单亲等条件都可以很清晰的辨别和了解。但对于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认定就比较难操作,大多数学校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是否贫困主要是根据生源地乡镇机关签字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来认定,一方面,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衡量,会出现“假贫困生”;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简单通过表中填写的家庭年收入来作为认定标准缺乏科学性。

2发展型资助的内涵及其特征

2017年4月6日,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名银行及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在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环节,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青年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成长国家资助完成学业,增强受助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受助学生成才。这倒逼高校必须创新资助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发展型资助工作,由传统的资助模式向多元资助、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方向转变。

所谓发展型资助,是指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以资金帮扶、心理辅导、项目驱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技能,健全人格品性,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他相比传统的资助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1)受资助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相对于传统的资助,发展型资助着眼于受助学生的成长发展,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受助学生的个人意愿,同时遵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長发展规律,受助学生能在平等、自愿、自主的情况下接受资助,获得关爱、理解与尊重,充分体现社会和学校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情怀。

(2)资助形式更加多样化。发展型资助改变了单一的经济资助方式,而是根据受助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资助,既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问题,更要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素质、精神面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形成国家、学校、社会多层次、多方式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方位联动机制和良性发展机制。

(3)更加促进受助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型资助是根据贫困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素质为价值取向,在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加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加注重对其的思想引领、心理疏导、人际交往、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等综合组织能力的锻炼和培训,不断激发并提升他们的发展潜能,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高校发展型资助的实践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思源基金助学模式为例

思源基金项目是2007年,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成立,通過师生募集、社会各界捐助设立的帮困育人基金。项目由宁波市北仑区慈善总会指导,学校慈善分会组织实施,以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鼓励受助学生反哺基金,传承慈善文化为宗旨,以“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为目标,将爱心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形成了“基金资助-学生反哺”的助学新模式。思源基金自2007年开始,至今已有2万多人和单位参与捐赠,募集资金1100多万元,其中收到受助者反哺资金150余万元。

3.1搭建诸多平台,实现了多元的资助育人功能

3.1.1创设思源基金资助育人平台

思源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受助学生签订一份“道德协议”, 协议明确规定:“受助人在参加工作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有能力且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应自愿向思源基金捐赠不少于受助数目的善款,以便思源基金能够爱心永传,帮助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如果没有能力回捐,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这是思源基金对受助人的道德约束,旨在教育受助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由保荐的老师经常与受助者跟踪谈心,关心其日常学习、生活。受助学生在有能力的时候向思源基金或社会慈善机构反哺捐款,将爱心传递。思源基金规范、人性化的资助流程消除了贫困学生的疑虑,也增加了基金的公信力。

3.1.2开设思源爱心超市平台,为学生提供培养爱心、感恩的氛围

思源爱心超市不仅搭建了捐物平台,也为思源基金的捐款拓展了募捐渠道。发挥更强的爱能量,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自我.思源爱心超市以“捐物也慈善,购物献爱心”的理念,倡导“节俭、环保”,鼓励师生、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将闲置的物品、旧书、衣物等捐赠给思源超市,由思源超市重新包装后进行义卖,义卖所有收入都捐给思源基金。三年来,思源超市营业额达百万元,为思源基金捐款30余万元。

3.1.3开展思源社会救助平台

思源基金在资助本校贫困学生的基础上,更把一份社会责任和慈善理念传递给其他学校和社会。思源社会救助辐射到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当地民工子弟学校以及其他灾区慈善机构、社区居民。思源基金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分站,已资助了90名学生,累计资助27万元。2013年雅安发生地震后,思源基金又向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资助了10万元。余姚受到“菲特台风”后,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思源基金又向相关部门及时捐赠了8万元,并携带方便面、矿泉水、饼干等发放到了灾区群众手中。玉树地震后,思源爱心超市联合鄞州银行公益基金将募捐的冬衣、冬被、围巾等上千件物品送到了岷县。

3.2实现了“自强自立、诚实守信、感恩社会 爱心传递”的育人目标

助学帮困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载体,在教育和感化人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它既是一种抛弃单调的、短期的、被动的救济模式的绿色思政,同时又是一种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励志成才的成功教育。它强调家庭经济困难生的主体性,同时重视家庭经济困难生人格的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感恩诚信的树立、和谐阳光氛围的营造。

3.2.1思源基金是自强自立的激励措施

思源基金“基金资助-学生反哺”的资助模式改变了传统无偿的、单向性给予的资助方式,有利于贫困学生自强自立意识的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能力来选择申请的金额,从而一改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局面;受助者可以欣然接受基金的资助,因为这些资助是暂时的,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返还资助。由受助人转变为资助人的过程,有利于消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极易产生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

3.2.2思源基金是诚实守信的教育手段

思源基金与受助者签定的是道德协议,是用学生的诚信作为担保,负有在一定期限内保证按时还款的义务。思源基金助学金的还款方式不是强制约定的,而是需要学生自觉进行。在期限、额度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校完全承担起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责任。

3.2.3思源基金是感恩社会的引导者

在“不使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的指引下,思源基金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贫困生的关爱。基金在募集过程中,师生、校友、企业等社会各届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使困难学生深受感染;增强了师生的情感,使学生热爱母校的情怀更加浓厚,回报母校的愿望更加强烈。这种模式也照顾了受助者的心理,把受助者被施舍的压力和有亏欠的感觉,转化为对全社会的感恩,提高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精神。

3.2.4思源基金是爱心传递的有效载体

所有向思源基金捐款的人,都通过思源基金真正实现爱心的传递,受助者通过反哺,更助力了爱心的传递。思源基金在一定的捐款资金的积累后,将实现“前”受助者资助“后”受助者的良性循环。毕业生叶佩军揣着21300元钱回到了阔别三年的母校捐款时,他说,“三年前,是学校的思源基金帮助我渡过了难关,现在,我想反哺思源基金,让我的学弟学妹们也受益。”所有这些,都使受助者深受感染:“思源基金给我爱,我要把这份爱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

“思源基金”实现了对传统助学模式的超越,也正在塑造着宁职院学子“阳光、自信、励志、奋进”的人格魅力,是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项目基金:本文为浙江省2016 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元. 政府与市场之间[M]. 中信出版社, 2012.

[2] 黄华兵.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数据分析报告[R].规划发展处,2013.

[3] 陈春霞.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探讨[J].高教论坛,2012(5).

[4] 甘剑锋.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评价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1(3).

[5] 华捧等.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6] 黄建美,邹海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3(5).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高校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