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17-06-10戴逢时

魅力中国 2016年30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戴逢时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以小组为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与帮助,促进数学运用能力的发展,团体精神的提高,探究学习意识的增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 交流 自主探究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揭示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个人再优秀,其力量毕竟有限,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倡导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通过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先分好学习小组。因为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因此在分组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

二、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小组学习也好,合作学习也好,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于是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连合作的目的都没有搞清楚,有的小组就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只有负责人在唱“独角戏”其他几个人在当看客,没有融入到小组合作中来,不知不觉中就当起了“旁观者”,这样就会使他们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

三、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合作交流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现今的素质教育,主张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要享受到教育的权利。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人,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我觉得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1、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

学生要参与讨论,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到一定的程度时,参与讨论才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来,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让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应给学生留出必要的独立思考时间。

2、教师指导与参与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缺乏必要知识的和能力的、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他们很难有效整合资料和和观点,常常把讨论当作休闲。教师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组员不互助,小组不竟争,怎么办?

个体的发言是积极了,个人的展示是活跃了,但我又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一些优生,只顾自己展示的快乐与精彩,却不愿或不屑去帮助学困生,而一些天生敏感的学困生,虽然想求助优生,去把学习目标弄通悟透,但拘于种种顾虑,不敢开口求援。于是课堂常形成一冷一热的两极世界。

怎么办? 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差生,我们必须替每位学生负责,我心中暗暗地叮嘱自己。于是,我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洗脑,我的做法是从报刊中挑选几篇揭示合作双盈助人自助教学相长为主旨文章,在班上宣读(让学生读),之后再深入讨论。

四、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合作学习的。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选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避免走过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合作活动,将需要发挥小组集体智慧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五、引入竞争机制是优化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经常性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采用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或采用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其他成员,从而得到一种成就感;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就会变压力为动力,这样小组内就会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六、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碰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从开展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看,它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和許多事物一样,它也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传统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个体学习习惯难以克服掉,他们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势:做书面作业才可获得更多的知识,多做些题目更利于提高成绩。他们认为合作是老师哄人的一种手段,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因此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2、书面作业永远第一,学生总是先做完书面作业才会去做合作作业,有的甚至是做完了书面作业就去玩,忘记合作作业或不愿去做合作作业。课外合作作业的完成得不到保障。

3、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往往会说闲话,影响学习的质量。

4、在合作过程当中,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有的组别走得快些,有的慢些,导致学习进度不一致,给教师安排教学进度带来了困难。

实验结果证明,在学生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因而,不管在这一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都应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放弃。解决问题的方式有: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明终身学习的世界趋势,团体合作的意义,讲明合作学习的好处以及必要性,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认可这种学习方式。

2、采用激励机制,建立监督制度和评价体系,在组内、组间营造竞争氛围,评定优胜小组、最团结的小组、最具表演力小组等,促进学生合作。

3、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其迎难而上,不掉队。鼓励优生,中等生帮助后进生,评选最佳“小老师”、“最默契的联谊小组”等。

4、要长期坚持,使学生养成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能有效体现自我合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要与自主探索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合作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小学数学教育杂志》小学数学教育编辑部.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作文评改“五步曲”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