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辨力的实践探索

2017-06-12陈爱娟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

陈爱娟

摘 要:从思辨力和逻辑性两个标准去衡量,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议论文存在着论证乏力、分析不足、评价失真等问题。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辨力,要在教给学生议论文语段应包含的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这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多写多改,并教会他们各种论证的方法。

关键词:写作教学;议论文;思辨力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缺乏思辨力的表现

先了解两个概念:思辨力和逻辑性。思辨,词典的解释为“思考辨析”,思辨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逻辑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思辨力强的文章,必然逻辑严密。

按照这两个标准去衡量,可以发现,多数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未达此标准。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论证乏力,缺少分析环节

我们知道,信息的组合必须按照一定的关系。如果论点和论据之间没有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成信息系统,那么,两者之间还是脱离的。经过努力纠正,当前学生的作文基本改变了观点加事例的通病,但是,两者之间,还是缺少用文字来阐发论据所蕴含的意义的过程,如不会分析矛盾双方各自的利弊,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将数量和质量有机结合,不会从普遍性中找出特殊性,不会将原因和结果分开剖析,不会对偶然性和必然性進行分析,不会在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进行转换,不会意识到内容必须与形式相结合,不会认识到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不会从纵向和横向角度进行比较等,这就使议论缺乏了说服力。常见的毛病有:

一是以感性语言代替理性阐发,如:

啊!还不满足,你希望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飞鸟。没问题,虚拟现实一样可以帮助你。背后长出张开后有十米长的雪白羽毛翅膀,带你遨游天际,你会发出高声呼喊:青藏高原,我来了。

二是以散文化语言代替理性说理,如:

笃信着,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能够躲进自己静谧深处的现实中的人,一定是幸福的。这种真实的生活,应当是人最真实又丰盈的享受。无法忘却年少时我的玩伴,那时候的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一起。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吃饭;在村里湖后面的那片草地上一起唱歌,一起数着天空中的星星。那时候,她与我的欢笑使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甜了。一切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啊!

三是以叙述语言代替理性评析,如:

时间太瘦,相逢太宽。虚拟世界里,没有高中三年一起学习、一起在寝室打闹的那种快乐,没有很久没有回家与家人相聚吃饭的热闹,没有跟父母畅游西湖时的那种快乐。这些,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寻找,拥抱现实,远离虚拟吧。

这三个片段都选自2016年的浙江省高考的考场作文。很明显,作文中呈现出来的思维,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体现出理性深入的特点。而这正是写议论文最为忌讳的。

(二)分析不足,欠缺严密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尝试着在分论点里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功底欠缺,他们在将词语按一定关系组合成句子时,往往会忽略两点:一是忽视了“一定关系”,行文时只管照着自己的思路天马行空地走,而不是紧扣这个“关系”行动;二是忽视了语言组织的内在规律,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便组合。如《让创新之花绽放枝头》一文的片段:

创新,可以让一个国家富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来改朝换代之人,少不了流血牺牲,而赵匡胤却披上了象征权利的黄袍,在一夜之间,取代了大周柴氏的天下,开创了大宋的百年辉煌。试想,倘若宋太祖没有在政治上“创新”,怎会有宋代的百年盛世。赵匡胤正因为敢于在政治上创新,所以才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从而开创大宋的大好前途。

作者的分论点很明确,但是,在具体展开分析时,先是简要叙述了赵匡胤兵变的过程,再进行假设,可在假设分析时,只有手段和结果,只字未提赵匡胤是怎么“创新”的。这就会让读者觉得虚空无力,严密性不强。

(三)评价失真,缺少准确定位

学生对某一现象发表观点,其思维路径通常是自己对信息的组合加工过程。但是,他们在对语言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时,尚未完全具备对语言的组合加工结果进行正确评价、有效取舍的能力,于是,无法在过程中淘汰无效评价和无效取舍,以致论证的思路也无效。而且,他们又意识不到这点,于是将它当作正确评价大力加以肯定,由此导致论证明显转移了论题(如所选材料无法佐证观点、所作分析背离所谈话题等),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这具体表现为:用例牵强刻板,乃至不能用却用了;理论阐发乏力;观点和材料之间无法有效对接;论证思维发生严重偏差,甚至前后脱节;等等。

