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2017-06-14缐巧莺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习小组合作高中

缐巧莺

【摘要】尽管小组合作学习被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是新课改中的亮点。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旨在为业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语文教学 课堂 小组合作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61-02

尽管很多学校的语文课堂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未能有效地开展起来。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时甚至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倾注心血,科学开展,并给以一定的方法指导与帮助。本文对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存问题

1.杂乱无章

很多人把分组学习当成了新课改的标志,所以几乎每节公开课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随着教师的一声令下,学生迅速地把头凑到一起,开始了热热闹闹的讨论。表面看来,学生热情高涨,展示成果也是争先恐后,常同时站起好几个学生,课堂上好不热闹。可是仔细观察后就觉得不对劲了。学生在讨论时,同一小组的学生有时竟同时在说话,没有人做记录;在展示结果时,同一个组的学生有时也会同时站起来好几个,可见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如果是在非公开课的课堂上,情况可能会更糟,有的学生交头结耳,大声调侃,有的学生打打闹闹,展示时自然也没有高水准的讨论成果,甚至常常跑题。整节课的确是热热闹闹,可是学生收获了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2.优生包办

还有的时候,名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是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组内高谈阔论,其余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到了小组展示环节,各组的优等生便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作为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积极起来,活跃起来;课堂也没有真正地交流起来,互动起来。时间长了,差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差。合作学习相对于集体授课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同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教学有效性,而 “优生包办”的小组合作学习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

3.相对无言

也有的时候,教师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把头凑到了一起,却是相对无言,自制力强一些的学生,换一个姿势继续独自钻研,自制力差的学生恐怕就要开始放松自己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交流,而这样没有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科学地划分小组

要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首先要充分了解班内的每名学生,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着手划分小组。一般认为,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 3—6 人为佳。考虑到班内人数情况以及三个人一张桌的座位排放情况,我把学生分成了 8 个 6 人小组。小组主要是按照学习成绩来划分的(各小组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的比例基本是 2︰3︰1),同时兼顾学生的特长、性格、人际关系及男女比例问题。在特长方面,我尽量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善长交际、善长书法和善长写作的学生。在性格方面,保证每个组都兼有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对于那些性格特殊的学生,则要仔细权衡,如有个学生异常好动,上课好说话、搞小动作,自制力极差,我就安排他与两个性格沉静、自制力强的男生以及另外三个与他不熟的女生一组。这样,这个学生就因没人配合而渐渐减少了上课说题外话以及搞小动作的次数。

2.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时机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关注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比较繁杂,当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不错的选择。如在学习过一篇文言文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文言知识。小组成员互相配合,有的找通假字,有的找古今异义词,有的找多义词语,有的找活用现象,有的找特殊句式,有的负责设计知识表格,有的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掌握情況。这样既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学习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高效的。“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教学策略,更不是万能的,只有在恰当的时机采用,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1)展示成果式

这种形式是新课改后课堂上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其一般流程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各小组的任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组内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各小组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成果—师生对各小组的成果做出评价。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面对一项比较复杂的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时使用。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常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文言知识点。

(2)解决问题式

这种形式的一般流程是:自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个体自学时发现的问题—汇总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呈现——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各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在学习新课文时使用。

(3)间竞赛式

研究表明,“竞争能够唤起学生的高昂斗志和兴奋水平,促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争取优异成绩。”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既可以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开以促进组内成员在共同的任务面前加强合作。优生辅导式在我国现在的分班教学制中,班级内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在面对较难的学习任务时,难免有些学生感到吃力。如果老师对这些学习吃力的学生逐个辅导,显然不现实。让优生去辅导差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相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学生和学生差距更小。因此,当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向大家讲解如何解决疑难问题时,其他成员学到的不仅是解题方法,更是让他们易于接受的思维过程。

(4)互相检查式

有些学生自制力差,小组成员之间的督促检查有利于他们顺利地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有些老师喜欢在课上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这样很费时,效果也不理想。如果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检查,组长向老师汇报情况,然后教师进行抽查,效果会好得多。再比如,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让小组成员互相出题检测学习情况,就可以让每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及时查缺补漏。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内互批互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周晓琴.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王玉芹.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3:135-136.

[4]梁思. 新课改下语文“小组合作”教学之我见[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8:53-54.

猜你喜欢

学习小组合作高中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作文评改“五步曲”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