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本科生自我辨识中医体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7-06-08徐婧钰黄和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舌象脉象护理学

徐婧钰 黄和玲

护理本科生自我辨识中医体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徐婧钰 黄和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重庆400016)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学生自我辨识中医体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自我辨识中医体质出现偏差的原因,寻找改进中医护理教学质量的对策。方法选取我校护理学院2013级1个班的本科护理学生48名为研究对象,学生填写自制体质调查问卷并自评体质类型,2名教师背对背同时用该量表评估该学生体质的一致性结果与学生自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本科学生自我辨识体质准确率为81.25%,其中舌诊自我辨识准确率为68.75%,脉象自我辨识的准确率为62.5%。结论部分学生学完中医体质调护后仍不会或不能准确辨识自己的体质,运用“四诊”和“辨证”的能力有待增强。而加强教学设计,改良教学方法,抓关键找本质和寻求辅助手段等,对改进以上方面的不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医体质;体质辨识;四诊;辨证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in-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偏颇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内在依据[2]。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了体质九分法[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成为亚健康诊疗领域和疾病“辨体—辨病—辨证”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护理本科学生已学过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以体质调护为契机,特制定体质判定量表让学生自己以四诊的方法收集资料,以辨证的方法自我判断体质,以期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评价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基本知识等内容的教学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校护理学院2013级1个班的已具有中医护理学知识背景的护理本科学生48名为研究对象,年龄(20.79±0.58)岁,男∶女为1∶15。

1.2 研究方法采用自制“中医体质自评量表”,从四个维度采集体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出生地、联系方式等)、饮食起居(饮食、睡眠、运动锻炼、生活学习、烟酒史)、个人健康信息(如既往病史、近一年内不适症状——生理、心理、自然、社会适应共26个选项)、自我辨识(如体型、舌质、舌苔、脉象、自我判定体质)。由中医护理学任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填写,将问卷与2名教师背对背同时用该量表对学生体质评估的一致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师生间对同一位学生体质评判的差异性及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2 结果

教师用同一量表评估同一学生,该生用该量表自评。以2名教师的一致性结论为对照,护理本科生中医体质的准确率为81.25%,见表1。由表1可见学生对平和质的自评低于教师的评估,而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特禀质等方面则高于教师的评估。

表1 2位教师与同学自评中医体质结果对比(%)

2.2 2位教师用同一量表评估同一学生,该学生用该量表自评舌象的准确率为68.75%。见表2。由表2可见学生在舌色的淡白舌、红舌和瘀暗等方面评估欠准确,对舌形的判断也不够准确,对舌苔的颜色、厚薄、津液的多少表述也不全面。

表2 2位教师与学生自评舌象结果对比(%)

2.3 2位教师用同一量表评估同一同学,该学生用该量表自评脉象的准确率为62.50%,见表3。由表3可见,学生对脉象的自评准确率较低,几乎不能识别滑脉、滑数、细涩、弦细等脉象。

表3 2位教师与学生自评脉象结果对比(%)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自评中医体质时存在的问题在学完相关知识后,部分学生不会或不能准确自评中医体质。本研究是在中医护理学已教学完成中医护理基础知识、阴阳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辨证和中医护理基本知识;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以后开展的,有3名学生未自评出自己的中医体质,有9位学生的自评中医体质不准确。

学生填写中医体质自评量表内容缺失,推断中医体质证据不足。本研究收回48份自评量表,内容缺失有3份,内容填写不准确或自相矛盾的有5份,内容缺失主要包括舌象、脉象和体质等。内容填写不准确包括:①气郁质的学生在量表中无情志方面的评估内容;②阴虚质的学生在评估量表中无“干”、“热”、“红”等症状描述;③阳虚质的学生在量表中无“阳气不足、虚寒怕冷”的表现;④血瘀质的学生在量表中无描述舌质“瘀暗”或“瘀斑瘀点”等特征;⑤湿热质的学生在量表中舌象只有厚苔,未描述舌色、苔色等。