二、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辨力的实践探索

笔者分三个步骤提高学生写作时的思辨能力。

(一)模仿

当学生还不懂什么是思辨力,也不知道议论文该怎么写时,教师要做的,一是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充分自信,不怕说话出丑,不在意他人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二是要让学生在写作时高度集中自己的思维,以便说话连贯。三是要教给学生标准议论文的语段,如: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观点句)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阐释句)

美学家蒋勋说:“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材料句),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正面分析句)。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反面分析句)。”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假设分析句)

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结论句)

这个样本告诉学生标准议论文语段依次包含的五个要素: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有了这个模仿样本,学生写作起来就方便多了。

(二)实践

文章不厌百回练。写文章光有想法有思路不行,还得真刀真枪地练,并且,练的重点要在思辨力上。要增强文章的思辨力,首先要学会熟练地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常用的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内涵分析法、意义解说法、引申阐述法等。笔者一般引导学生用前三种方法,因为这些比较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练的方式以写为主,并通过修改强化。例如笔者曾指导学生修改2015年浙江省高考考场作文《艺术家的趣味和人品》的片段:

【原文】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温柔、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其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反映了她孤寂、失落的内心;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正印证了他忠实于祖国、不畏死亡的热心。

【分析】 “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为总起句,以李清照、文天祥为例,刚举例,便下了结论。这样,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分析论证(缺少分析性语言),很難看出作者是如何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的。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两人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改文】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温柔、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其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反映了她孤寂、失落的内心。那是因为她经历了从诗意生活到失意人生的过程,遭受了亡国之痛、流亡之苦。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正好印证了他忠实于祖国、不畏死亡的热心。那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为国而活,心中秉持“宋在我在,宋亡我无”的人生信念。

修改后的文字,不但在格式上基本符合议论文要求,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思辨力,也体现出思想深度。

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就基本能摸熟门路,教师再适当强化一下,学生就能掌握。

(三)提高

当学生在写作心理上逐渐成熟、在写作思路上已有方向、在写作过程中已有套路时,教师就可以教给他们各种论证的方法了。如关于因果论证,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1.所用词语:……那是因为……;是什么……;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正是……;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根源)……;等等。

2.所训语段:《“钉子户”与“识务郎”》片段。

论点:识时务者为俊杰。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而在更多政策下,出现了许多“见风使舵”的善例。三峡移民中服从命令,有序撤离的民众;改革开放形势下,瞅准商机迅速出拳的“温州人”;积极参与互联网+行动投身各行各业改革的企业家……

【分析】上面的语段只是观点加例子,而且,例子还只是三类人,根本没有分析,更谈不上思辨力和逻辑性。有学生建议可以用原因剖析法使之具有思辨力。

【补充】为什么他们能成为新政策的适应者?因为他们不愿做一个蜷缩角落、安于现状的“钉子户”;他们坚信,时代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只有顺应时代,才能适者生存。因此,他们在新事物一出现时,就马上把握机会做个识务郎,从而做一个于国于家于己都只会有利而无弊的人。

【再析】补充的语段,干脆有力地回答了“他们能成为新政策的适应者”的理由,并且谈到了在“适者生存”理念指导下的行动和结果。这就加深了文章的度,使读者觉得作者的议论确实到位。

三、实践反思

经过一年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议论文写作中展开有序论证的方法,主要表现在:能透过表面看实质,能针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能探求事物的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在论述时,能结合现实生活或史实,思考事例之间的相似之处,能对话题材料的内容(或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与整合;能条理分明地进行论证,针对分论点,能按照“提出分论点—概括性列举事实—分析事实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本质—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阐述;等等。

当然,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不是仅靠一个阶段的教学就能形成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思辨力还要在如下两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引导学生更加辩证地看问题,如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从事物的深层含意去洞察人生百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教学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