学生不能准确辨识,对舌质和舌苔的描述不完整。学生对舌质颜色(83.33%)和舌形(83.33%)的辨识优于对舌苔(37.5%)的辨识。

学生对脉象辨识准确率仍较低。学生已基本掌握六纲脉:浮、沉、迟、数、虚、实。但对于滑、涩、弦和组合脉象(细数、滑数、细涩、弦细)等分辨较差。

平和质的学生也提到他们偶有“难以入睡”、“多梦”、“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肩颈痛”等不适。3.2护理本科学生自评中医体质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部分学生尚不会运用“四诊”的方法全面、准确的收集体质相关的资料,如与体质形成有关的生活史、患病史、与体质特点有关的生理状态、患病易感性,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资料要全面、准确的收集。在舌象教学是对舌质的颜色、形态和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描述不全。在脉象收集时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下的体会比较抽象,难以准确描述其特点。

部分学生尚不会灵活运用辨证的方法对“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去思考“症”与“证”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导致评估的资料与体质结论之间“不相符”甚至“自相矛盾”的现象。

部分学生对“中医体质”简单对照九种中医体质的体质特征,没有抓住本质特征,体质形成的原因,患病易感性和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推断。

3.3 改进措施学生在体质自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实则反映出中医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师生双方面配合改进。

3.3.1 教学设计应包括理论讲授及实验室示教找典型病人来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在四诊教学的环节,重视教学设计夯实学生中医基础知识。以此增强学生运用“四诊”收集资料的能力。

3.3.2 改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质调护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给出几种典型中医体质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复习、预习),讨论,制作PPT,课堂汇报演讲,在整改过程中学生全程全面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动性。

3.3.3 理论课要抓关键找本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全面讲解每一种体质的定义,基本特征,它的成因,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又要突出关键点和本质特征。如阴虚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凸显的“干”、“热”、“红”等特征性表现。导致阴液不足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先天可能是父母生育子女时年岁过大,体质较弱;后天因素可能是摄入不足:饮水、滋阴的食物太少,或者是排出过多,如熬夜、进食燥热伤津的食物,汗出伤津等。阴虚质的人一旦患病易出现阴亏燥热的症候,不能耐受夏季,性情急躁。如此讲来,可以让学生抓住全局的重点。

3.3.4 运用辅助手段增强学生对舌象和脉象的辨识能力借助手机微信平台,传递典型的神、色和舌象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描述,以增强望诊的能力。

增加模型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模型上将书本上的抽象描述转化为具体感受,使传统中医脉诊“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师承法转变为有据可依的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能尽快全面、正确掌握诊脉特点和诊脉技巧[6]。

目前已有采用色差仪对面色做光电比色,将光电信号转换输入计算机,进行系统回归分析处理,而取得病人望诊的客观定量结果,比人目观察的精确率提高10倍以上[7]。

4 结论

以学生自我辨识体质为契机,考查其运用四诊法收集资料、辨证法自我辨识体质的能力,以检验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评判教学质量,为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中去运用。

[1]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2-103.

[2]马晓峰,王琦.论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65-2267.

[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4]沈勤,孙秋华,李玲.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护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教育,2005,24(4):71-73.

[5]张丽,石强,张兴坤.色度学在舌诊客观化标准化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

杂志,2007,34(6):857-858.

[6]王滨.七种中医脉诊教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7]王琦.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北京:中医杂志,2000,41(4): 106-109.

Analysis on Problems Self-recogni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XU Jingyu,HUANG Heling
(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WesternMedicine,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the nur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self-identification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ysique,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errors occurring in the self-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ysique,and to look for the strateg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CM nursing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48 students of nursing class one grade 2013 undergraduate were selected.The students filled in the homemade constitution questionnaire and self-reported physical type,two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assessed the scale which was used to assess the physical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of students,and students'self-condi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Nursing undergraduate ones' self-identification physical accuracy rate was 81.25%,the tongue diagnosis self-recognition accuracy rate was 68.75%,the pulse condition self-recognition accuracy rate was 62.5%.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Chinese medicine physique regulating still cannot accurately identify their own physique,the ability of using"four diagnosis"and"syndrome differentiation"remains to be enhanced.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design,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grasping the key to find the nature and seeking the helping methods,etc.,to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above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four examination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1.058

1672-2779(2017)-11-0132-03

:杨杰本文校对:秦文熠

2017-02-2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科研基金【No. HLJJ2011-26】

*通讯作者:1064148333@qq.com

猜你喜欢

舌象脉象护理学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